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肝炎病人心理社会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心理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对60例慢性肝炎病人进行研究,并与60例出血热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肝炎病人具有内向和不稳定的个性倾向,消极心理应付评分均值(1.98±0.63)高于对照组(1.35±0.72,P<0.05)。生活事件总频数和负性生活事件频数、慢性精神紧张评分总值和慢性负性精神紧张程度都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失眠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学生失眠症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事件问卷 ,对 4 5例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和 4 5例正常对照者的个性特征、应付方式、生活事件和慢性精神紧张程度等心理社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失眠症患者的EPQ内 -外倾评分低于对照组 ,而其EPQ神经质评分、消极心理应付评分、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慢性精神紧张程度都高于对照组(p <0 .0 5 ) .结论 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存在着某些个性、心理应付机制欠佳 ,并可能遭遇了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学生失眠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事件问卷,对45例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个性特征、应付方式、生活事件和慢性精神紧张程度等心理社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失眠症患者的EPQ内-外倾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EPQ神经质评分、消极心理应付评分、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慢性精神紧张程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学生失眠症患者存在着某些个性、心理应付机制欠佳,并可能遭遇了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有无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对88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SDS、SAS、EPQ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SDS、SAS、EPQ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PQ的E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相对于无焦虑症状组,有焦虑症状组SDS、SAS、EPQ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较高,积极应付方式得分明显较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SAS、EPQ的E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三者可解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方差的52.0%。结论:抑郁症患者发病期有较高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较低的E维度得分,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相对于无焦虑症状组,有焦虑症状组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较严重,神经质、精神质比较明显,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且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似乎可纳入人格特质的E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3例离退休干部抑郁症患病率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病率为16.3%,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此外,老年抑郁症者较正常更多采用自责,回避,幻想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对抑郁症出院病人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97例抑郁症患者在其出院时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此外对100例正常对照亦进行上述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较多(131.4±105.2/103.0±93.3,t=2.0,P<0.05),得到较多的总社会支持(40.8±8.0/38.2±8.5,t=2.3,P<0.05)、客观和主观社会支持(t=2.1、3.0,P<0.05),较少采用幻想、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等应付方式(t=-3.3、-2.1、-2.6、-5.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五个指标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进一步路径分析表明,自动思维、自责、解决问题对抑郁程度有直接影响,自动思维对SDS的直接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474,P<0.01),自责、解决问题为其次(路径系数分别为0.237、-0.150,P<0.01),而生活事件、幻想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是间接的。结论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五个指标对出院病人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检测,并与60名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血清白介素-2(IL-2)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中求助因子与白介素-6的血清水平成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总频度及强度、负性事件频度及强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水平无明显相关(t=-2.283,P0.05)。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且较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部分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下降;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而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浓度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测定了 40例银屑病患者及 3 8例正常对照组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 ,A型行为评分 ,消极应付方式评分 ,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 ,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 ,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 :银屑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 ,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特征。方法运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LES,CS,SSS,SAS,SDS)测定30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银屑病患者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和抑郁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有利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社会特征,可对病人进行一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个性特征及应付方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选择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24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同龄女性24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EPQ测定中,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积极应对技能,改善消极态度和不良适应行为,有利于情绪障碍的改善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的应付方式,现有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相同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78,5.064,6.694,9.282;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95,9.815,7.174;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t=-2.394,P0.05;t=3.616,P0.01);消极应付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t=8.394,P0.01)。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抑郁等因子维度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上研究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关注,必要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兵心理应付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新兵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 ,对 2 5 7例新兵和 2 69名老兵进行评定 ,并对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新兵比老兵多采用自责、幻想和退缩应付方式 ,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是影响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新兵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应付方式 ,且与个性、心理刺激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小学名师、校长与普通教师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名师116人、校长61人、普通教师385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生频率大于10%的负性生活事件有11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压力、被人误会、对现职工作不满、上进愿望未实现、家庭经济困难、亲人亲友死亡、财产损失、亲人患病(12%-51%)等,仅被人误会、子女管教困难事件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14·18,14·41,P<0·01),表现为校长高于普通教师(48%对25%,23%对9%,χ2=13·390,12·897,P<0·01);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与父母及爱人不和生活事件评分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4·18、4·63、3·03,P<0·05),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困难评分均高于校长、名师(2·6±1·0,2·4±0·9,2·4±1·0,P<0·05;2·4±0·9,1·5±0·8,2·2±1·0,P<0·05),与父母及爱人不和评分高于校长(2·1±0·9,1·4±0·9,P<0·05);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以成熟型为主(解决问题得分0·7±0·2,求助得分0·5±0·2);从应付方式的成熟度来看,校长的成熟度最高(解决问题得分0·8±0·1),其次是名师(解决问题得分0·7±0·2),再次是普通教师(解决问题得分0·6±0·2)。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工作和家庭,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问题大于校长和名师,中小学教师的应付方式以成熟型为主,校长的成熟度最高,名师次之。  相似文献   

14.
