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FD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其中,胃肠运动障碍和内脏高敏感性被认为是FD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个体差异性,针对某个个体而言,FD可能由上述一种因素引起,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据一项全球性研究统计,消化不良患病率为7%~45%[1];一项亚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病率约8%~30%,而FD患病率为8%~23%[2]。并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重,F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苏州市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横断面调查苏州市沧浪区12,923名在校小学生,初筛出有上腹痛(EPS)及餐后不适(PDS)症状的患儿,再由消化专科医师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FD,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者予根除治疗.结果 1.FD总的患病率为8%,其中餐后不适患病率为3%,上腹痛患病率为5%.2.各年龄组小学生餐后不适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痛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餐后不适男生患病率为3.2%,女生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腹痛男生患病率为4.5%,女生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FD患儿HP感染率为27.3%,FD患儿在不同亚型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D患儿就诊率87.9%,有病假记录者占46.8%.结论 FD是儿童时期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以上腹痛多见.HP感染与FD发病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FD患儿就诊率高,影响生活质量,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13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136例经胃镜证实的OD和FD的消化不良症状,并分析各组症状和进餐的关系。结果:FD和OD各占53%、47%。FD患者多见于45岁之前的患者(P=0.005),FD表现的上腹饱胀、嗳气症状计分明显高于OD(P<0.05);OD上腹疼痛症状计分则明显高于FD组(P<0.05)。以空腹为主和以餐后为主出现临床症状的百分比在2组病例中的百分比相近。结论:根据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可判断FD和OD;两组病例的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与酸相关或动力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确诊的FD患者17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73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基本情况,对影响中老年人发生F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是中老年人发生F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饮食规律、每周运动时间≥4 h是中老年人发生F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每周运动时间<4 h、焦虑和抑郁是影响中老年人发生F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降低FD的发病率,应当从提高认知、调节心理状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广州地区部分体检人群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进行研究.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地区15~79岁广州健康常住居民部分体检人群1519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Ⅱ标准统计各种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并对部分患者作Zung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19.8%,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为8.3%,功能性腹胀为11.0%,功能性便秘10.1%,功能性腹泻4.1%,FD合并功能性肠病患病率为6.8%.男女两性间各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在20~50岁为最高患病率年龄段,功能性肠病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心理异常率(16.4%)与无病者的心理异常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是广州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心理异常,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对3~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张家港市83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其家长利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患病率为23.65%,男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为15.10%,女童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儿童F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岁FC男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男童,3~4岁FD女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女童,3~4岁FD男童的体质量及5~6岁FD男童的身高均显著低于健康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FC及FD患病率均很高,FGIDs对儿童体格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聊城市3所高校中抽取大学生1886名,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杀态度问卷(QS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杀意念量表(SSI)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于调查前1年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12.14%,女性高于男性,且四年级发生率高.单亲家庭、负性生活事件、不同人格特征及消极应对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值得关注,消除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最大限度预防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8.
刘星 《全科护理》2021,19(10):1419-142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产科住院分娩的53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收集产妇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GDM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中影响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GDM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531例产妇中妊娠期发生GDM 192例,占36.16%,显示孕产妇GDM的患病率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GDM知识了解程度及生育间隔为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及生育间隔为孕产妇出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孕产妇GDM患病率偏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及生育间隔为孕产妇出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帮助孕产妇控制体重,指导良好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嘱其定时、定量进行正规产检,并指导孕产妇适龄合理安排生育计划是降低GDM患病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兰馨  蒙怡  刘虹宏 《疾病监测》2015,30(11):953-95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调查沙坪坝区成年居民1200人。利用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吸烟率27.9%,饮酒率47.2%,超重率33.6%,肥胖率13.9%。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率均高于女性(2=396.830、249.130、4.240,P0.05)。高血压患病率23.3%,糖尿病患病率8.8%,血脂异常率2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2=6.195,P0.05),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890,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257,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75)、文化程度增加(OR=0.835)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505)、离退休(OR=1.128)、高血压家族史(OR=1.670)、体质指数增加(OR=2.496)、每周饮酒5次(OR=2.387)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量达6000步以上 (OR=0.634)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年龄(OR=1.540)、体质指数增加(OR=1.813)、高血压(OR=1.846)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摸清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现状,为制定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居成都地区的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群体调查。结果: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总患病率为51.16%,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0.3%。冠心病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围、尿酸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无冠心病患者(t=3.3043~7.4089,P<0.05~0.01)。其余指标与无冠心病老人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29.76±2.15)显著低于无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30.44±1.81)(t=7.0183,P<0.05)。结论: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中的收缩压、脉压、血糖、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控制仍不理想,而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2名护理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4.44士35.5)分,其中<280分有299名(47.31%),280~349分有330名(52.22%),≥350分仅有3名(0.47%);除躯体化和敌对2个因子外,护理大专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阳性症状、应对方式和焦虑是评判性思维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 护理大专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对其评判性思维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医学观念重新思考与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指出FD命名缺乏特异性,罗马Ⅳ FD症状标准过于严格苛刻,病程要求过长,亚型分型的病理生理学依据欠充分,无精神心理障碍症状评估等。