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调脂饮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8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8例予调脂饮治疗,对照组予洛伐他汀治疗。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9%,对照组总有效率6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BG、TG、HDL-C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TC、TG、H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1.05)。结论 调脂饮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38例老年2型糖尿病非脑梗塞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空腹胰岛素。并对两组的血尿酸、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TC、TG、ApoB、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适时监测,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索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13.9mmol/L范围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索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索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l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I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lC、TC、TG、HDL-C、LDL-C和胰岛索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减步。而DM4+INS组治疗前后FIG、PPG、HbA1C无盟显的改变。DM4+INS4+RSG组TC、TG、HDL-C、LDL-C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增加(P〉0.05)。DM+INS+RSG组8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5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索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索用量。临床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
血清尿酸及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50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脂TC、TG、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是及低H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疏肝理气法对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CRP以及空腹和2h真胰岛素(FTI,2hTI)等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FBG及2hPBG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TC、TG、LDL-c、CR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变化;FTI、2hTI、HOMA-IR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疏肝理气中药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异常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糖尿病肾病(DN)和40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清中TG、TC、HDL-C、LDL-C、ApoA1、ApoB、FBS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的TG、TC、LDL-C浓度明显增高(P〈0.01和P〈0、05),而HDL-C、ApoA1、ApoB、FBS两组间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N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指标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150例(含老年组100例、中年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HDL-C与LDL—C的含量,同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GLU、HbA1c、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DL-C较正常对照组稍低(P〉0.05);中年组的HbA1c、TG与老年组的有较显著差异(HbA1c的P〈0.01,TG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LDL-C与正常健康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而且GLU、HbA1c、TC、LDL-C相互之间呈正相关,GLU还与HDL-C呈正相关。联合测定GLU、HbA1c、TC、TG、LDL-C与HDL-C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建英 《广西医学》2009,31(7):936-93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HDL);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IGF-1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INS、TC、TG、LDL和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与FBG、IR、TC、TG、LDL呈负相关(P〈0.001),IR与FBG、FINS、TC、TG、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提高血清IGF-1水平并结合调脂治疗可以为糖尿病抵抗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及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2DM患者血清CRP、HbA1c、Fins、TC、TG、FBG水平和HO-MA-IR、BM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慢性炎症炎症可能是导致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机制,是导致胰岛素抵抗、促使β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检测血清CRP可了解IR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住院的157例T2DM患者,分为高血尿酸组(68例)及正常血尿酸组(89例)。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IMT,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血尿酸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正常血尿酸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杨文丽 《实用医技》2007,14(35):4896-489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的空腹及餐后2h的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与94例健康人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h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HDL-CH餐后2h比空腹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部分脂质代谢指标,对比各指标间反映Ⅱ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的敏感性,利于更好地预防及发现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配对观察空腹血糖(FBG)兰11.11mmol/L及FBG〈11.11mmol/L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共61例(各为30例及31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同时将上述61例病人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29例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32例,分别与上述30例健康人进行配对比较,各组均测空腹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PC—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ApoA1/ApoB。结果:FBG≥11.1lmmol/L及FBG〈11.11mmol/L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oB,ApoA1/ApoB,TG,TC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差异,分别在心血管并发症组对照组比较中,ApoB(p〈0.001),ApoA1/ApoB(p〈0.001),TG(p〈0.05)有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无差异(p〉0.05),在无并发症组对照组比较中,TG(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ApoB,ApoA1/ApoB是衡量N/DDM心血管并发症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脂水平代谢(TC、TG、LDL—C、HDL—C)等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择3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0.26gx3粒,t/d,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空腹抽取同侧上肢静脉血测定CRP、TG、TC、HDL-C、LDL-C,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结果的改变。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患者的CRP、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C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与血脂的浓度水平.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的浓度水平改变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的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4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4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4mg/d,共3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l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l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姚成立  李溪  胡斌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2):822-82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血脂的代谢变化。方法测定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2例正常血压者空腹、脂肪餐后2小时的血清甘油三酯(1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高血压病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餐后2小时HDL-C降低(P〈0.05),TC、LDL-C则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TG水平异常升高,伴HDL-C降低是其血脂代谢异常的表现;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要进行脂肪餐试验,准确地判定血脂代谢情况;对于患有高血压病,餐后血脂明显增高的患者,应当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SF)、空腹胰岛索(FINS)、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以及血压、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SF与WHR呈正相关(P〈0.05),与SBP、FPG、HbA1c、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BMI、DBP、FINS、TC、TG、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明显升高,提示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固涩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糖尿病低蛋白饮食,适当的运动,维持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涩的中药。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4h蛋白尿定量,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24h蛋白尿定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HbA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FBG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AlC、24h尿蛋白定量、TC、TG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益气固涩法能明显降低早期DN的24h尿蛋白、Tc、TG、升高HDL—c,从而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水平变化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0G—TT血糖正常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测定二组AD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二组的各指标,并分析血清AD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二组血脂TG、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BG及P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NS和PIN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DP水平低于对照组,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DM组ADP水平与FBG、FINS、HOMA—IR及TG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水平ADP不仅可以反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程度,而且反映糖代谢异常的变化趋势,可作为GDM发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N)、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T2DM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A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观察治疗8周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G降低、HDL-C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变化非常显著(P〈0.01);A组BMI、TC、FN、HOMA-IR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Fins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Fins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其余相应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好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凝状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