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警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武警某部265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与新兵常模、全军一年组常模、全军常模及全国同龄组常模比较。结果: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军一年组常模及全军常模。除阳性项目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新兵常模。除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及阳性项目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同龄组常模。结论:本组武警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 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南方武警新兵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比较2005年入伍的南方某部武警新兵集训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广东武警集训新兵539人分别在集训前、集训结束时作团体评定。结果:南方某部武警新兵集训前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为:生理领域68.90±13.36,心理领域65.65±14.28,社会领域67.16±16.71,环境领域61.06±14.23;集训后得分为:生理领域71.52±12.16,心理领域70.34±14.78,社会领域74.10±22.00,环境领域66.07±14.36,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水平,其中以社会领域得分提高最为显著(集训前后得分差值为6.94±5.29)。结论:新兵集训不会对武警新兵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集训后新兵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与适应教育和训练改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武警新兵适应能力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武警部队新兵的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新兵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武警某部891名入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①武警新兵Gm分10.44±4.49,显著低于我国成年男性常模(P<0.01);②城镇较农村来源的新兵Gm分高(P<0.05);北方来源新兵较南方来源新兵Gm分低(P<0.01);有异性朋友组Gm分较有女友和无女友组低(P<0.01);③Gm总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求助和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责、解决问题、对支持的利用度、退避、幻想和求助6个因子对适应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开展武警新兵心理卫生工作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某警卫部队新兵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常模,评估其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某警卫部队集训期新兵1350人,采用SCL- 90进行测量,回收有效问卷1333份.结果 调查对象SCL- 90的各因子得分、阳性项目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μ=48.3,P<0.01)、武警新兵、心理干预后官兵,好于驻京部队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兵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武警某部新兵随机分为干预组86人,接受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136人,不接受心理干预。使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Q)、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在干预前、后测量新兵的适应情况。结果: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适应不良总分、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干预组适应不良总分,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显著下降(P<0.01,P<0.05)。2在军人适应不良总分[F(时间*组别)=7.20,P=0.008]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F(时间*组别)=3.97,P=0.047]上,测量前后和是否干预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新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首次夏秋季入伍新兵情绪社交孤独感的状况。方法应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队2013年564名入伍新兵进行整群抽样测试研究,然后对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ESLI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相关;②新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t=9.48,8.5,15.39,14.88,8.57,11.94,8.59,13.96,6.90,6.96;P0.01)、军人新兵常模(t=19.53,14.29,19.07,19.89,18.14,13.13,21.72,23.68,23.91,13.11,21.47;P0.01);③不同性别的新兵孤独感各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516,4.392,3.481,3.855;P0.01),是否独生子女对孤独感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④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情绪孤立与社交孤立有显著性影响(F=3.746,6.241;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高中组新兵得分明显高于中专组;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情绪孤独、社交孤独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2013年入伍新兵的孤独感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新兵的孤独感受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男兵和高中文化的新兵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兵集训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调查。结果 271名新兵SCL-90各因子分、阳子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EPQ评定结果高N分组各因子分,总均分以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低N分组。结论 新兵在集训期的适应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了解驻疆某部新兵新训前后适应水平的变化,为心理卫生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对某部258名新兵新训前后适应水平进行测查.结果 新兵新训后适应不良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新训前(t=-2.721,P<0.01);无工作经历新兵在情绪障碍得分上显著高于有工作经历新兵(t=2.354,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部武警新兵交往焦虑状况。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测评981名新兵的交往焦虑水平并对其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新兵的交往焦虑均分为42.93±7.35。新兵中初中生的交往焦虑的程度要高于高中生。分别有37.5%、39.3%的战士与陌生的人、权威人士谈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有85.5%.的战士在社交场合感到信心不足。结论:武警新兵交往焦虑水平偏高,其主要体现在与陌生人、上级交往以及信心不足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进疆野战部队新兵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度288名进疆野战部队新兵新训第一周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①新兵适应不良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军士兵常模(t=8.517,P<0.01);城市新兵情绪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农村新兵(t=-3.409,P<0.01);独生子女适应不良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新兵(t=-6.053,P<0.01);在适应不良总分上有工作经历新兵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t=-5.516,P<0.01);②≥21岁新兵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大专以上新兵在不同文化程度中得分最低。