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淑英  郑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40-6641
目的 探讨提高截瘫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6例截瘫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15 cm,肛管插入15~30 cm,液面距肛门20~30 cm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两组有效灌肠量、灌肠后保留时间、排便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灌肠量、灌肠液保留时间、排便量及排便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截瘫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法能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2.
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 ,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 12 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灌肠时间平均约为 5min ,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 16号导尿管 ,插入肛门深度增加为 17~ 2 0cm ,灌肠时间延长为平均约 3 0min。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灌肠液量多 (P <0 .0 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 (P <0 .0 1) ,灌肠效果优良率高(P <0 0 1) ,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f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清洁灌肠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式灌肠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式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5.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反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不适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静  王斌  金杰  张琳  景颖颖 《护理研究》2011,25(4):315-316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反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不适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min~10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9.
肛肠病病人术前清洁灌肠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的清洁灌肠方法.[方法]将60例术前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2次生理盐水1 000 mL大量不保留灌肠后不能解出大便或只能解出少许大便后,继续用生理盐水1 000 mL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每次灌肠后均保留10 min后排便.实验组在2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无效后用开塞露40 mL塞肛,保留10 min后排便.[结果]实验组病人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2次大量不保留灌肠后加用开塞露塞肛清洁肠道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平卧位,抬高臀部约5cm,肛管插入深度15~25cm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灌肠量、无效灌肠量、灌肠后保留时间及灌肠次数。结果:实验组有效灌肠量增多,无效灌肠量减少,灌肠后保留时间延长,灌肠次数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改进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法能明显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清洁灌肠插管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清洁灌肠两种插管深度的比较.改进清洁灌肠插管深度.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熊制灌人速度,灌肠时间平均为10min.实验组采用开放式输液吊桶连接16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插入肛管深度增加为17~19cm.灌肠时间延长为30min。结论:通过观察灌肠后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后保留时间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II—III级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情况、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每次灌肠前后静脉血氨浓度。结果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静脉血氨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慢性肾脏病保留灌肠方法。方法将80例需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保留灌肠法灌肠,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进行保留灌肠,改进插管深度和方法。比较2组患者灌肠时间、药物保留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保留时间长。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进行保留灌肠改进灌肠方法,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病人杜秘克灌肠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两种保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装置,采用恒定速度的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保留灌肠方法.[结果]实验组灌肠速度及完成灌肠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恒定和易掌握,且残留灌肠液pH值及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肝性脑病病人采用可调性密闭装置进行杜秘克保留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卧位对清洁灌肠次数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卧位,病人取左侧卧位,灌入灌肠液后,以同样的体位保留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实验组采用改良卧位,即病人先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 cm,每次灌入灌肠液后,取屈膝抬臀卧位,稍后再取右侧卧位,共保留灌肠液5 min~10 min,然后自行排便。[结果]改良卧位清洁灌肠达到肠道清洁效果的灌肠次数较传统体位次数少。[结论]清洁灌肠时改良卧位方法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点滴式不保留灌肠在治疗顽固性便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64例需行不保留灌肠治疗的顽同性便秘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不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不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病人灌肠次数与临床疗效,灌肠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灌肠液是否外溢,病人是否耐受及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的耐受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点滴式不保留灌肠在治疗顽固性便秘中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气囊尿管用于肠造瘘病人灌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肠造瘘病人术后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 ,易使灌肠液从造瘘口流出 ,导致灌肠效果不理想。自 1997年以来 ,我科使用一次性气囊尿管为肠造瘘病人进行灌肠 76例次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使用方法用美国产 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 ,插管前先将气囊尿管的气囊内注入 15ml生理盐水或空气 ,检查无漏水或漏气后再将气囊抽空备用。病人取仰卧位 ,气囊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 ,从造瘘口处插入肠道 7~ 10cm ,然后将气囊内注入15~ 2 0ml生理盐水或空气 ,回拉有阻力后再使灌肠液缓慢地流入肠道 ,液体灌完后关闭调节夹 ,保留 5~ 10m…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清洁灌肠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中的探讨与使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理想方法。方法 将 60例准备手术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清洁灌肠 ;实验组采用改良法 :右侧臀高位 ,抬高臀部 15~ 2 0cm ,肛管插入 18~ 2 0cm ,保留 10~ 15min。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灌肠时舒适度和肠道清洁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 ,又能减轻不适。  相似文献   

19.
陈建兰 《护理研究》2012,26(8):764-765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管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式灌肠器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灌肠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程度、灌肠液保留时间及灌肠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适反应减轻,灌肠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应用是中低位直肠癌伴便秘患者灌肠的理想方法,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