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常感到心前区剧烈地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频死感,非常痛苦,难以忍受,随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变化。精神特别紧张,对于这种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止痛及镇静,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耐心安慰患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配合治疗。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另外,护士给患者做治疗时应技术娴熟、动作轻。力争把痛苦减低到最小程度,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愉快,乐观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方法连续选择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均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以明确糖代谢状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4.7%,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5.1%,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9.8%。除去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24.9%和34.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多数存在糖代谢异常,行OGTT可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二次心肌梗死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评分(32.5±5.8)分低于对照组(45.8±6.1)分,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一年内相关疾病发生率总计13.3%低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消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樊红梅 《人民军医》2011,(9):800-8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 34例,分别在发病后6 h、24 h、48 h、72 h、7天和21天,动态监测其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AMI患者血清HCY发病后6 h为(22.91±15.56)μmol/L,24 h达峰值(25.98±14.21)μmol/L,48 h为(25.07±13.43)μmol/L,72 h为(23.18±14.54)μmol/L,7天为(21.8±12.16)μmol/L,21天降至(11.98±4.98)μmol/L;ST段抬高患者HCY为(52.17±7.50)μmol/L,非ST段抬高梗死患者为(16.61±6.9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HCY可用于判断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84-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总结。结果:在患者的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迅速解除疼痛,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立即溶栓、扩张冠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镇静支持对症等治疗。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扁平苔藓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患者有无异常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对122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量。结果:89例(72.9%)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有焦虑倾向,27例(22.1%)有抑郁倾向,两者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论: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其中焦虑的表现更为突出。临床治疗中应更加注重扁平苔藓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轻度妊娠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方法:选择2007—2008—06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80例轻度妊娠高血压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及200例健康孕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SA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待产孕妇(54.1±8.1)VS(30.9±6.8,P〈0.01),其SDS评分亦高于正常待产孕妇(59.1±9.4VS32.2±7.5,P〈0.01);在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组,高龄初产妇和孕前有高血压病史患者SAS和SDS评分分明显高于无上述情况者(P〈0.01)。结论: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有一定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其焦虑与抑郁程度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生育年龄、孕前高血压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应用24h磁带记录器。进行24hHolter心电图记录,对记录磁带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及预后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56例住院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21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5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28~50分48例,A型行为占89%。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t=2.936,P<0.01),但二者出现焦虑情绪无显著差异(t=1.045,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急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临床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心理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段玉  于晓风  王敏 《西南军医》2011,13(6):988-98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调查126例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为61.94%,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AMI知识匮乏,对死亡的恐惧,对心前区疼痛及再疼痛的恐惧,对预后的恐惧,对医生的不信任有关,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SAS和SDS评分也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和降低负性心理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岁。AMI前壁10例,前侧壁3例,前间壁2例,下壁和下后壁各4例,侧壁1例。结果2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2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4例,Denovo5例,Suboptimal8例,Bial-out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3.8±6.9%,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84.3天,无支架再狭窄。结论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利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 BEHRIN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参照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Killip3~4级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也明显高于Killip1~2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犬分为两组。第一组9只,第二组7只,分别进行手术前和术后30min到3h的MR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其MRI征象,并与病理改变相对照。平扫组部分犬出现心前壁高信号和腔内流动信号,而增强组7只犬在注射Gd-DTPA后3~30min均有增强效应,其信号增强区与相对应层面的心肌大切片TTC染色所示梗塞区大小形态相同。结果表明Gd-DTPA增强MRI能够敏感可靠地显示早期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的MRI特征及其超微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不同心肌损伤区的MRI特征及其超微病理学基础。方法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2 4h制作AMI模型 10只 ,行常规MRI、对比剂动态增强MRI、电影MRI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放射微球测定心肌血流量 ,伊文氏蓝和TTC染色确定缺血和梗塞心肌 ,并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改变 ,测定病变值和对损伤程度分级。结果 AMI后T1信号无明显改变 ,T2 信号增高 ,40 %可见病变局部心肌壁变薄 ,60 %可见病变邻近左室腔内异常血流高信号 ;正常、缺血和梗塞心肌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不同 ;cine -MRI表现为局部室壁变薄、运动减弱 ,多巴酚丁胺负荷表现为室壁变厚、运动增强。病变心肌较正常肌含水量显著增高而血流显著减少。正常、缺血及梗塞心肌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MI的MRI表现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及残余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对应导联ST段下降 (ST D) ,在发病后第 1、第 7天的变化 ,对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 149例急性心肌梗塞 ,其中广泛前壁AMI(ⅠA)组伴ST D 2 1例 ,不伴ST D 19例 ,单纯前壁AMI(ⅠB)组伴ST D 9例 ,不伴ST D 37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AMI(ⅡA)组伴ST D 30例 ,不伴ST D 15例 ;单纯下壁AMI(ⅡB)组伴ST D 4例 ,不伴ST D 14例。结果 ⅠA ,ⅡA组伴ST D发生率明显高于ⅠB ,ⅡB组。在ⅠA ,ⅠB及ⅡB伴和不伴ST D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ⅡA组伴ST D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不伴ST D者 ,且有统计学意义 ,尤其是ST D 7d未恢复者。结论 前壁AMI(含广泛前壁、高侧壁 )伴对应导联ST D是“镜像”反应 ,下壁AMI(含正后、右室 )伴ST D非“镜像”反应 ,可能伴有前降支病变 ,并发症多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方法对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未累及右室患者(Ⅰ组)和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的CK及CK-MB峰值Ⅱ组较Ⅰ组高;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再灌流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病死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有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预后差的特点,早期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目的:探讨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