结论进疆野战部队新兵心理适应能力低于全军士兵水平,城市、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高、年龄较大新兵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100名入伍新兵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入伍新兵的心理卫生状况,随机抽取100名,应用SCL-90进行测试,与全国常模对照,结果显示,除焦虑、恐怖因子较正常人为高外,其它各因子分、总分及阳性因子分,均与正常人相拟。不同情况(如文化程度等)的因子分未见差异。表明我国在严格的征兵过程中,已对应征青年的精神状况加以重视,新兵在心理健康方面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兵SCL-90常模的建立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建立新兵SCL— 90常模 ,为新兵和应征青年的心理学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对来自 2 4个省、市、自治区的 6 375名新兵进行SCL 90测试 ,并将结果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新兵组的SCL— 90总分为 139 73± 2 2 43,阳性项目数为 2 6 41± 16 82 ,各因子分均值为 1 38~1 73。除敌对外 ,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总分、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 ,恐怖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 ,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中国正常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不能很客观地反映新兵的心理卫生状况 ,建立新兵SCL— 90常模对于征兵中筛查和新兵期的心理卫生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空降新兵恐高反应倾向与症状、自我和谐及状态焦虑之间的相关情况,为跳伞训练提供指导.方法 经集体访谈、现场暴露等方法,于跳伞训练前,从空降兵某部1000余名新兵中筛选出89名具有恐高反应倾向的新兵做为施测对象(其中恐高反应明显的新兵43名,恐高反应不明显的新兵46名);然后在训练中期,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自我和谐量表(SCCS)、状态焦虑量表(SAS)和依据Cohen的Acrophobia Questionnaire改编的恐高反应量表为测量工具,对89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之外,两组新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自我的刻板性之外,两组新兵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t=7.45,P<0.001)、自我的灵活性(t=4.64,P<0.001)、自我和谐总分(t=2.49,P<0.01)以及状态焦虑(t=3.46,P<0.01)上差异显著;恐高反应倾向与SCL- 90诸多因子相关,与自我和谐、状态焦虑同样显著相关.结论 恐高反应对跳伞训练有很大影响,恐高反应明显的新兵需要心理干预,是否应该淘汰恐高反应个体进入空降部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降新兵恐高反应倾向与症状、自我和谐及状态焦虑之间的相关情况,为跳伞训练提供指导。方法经集体访谈、现场暴露等方法,于跳伞训练前,从空降兵某部1000余名新兵中筛选出89名具有恐高反应倾向的新兵做为施测对象(其中恐高反应明显的新兵43名,恐高反应不明显的新兵46名);然后在训练中期,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状态焦虑量表(SAS)和依据Cohen的Acrophobia Questionnaire改编的恐高反应量表为测量工具,对89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之外,两组新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自我的刻板性之外,两组新兵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t=7.45,P<0.001)、自我的灵活性(t=4.64,P<0.001)、自我和谐总分(t=2.49,P<0.01)以及状态焦虑(t=3.46,P<0.01)上差异显著;恐高反应倾向与SCL-90诸多因子相关,与自我和谐、状态焦虑同样显著相关。结论恐高反应对跳伞训练有很大影响,恐高反应明显的新兵需要心理干预,是否应该淘汰恐高反应个体进入空降部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武警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0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分。②武警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③相关分析:武警官兵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加强高原武警官兵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某军区某团83名新兵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测试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除了敌对因子外,SCL-90的其余各因子在进行辅导后均显著降低(t=28.807,28.911,17.297,5.225,3.913,8.098,6.433,0.389,9.747,5.686,9.457,13.478,P0.01);2除了客观支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辅导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ESLI各因子显著降低,SSRS各因子显著增高(t=9.003,9.444,18.570,9.952,1.143,3.854,2.217,3.944,P0.05);结论: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作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量化评估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对2013年首次夏秋季入伍的421名新兵进行团体测定。结果:1与地方常模比较,新兵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增高(t=6.311,5,265,2.526,5.514,4.101,5.757;P0.05);与新兵常模比较,新兵在SCL-90躯体因子上显著增高(t=2.241,P0.05),在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降低(t=-3.017,-4,630,-2,451;P0.05);与军人常模比较,新兵在SCL-90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总分因子上显著增高(t=6.601,7.100,5.414,5.042,6.695,3.215,3.384,4.585,5.264;P0.05);2新兵在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显著高于军人常模(t=42.972,8.122;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显著降低(t=-27.736,-17.066,-11.180,-21.248;P0.05);3新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负相关(P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P0.05);4对心理健康影响大小依次是自责、幻想、解决问题、合理化。结论: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应对方式成熟,但存在一些心身上的不良反应,有必要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引导及重视新兵成熟型应付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深圳593名新兵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了解新兵的心理水平及干预方式,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驻深圳边防某部97年入伍的新兵593名进行了心理调查,并尝试用不同方式对其中两个连队进行了心理干预对照研究。结果:新兵有诸多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应属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单纯用群体教育的方法对新兵已经发生的心理困扰无明显作用,而采用个别咨询为主的干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部队各级医务人员掌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能,对提高我军整体素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