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体外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健康杂种狗12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狗体外循环模型。检测体外循环(CPB)后左,右房内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灌注期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聚集程度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肺水含量及肺内丙二醛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减轻CPB引致的PMN在肺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开展的早期,外科医生就发现ECC术后存在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梯度增加、肺水肿、肺顺应性下降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临床上的表现差异很大。随着对ECC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数学者认为ECC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导致ECC术后肺损伤的首要因素^[1]。  相似文献   

3.
选择30例拟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用药组(各15例)。用药组于体外循环(CPB)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ISS)15mg/kg 静注。于CPB前、复跳后10,45min及2h分别抽左、右房血,观察血中补体C_3与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变化;于CPB前、关胸前取肺组织,测定其LPO量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结果表明:(1)复跳后早期对照组左房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数明显低于右房血,而用药组无明显差异;(2)肺再灌注早期对照组左房血LPO量明显高于右房血,  相似文献   

4.
犬体外循环后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J  Luo T  Rui J  Jiang NG  Yu J  Ding B  An Q  Lin K  Tao KY  Li G  Wu XD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206-12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后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破坏能力增强,而吞噬杀菌能力减弱的现象.方法 健康成年狼犬12只,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CPB)组和假CPB(Sham)组,CPB组转机100 min后停机;Sham组静置100 min.通过测定CPB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功能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功能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通过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内MPO检测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CPB后4 h,CPB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和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55±21)IU/100 g组织vs(30±19)IU/100 g组织,均P<0.01],而PaO2/FiO2显著低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319±79 vs 405±101,均P<0.05).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CPB组中性粒细胞伸出粗大触角.伴随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升高,CPB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低于体外循环前和对照组(129±53 vs357±92,均P<0.05).但两组动物MPO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MPO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循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包括黏附能力的提高和吞噬功能的下降,这可能是导致体外循环后器官损伤和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黎瑾  肖明第  毛建强 《上海医学》2006,29(12):858-86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11例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例)和试验组(5例)。试验组在手术切皮后即予硝酸甘油5μg·kg-1·min-1,直至体外循环结束后2h。比较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体外循环结束后2 h(T3)和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4)4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术后监护室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差别。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弹性蛋白酶浓度及PA-aO2均明显上升(P值均<0.05)。两组PA-aO2及试验组弹性蛋白酶浓度在T4时间点恢复至术前水平。同组内动、静脉血之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在T2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桡动脉血弹性蛋白酶浓度为(1189.82±381.51)ng/mL,明显高于颈内静脉血的(674.01±359.40)ng/mL(P<0.05);试验组桡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1.06±6.38)×109/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51±2.61)×109/L(P<0.05);而试验组PA-aO2为(124.20±43.45)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09.61±66.35)mm Hg(P<0.05)。两组术后在监护室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和激活,减少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产生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心脏手术CPB前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CPB结束后0,1,3,24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NE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血浆NE水平,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在CPB后,B组血浆NE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血浆NE含量明显高于先心未伴PH的患儿.CPB后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通过NE介导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磷脂酶A2在内毒素致中性粒细胞肺内聚集和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磷酸脂酶A2(PLA2)在内毒素致中性粒细胞肺内聚集和损伤中的作用,给SD大鼠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后4h检测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LA2活性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并观察了OLA2抑制剂氯喹对上述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内毒素引起肺损伤和肺内中性粒细胞的增加;(2)内毒素注射后肺组织和BALF中PLA2活性均增高,氯喹可部分抑制该过程;(3)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和BALF  相似文献   

