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健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10-21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段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6例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ST-T段改变的动态变化分为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和无动态变化组,分别对ST-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无动态变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中度一致。结论心电图有动态变化的ST-T段改变可提高对冠心病的确诊率,临床医师可通过发现心电图有ST-T段动态改变,尽早对患者行冠脉造影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上ST—T改变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结果,同时对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分组,观察心电图与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156例CAG阳性患者ECG出现ST-T改变的有104例,阳性率为66.6%;单支病变64例,ECG阳性为36例,阳性率56.2%;双支病变53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62.2%;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9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84.6%。在57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中出现前壁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8例,定位符合率为31.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更高。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要和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心电图相关导联ST-T的改变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郑立文  毕力 《吉林医学》1997,18(5):282-282
心电图的阳性ST—T变化常做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冠脉造影检查有时发现患者并不具有冠脉病变。我们对29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病人中,男57例,女15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49.6岁),心电图具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0.ZmV、T波倒置)者47例,单纯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最深0.6mV)者25例,按照WHO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冠心病42例,心肌梗塞16例,可疑冠心病14例。伴随疾病:高血…  相似文献   

6.
自冠脉造影开展以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绞痛患者可以不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是冠心病。我科对2003年至今收治的13例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表现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任小妮  王茜 《吉林医学》2010,31(28):4977-4978
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210例住院患者,对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脉造影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21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根据ST-T改变的动态变化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74例(70.48%),阴性31例(29.52%),符合率70.48%;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43例(40.95),阴性62例(59.05%),符合率40.95%。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结论: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对无动态变化的ST-T改变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9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阳性59例(60.8%);典型心绞痛46例及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造影阳性35例(76.1%)显著高于不典型心绞痛6例(18.8%)。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严格掌握心绞痛诊断及心前区不适时常规心电衅动态变化是提高冠心病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心电图T池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将心电图有T波改变的896例女性患者分为典犁心绞痛组与非典型心绞痛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心病的诊断是否成立.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63.9%,非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为15.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女性心电图有T波改变但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不能轻易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体表心电图ST-T异常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周胸痛或怀疑冠心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人1440例,在入院时及冠造后3天内做体表12导联心电图。结果:12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8.2%,特异性34.9%,准确性68.4%,这与文献报告结果相似.即Kappa值0.5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相应心肌在体表心电图中ST—T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体表心电图ST-T出现动态变化常反映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与症状相联系的心电图sr段异常的导联数目越多,冠脉狭窄程度越重,有助于对有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静息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发作性胸部闷痛为主诉和(或)伴静息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者疑似心绞痛,经心脏超声、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1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有非特异性ST—T改变;2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300例患者造影阳性204例,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8例(28%),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76例(76%),3组冠状动脉造影全部为阳性(100%),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16例(16%),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51例(51%),3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92例(92%),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性高,而非典型性胸痛或者心电图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低,而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支或3支病变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电图ST段改变与单纯T波改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的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和单纯T波改变者分为A、B两组,行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改变和单纯T波改变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国内十分重要的心电图学专著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除持续存在ST—T改变外,还可表现为运动试验中的ST—T改变。这种心电图特征,临床又无引起ST—T改变的其他明显病因时,就可以诊断冠心病。近5年来随着我地区及我院开展冠脉造影后,对存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持续ST—T改变者,冠脉造影正常的24例临床资料及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总结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方法总结分析19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ST-T的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有动态变化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心电图无ST-T动态演变的患者应尽早做冠脉造影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于玲范  赵焱 《海南医学》2002,13(11):77-7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有ST -T改变时 ,是否能判定合并有冠心病 ,即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在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均行 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高血压病人共2 18例。年龄 3 3 -74岁 ,平均年龄 5 6.5± 10 .5岁。其中男 14 9例 ,女 69例。高血压病程 0 -4 0年 ,平均 8.2± 9.6年。其中高血压 1级 3 5例 ,高血压 2级 72例 ,高血压 3级 111例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图ST -T改变者。将所有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和有关临床资料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 ,用Logisti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18例高血压病人中 ,心电图ST -T异常 14 2例占 65 .1%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10 5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7例。心电图正常 76例占 3 4.9%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40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6例。结果显示心电图ST -T异常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敏感性为 72 .4% ,特异性为 49.3 %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中ST段下移≥ 0 .10mv的病人 5 6例 ,冠脉造影异常 5 1例 ,ST段下移≥ 0 .10mv这项心电图指标对判断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其特异性为 93 .2 % ,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和疑为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查的男性患者135例对比。结果女性心电图阳性率75.0%,男性阳性率54.1%;女性T波改变(45.5%)明显高于男性(31.9%);女性冠脉造影阳性率54.5%,男性冠脉造影阳性率68.9%;二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三支、双支病变,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冠脉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心电图阳性率高,T波改变多见;冠脉造影阳性率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低于男性,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冠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亦可能造成女性冠心病漏诊。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几种检查手段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几种检测手段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国内近10年来发表的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超声心动图的病例,对其归纳分析。结果 在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19180例病例中,有66.6%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为对照,核素心肌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88.7%,静息超声心动图为65.7%,负荷超声心动图为74.2%,负荷心电图69.2%,运动心电图74.3%,动态心电图为63.0%。结论 建议对有胸痛、胸闷主诉且静息心电图有ST—T阳性改变的患者,临床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当谨慎,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陈琦菲  谭小强 《当代医学》2021,27(18):157-158
目的 研究典型冠心病症状和绝经对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价值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因胸闷、胸痛就诊且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典型冠心病症状分为典型组(n=36)和非典型组(n=24),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组(n=25)和绝经后组(n=35),分析各组静息状态下ST-T改变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 29例,阳性率为48.33%,经心电图ST-T确诊为CHD 20例,阳性率为33.33%,诊断符合率为68.97%;典型组和绝经后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26%、87.50%,均显著高于非典型组和绝经前组的33.33%、46.15%(P<0.05).结论 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初步诊断偏差较大,结合CHB典型症状及是否绝经因素,能提高女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胸痛时心电图(ECG)改变对UAP缺血相关血管判别的可能性。方法:记录62例UAP患者入院时、胸痛发作时、发作后12导联ECG(必要时18导联);所有患者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UAP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ST—T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2例UAP患者胸痛发作时ECG呈T波伪改善6例;T波倒置5例;ST段一过性抬高4例;动态缺血性ST段压低47例。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30、8、11、13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I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7%;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4.5%;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UAP患者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改变多样,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作初步判定UAP缺血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20.
谭小强 《右江医学》2004,32(1):31-3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存在ST T改变对可疑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有无冠心病易患因素分为两组 ,其中 :A组为有冠心病易患因素且存在ST T改变患者 5 2例。B组为无冠心病易患因素但有ST T改变患者 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 6例 ,阳性率为 69.2 3 %。B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7例 ,阳性率为 15 .91%。结论 ST T改变在有冠心病易患因素患者的诊断中有重要地位 ,而单纯ST 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