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多中心协作方案(MCP)方案治疗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和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远期疗效。方法患儿27例。其中15例HRALL和5例Ⅳ期NHL采用MCP841方案;7例Ⅲ期NHL采用MCP842方案。结果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100%。HRALL和Ⅳ期NHL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为85%,7例NHL均获得CCR,CCR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个月和37个月;未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化疗相关死亡。按KaplanMeier法预测6年CCR率可达88%。测定血和脑脊液阿糖胞苷(AraC)浓度,应用大剂量AraC时血浓度可提高35倍,脑脊液浓度可达40%。结论MCP化疗方案可以作为儿童HRALL和晚期NHL的长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蒋莎义  陈力军 《临床儿科杂志》2000,18(6):331-332,354
为了研究癌基因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FAB分型及临床高白细胞性的关系,用RT-PCR法检测了32例急性洒在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MDM2mRNA过度表达与不同型别的关系。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MDM2表达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AL)组(P=0.0099);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与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间(P=0.7345),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L2型间(P=0.8923)的MDM2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提示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白细胞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尽管化学治疗迅速发展,但许多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CNS)成为白血病细胞的第一庇护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复发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对1986~1996年收治的363例ALL患儿随访观察2年,结果表明:鞘注MTX、Ara-C、Dx加静滴HD-MTX可明显降低CNSL的发生率,对提高ALL患儿的持续完全缓经(CCR)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AL)确诊后30天内死亡为早期死亡[1](早死)。依此标准,我科1990年6月一1998年10月收治的初治儿童AL261例中,早死28例。本文对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防治早死提几点体会。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8例均经血象、骨髓象和组织化学染色确诊,诊断标准按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2]。14例同时做了免疫学分型。男19例,女9例。年龄6月一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L16例、L210例、L31例),其中高危ALL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突变与恶性血液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查象多态性(PCR-SSCP)分别和DNA印迹(southermblot)方法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MTS1基因的改变。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儿的MTS1基因缺失(包括点突变)为26%(8/31),其中纯合子缺失,B-ALL为16%(4/25),T-ALL为6例中有2例,点突变则两型各占1例。结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缓解率并延长其生存期,近年来,我们采用大剂量氯甲喋吟(HD-MTX)进行化疗,现将我们观察到的毒副作用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1996年8月至1998年8月住院的ALL患儿共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均处于完全缓解(CR)期。2.HD-MTX化疗方法:15例患儿累计进行30例次HD-MTX化疗[1],剂量为3g/m2,充分水化、碱化及同时应用VP(长春新碱、泼尼松),三联鞘注(MTX+Ava-C+Dmx),甲酞四氢叶酸钙解救在HD-MT…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5例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61.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间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  相似文献   

8.
小儿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3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患儿,均经血液、骨髓涂片或病理确诊并具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者,高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H-ANLL)12例,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ALL)11例,高白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Ⅳ期(H-NHLⅣ期)8例。HAL起病急,病程<1月及脏器出血较对照组多(P<0.001)。临床突出表现为白细胞淤滞综合征(14例),H-ANLL较H-ALL多见(P<0.05),及化疗后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均为H-ALL。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发生后9例5~7天内死亡,故HAL应作急症处理,必须迅速采取降白细胞措施,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细胞病毒(CMV)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儿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CMV可以感染ALL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1000TCID50 CMV对ALL基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CMV感染早期,ALL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增高,CMV感染早期,ALL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降低。CMV对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C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变态反应三例刘玉峰袁晓军盛光耀高铁铮3例系我科1996年8月~1997年8月血液病房住院患儿,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10.6岁。经骨穿、组化染色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ALL-L2)。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突变及其在疾病发生的作用。利用PCR扩增P15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并进行缺失突变分析,利用均一变性凝胶电泳(CDGE(对外显子2进行点突变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急性白血病缺失突变率异常高57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缺失突变,只有6例发生点突变,总突变率为31.6%、ALL患者P16基因的总突变率明显高于AML患者,为64.7%,而AML患者P16基因的总突变率只有8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5年1月~1998年5月,采用吡喃阿霉素(THP)+阿糖胞苷(AraC)方案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对象:10例患儿,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1岁(1~14岁)。均经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表型检测确诊。其中WBC>100×109/L者4例,伴有髓系表达者3例。9例开始均经标准VCD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柔红霉素、泼尼松)+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治疗,1例用VP(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所有病例均1个疗程达完全缓…  相似文献   

13.
对14例难治及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急淋11例,急林淋2例,杂合型1例),患儿,用威猛(VM26)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VP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6例,总有效率57.1%。主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经对症状均可耐受。认为威猛联合AraC及VP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儿童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血细胞分离机在小儿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常君  郑伟敏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0):641-642
应用血液细胞分离机治疗小儿血液病,具有年龄小、静脉细、血容量低的难点。我们尝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0例血液病患儿进行治疗,报告如下。对象:1997年8月~1998年5月,本院10例患儿,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7-4岁(3~12岁);体重13~28kg,平均18kg。疾病类型和治疗方式:(1)去除白血病细胞:共6例,其中5例为急性白血病初发患儿(M21例、M11例、ALL3例);另1例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采集前,6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在(130~240)×109/L。(2)采集外…  相似文献   

15.
探讨应用多中心协作方案方案治疗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患儿27例。其中15例HR-ALL和5例Ⅳ期NHL采用MCP-841方案;7例Ⅲ期NHL采用MCP-842方案。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98例AL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不客细胞遗传学(MIC)分型,结合Nested-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8例ALL进行MRD监测。结果:(1)58例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 41例B-ALL中34例(83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亚型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4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0例。T-ALL(CD)10例,临床以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淋巴结明显肿大,以及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等肿瘤综合征为特点;非T-ALL16例,除B_4-ALL(SmIg+)髓外白血病发生率高外,其余对治疗反应较好。20例AML中5例CD,4例CD,存活期均短。提示具有CD_7,CD_(14)和SmIg表型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12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输血治疗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输血是小儿白血病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随着输血医学及免疫学的发展,输血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我科1988~1994年间收治的12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输注异体全血(简称输血)与白血病首次复发之间的关系。临床资料:1-病例:128例白血病均经骨髓细胞学及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例进行免疫学和染色体检查,根据1986年和1993年全国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制定的标准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108例,高危急淋(HRALL)49…  相似文献   

19.
6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经细胞形态学(FAB法),细胞化学染色(POX、SB、PAS)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而确诊。其中4例为原发,2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二次复发时确诊为淋一粒混合性白血病。就其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体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6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经细胞形态学(FAB法),细胞化学染色(POX、SB、PAS)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而确诊。其中4例为原发,2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二次复发时确诊为淋一粒混合性白血病。就其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