8.
PGE1对体外循环术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前后肺动脉压(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CPB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条狗随机分为实验组(PGE1组)和对照组,经体外循环60min后观察PAP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PGE1干预作用。结果 CPB后,PAP较CPB前有明显升高,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如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指数(CI)等则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GE1组CPB后PAP明显降低,而右心功能有明显升高,体循环压力在CPB前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PB可引起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降低,PGE1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促进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雾化吸入前列腺素E1(PGE1)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损伤组和PGE1组,建立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PGE1组于烟雾吸入伤后30 min即进行PGE1雾化吸入治疗,每隔8 h雾化治疗1次。观察损伤组和PGE1组大鼠伤后6 h、24 h、48 h肺脏病理、肺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BALF总蛋白(TP)、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 PGE1组治疗后肺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等较损伤组减轻;W/D值及BALF中TP水平、WBC、PMN计数低于损伤组(P0.05);肺组织中MDA水平低于损伤组(P0.05),但外周血WBC和PMN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雾化吸入PGE1可以减轻烟雾吸入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程度,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氧化损伤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前列腺素E1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司他丁组、前列腺素E1组、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结果单独应用乌司他丁、前列腺素E1或者联合应用,各实验组体外循环后呼吸系统总顺应性、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各实验组气道阻力、中性粒细胞、肺隔离白细胞、肺隔离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前列腺素E1可减少体外循环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和肺损伤程度,联合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及GM1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尾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转流时间1 h,建立CPB动物模型。随机分为CPB模型组、CPB模型+GM1组、输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脑组织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酶的活性。结果:CPB后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由正常的(38.21±3.61)U/mg增加到(62.17±6.71)U/mg(P〈0.01),给予GM1后下降到(51.63±5.92)U/mg(P〈0.05),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DA由正常的(2.14±0.81)nmol/mg升高到(6.76±1.31)nmol/mg(P〈0.01),给予GM1后下降到(4.53±0.93)nmol/mg(P〈0.05),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SOD、GSH-Px的活性分别由正常的(1173.72±268.75)mmol/h·mg^-1、(128.32±42.74)mmol/h·mg^-1降低到(586.74±133.46)mmol/h·mg^-1、(73.19±18.67)mmol/h·mg^-1(P〈0.01),给予GM1后分别回升到(723.19±189.65)mmol/h·mg^-1、(89.41±22.16)mmol/h·mg^-1,与CP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CPB脑损伤的过程中氧自由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GM1可以明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进SOD、GSH-Px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体重10~20kg的狗21条,随机分成3组,2组在肝素化后分别从静脉或动脉注入鱼精蛋白,一组不肝素化,静脉注入鱼精蛋白。肝素化后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P>0.05),静脉注入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快而短暂,动脉注入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作用缓慢而持久,不肝素化者经静脉注入鱼精蛋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Monocytesandrnacrophageshavebeenreportedtoproducetheinterleukin1(IL--1)'SeveralstudieshavesuggestedthatIL--1isinvolvedinthepathogenesisofvariousdiseases,likeacuteandchronicinflammation(1).However,sofarnostudyoftheIL--llevelintheaqueoushumoraftertransscleralfixationofIOLsimplantationhasbeenreported'TheIL--1levelsintheaqueoushumoraftertransscleralfixationofIOLsimplantationwasinvestigated,andtheeffectofIL--lonpostoperativeanteriorocularinflammationwasdiscussed.MATERIA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及前列腺素E1抗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32 0~ 370 g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模型组、PGE1(12、2 4、4 8μg·kg- 1)组 ,共 5组 ,每组 8~ 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临床神经症状缺损程度、脑梗塞体积、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坏死等病理学改变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10 .0版 )中相应程序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PGE1组神经症状明显减轻或接近正常 ,其行为评分得分明显低 ;PGE1组脑组织梗塞体积显著缩小 ;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GE1组病变侧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坏死的程度和脑水肿明显减轻 ,与模型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性神经症状、脑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和缩小脑梗死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启动子的多态性分布,并研究其多态性和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伊立替康加顺铂化疗患者全血标本,直接测序分析UGT1A1*X-28TATA盒基因序列;并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UGT1A1*28TATA基因启动子检测,UGTIA1*28野生纯合型(TA6/6)27例,占75%;突变杂合型(TA6/7)7例,占19.4%;突变纯合型(TA7/7)2例,占5.6%。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患者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倒,2例皆发生Ⅲ度粒细胞减少。UGT1A1基因突变杂合型(TA6/7)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例,Ⅲ度粒细胞减少1例。UGTI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无Ⅲ度迟发型腹泻和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Ⅰ~Ⅱ度迟发型腹泻3例,I~Ⅱ度粒细胞减少5例。全部患者未发生Ⅲ度以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CR0例,PR1例;UGT1A1基因突变杂舍型(TA6/7)CR1例,PR3例;UGT1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CR3例,PR15例。结论UGT1A1*28突变纯合型(TA7/7)可能增加伊立替康所致3度及以上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