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30 9名。结果 :SCL - 90各因子与生活事件大部分因子平均刺激量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也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市38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0份。结果平均分最高的2个因子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平均值分别为0.78±0.19和0.61±0.2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应用“求助”的应付方式(t=4.413,P〈0.001);从大一开始学生的应付方式已趋于稳定,四年内没有多大变化;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在“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515、2.97)和2.272,P〈0.05、P〈0.01和P〈0.05)。结论目前大学生大多采取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应付方式存在性别、文理科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为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对424例不同职业人群进行评定。结果:(1)个体职业人群比其他职业人群多采用自责,退避和幻想应付方式。(2)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应付方式有影响,结论:稳定和偏外向的性格特征,丰富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应付方式评定量表,对30例抑郁症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组积极应付的强度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消极应付的强度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消极性应付方式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2%;(2)农村留守中学生MHT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如,MHT总分(42.7±1.1)vs.(33.6±1.6),P=0.004];(3)留守组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8.8±0.4)vs.(7.6±0.5)、(7.9±0.4)vs.(6.3±0.6)、(4.4±0.2)vs.(3.0±0.3),P=0.031、0.027、0.000]及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因子分[(6.2±0.6)vs.(3.9±0.2);(7.3±0.2)vs.(4.8±0.2),P=0.008、0.006、0.000]均高于非留守组;(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MHT总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量表中除丧失因子外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26~0.48),生活事件量表中丧失因子与MHT各因子相关性最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与MHT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呈负相关(r=-0.21~0.33);(5)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因子中36%~53%的变异.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消极应付方式中幻想因子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61%.而学习压力因子对学习焦虑最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为38%.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付方式都与心理健康相关,但消极应付方式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期自杀未遂者的作用,了解其生活事件、再自杀及应付方式的变化.方法:96例青年期自杀未遂者随机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并随访一年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在住院时仅给予常规护理及一年后随访.两组在入组及干预后都做心理健康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杀未遂者各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观,研究组干预后再次出现自杀未遂者4人(8.33%),对照组出现11人(22.92%),χ^2=3.87,P<0.05;研究组再自杀未遂次数6人次(12.50%),对照组再自杀次数16人次(33.33%),χ^2=5.89,P<0.05.研究组的依从性也有明显改观.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事件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13.4±8.7/17.2±15.4,5.3±2.7/9.5±6.2,2.3±2.5/4.7±6.4,t=3.21、2.31、2.01,P<0.05),应付方式也有明显改观.结论:青年期自杀未遂行为多由与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及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引起.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年期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状况、减少生活事件频度和再自杀危险、改善其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提高了自杀未遂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抑郁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归因模式。方法:用Beck 抑郁自评量表和归因方式问卷(ASQ)对46 例抑郁症病人和46 例正常人进行测定。结果:抑郁症组Beck 均分为13-42 ±5-87,比正常组明显增高;抑郁症组ASQ好事件和坏事件在自身性、持久性、整体性三项指标和总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在好事件上三项指标与总分无差异;对坏事件的归因,持久性、整体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oNeg、无望感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PCN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缺乏正常人归因时自我服务的偏向,采取的是消极的自我归因,把坏事件看作稳定的、普遍的因素,是一种悲观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