罗马标准适合用于科研,不完全适用于临床。根据精神心理因素与FD病因、症状、治疗、预后等密切关系,首次提出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消化不良(PAD)的新命名及其症状诊断标准、精神心理障碍症状评估和四项关注等完整的PAD诊断标准,供同道评鉴,使新医学模式和整体医学观念落实在临床实践具体操作中,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nur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ental symptoms and stressful factors,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ir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s. We assessed clinically 288 college nurse students during their first period by adopting College Seniors Stress Scale (CSSS),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as that (1)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tressful events,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the total scores of SCL-90 (r=0.487, 0.462, p<0.01), while negative correlations related to positive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the total scores of SCL-90 (r=-0.192, -00.135, p<0.05) and (2) stressful factors,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all have main effects on mental symptoms (F=34.062, 16.090, 20.898, P<0.01),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has no main effect on mental symptoms (F=1.853, P>0.05), but interactions relate to stressful factors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F=14.579, P<0.01), as well as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side from reducing the stress incidents and avoiding negative coping,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s and to encourage them to adopt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习阶段本科护生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9名5年制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分别在实习前1个月、实习1个月末、实习4个月末和实习7个月末收集资料。结果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较我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高,不同实习时期均有10.00%左右的护生心理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消极应对均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呈正相关;自尊均分、社会支持均分、积极应对均分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呈负相关。结论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已确认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健康身心之间的中介因素,应对大致分为应对的特质论、情境论和交互作用论的取向,对于应付的描述和分类评估系统仍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应付方式的维度、不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设计:问卷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随机抽样选取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学院343名大学生,男生161名,女生182名;年龄19~22岁,平均(19±2)岁,根据学校体检结果,均无严重急性及慢性疾病,所有学生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于1999-09/12在4所高校学生所在教室施测,以自然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共计16个班级,发放422份答题手册,每份手册包含《应付方式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及《SCL-90》3个量表,当场收回问卷。应付方式的评定使用梁宝勇修订《应付方式评定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陈述了1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付策略,如“告诉自己,同别人相比,自己的问题算不了什么,不值得烦恼。”选项为自评5点量表。其中20个项目涵盖了人们常用的多种应付方式,心理适应结果选用2项指标,一是陈会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共计20个题目,选项共5个等级,得分高表明适应水平高,另一个指标是《90项症状核查量表》计算总分作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分数越高表明身心症状检出率越高,适应水平越低。测量数据全部录入Foxbase数据库,采用因素及聚类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采用相关分析评价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及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422份问卷,收回问卷362份,其中19份问卷因填写有漏项或者选择偏差严重而作为无效问卷,其余343名学生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F1(寻求支持)、F2(积极思维)、F3(认知升华)、F4(消极自责)、F5(面对现实)、F6(转移逃避)、F7(情绪宣泄),聚类分析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A类(主动面对型),B类(被动退避型),C类(消极宣泄型)。②适应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更多的运用A类方式,适应差的学生较多使用B、C类方式,C类应付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频率较低。A类方式与身心症状的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r=-0.258,P<0.01),与适应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B类方式和C类方式与身心症状检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r=0.338,0.364,P<0.01),B类与心理适应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r=-0.140,P<0.05),C类只与长期的心理适应性的关系不显著。A类与C类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不同程度应激水平与3类应付方式也有显著关系,高应激与较少的使用A类方式有关,而与较多的使用B类、C类有关。结论:应付方式具有复杂性,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与心理适应性水平有显著相关,但影响的方向也因个体特点、结果变量指标、应激程度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区高校医学生睡眠障碍现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医学生睡眠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症状。方法对2009-2011年3个年级的在校医学本科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各抽取学生200名共600名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表6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81份,调查应答率96.83%。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调查表对581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结果 581名学生中睡眠障碍者136名,患病率为23.41%,匹兹堡睡眠指数平均值为5.64±2.62。男生患病率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睡眠障碍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抑郁、强迫及躯体化。结论大学生中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且可引起一定的精神症状,需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8名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大专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大专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对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6月对参与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的高职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后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践1月后,护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得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实践前,其心理健康比例、积极应对、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实践前。消极应对和SCL-90总平均分呈正相关,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SCL-90总平均分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实践教学能促进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34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大学生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显著相关,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nsion-type headache (TTH), psychosoci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nset and aggravation of headache and coping mechanisms of individuals in a young population in Turkey.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26 university students, aged 7 to 21 years ol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nquiring about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headache was filled out by participants. TTH diagnosis was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riteria of 1988. The prevalence of TTH was 20.35% (25.54% for women and 14.25% for men). 43.7% of headache sufferers had one or more stressful life events before the onset of headache and stress was the most frequent aggravating factor of headache (52%). Resting (58.1%) was the most common coping style. In conclusion, TTH is not a rare condition in Turkish young people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alway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