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 ,评定并比较两组 SDS、SF-3 6生活质量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治疗组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 ,并可提高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对5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与57名健康者作配对比较分析。结果 脑卒中病人有明显的抑郁存在,照料人、躯体功能、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对其发生起催化剂作用;内科医师对精神病学知识重视/认识不够。结论 医师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综合医院应加强对各科医师的精神病学再学习,开展联络精神医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20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一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9.5%,经一年随访,有抑郁症状者研究组为54.7-20.4%,对照组为44.7-39.8%。多因素分析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家庭负担、不吸烟、病变部位、职业及有配偶、配偶文化、心理干预。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常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SDS量表评分.结果:首次评定两组P300电位结果和SDS量表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评定时,心理治疗组P300电位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3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DS量表分值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46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并予抗抑郁药物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teiencyscoye,ND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结果 与结论通过针对性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加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冠心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及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SAS、SDS、SAQ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治疗组SAS、D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及SAQ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生理上的残疾,而且对患者认知、情感等心理过程也有较大的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脑卒中患者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变化。据国内外资料报告,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约为23%~76%,因此,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88名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加口服氟西汀组(B组)、常规治疗加团体心理治疗组(C组)、常规治疗合并团体心理治疗和口服氟西汀组(D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Barthel指数(BI)评定各组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D两组HAMD总分均低于治疗前[(30.2±4.2)vs.(35.4±5.8),(26.7±5.0)vs.(35.1±6.2);均P<0.001],而BI总分均高于治疗前[(62.4±13.0)vs.(46.7±9.1),(80.1±10.3)vs.(45.4±14.7);均P<0.001].治疗后A组HAMD总分高于治疗前[(38.8±5.7)vs.(35.1±5.2);P<0.001],BI总分低于治疗前[(36.3±7.5)vs.(45.2±7.0);P<0.001].C组HAMD总分、BI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5.0)vs.(36.8±4.4),(42.7±8.3)vs.(44.4±9.6),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亦能纠正认知障碍,缓解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缓解的影响.方法 对74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心理干预组加用规范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3、6周末抑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56,8.53,P<0.01).结论 积极规范的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障碍,有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和自制的调查表对 5 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 ,并与 5 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 ,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 4 9.0 6 % ,有肯定的抑郁占 4 7.1 7%。结论 部分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8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表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运用支持、释疑、提示、转移、认知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通过心理巯导后,焦虑、抑郁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07年6月-2011年12月份收治的260例患脑卒中且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并评价前后变化。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患者训练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效果显著(t=-8.679,-6.938,-5.632;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后出现的抑郁情绪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 4 0 %~ 5 0 % [1] ,然而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特点少有报道 ,为观察脑卒中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我们对 6 3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水平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 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颅脑CT或MR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4 7例 ,出血性脑卒中 16例。首次发病 38例 ,两次及两次以上发病 2 5例。男性 4 0例 ,女性 2 3例。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其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对6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行为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负担状况等资料。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2%。A型行为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型行为组(P〈0.01);有配偶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配偶组(P〈0.05);自费组抑郁发生率高于医保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的行为类型、婚姻状况、医疗费用负担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脑卒中患者常伴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ion。PSD),卒中后抑郁可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治疗22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PSD92例。本文对这92例PSD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对36例脑中抑郁状(PSD)患者进行4周的万拉法新治疗研究。结果:89%的病人有效,80%d的病人治愈,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万拉法新是治疗PSD安全、有效、耐受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恢复期精神病人自知力恢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由于是社会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病人往往存在各种贝性心理。本文对此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1对象与方法对象107例均为住院精神病人,男性75人、女性32人。调查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GAS评分>91。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统计总均分及各国于分,并与全国常模[2]对比。自拟调查问卷,按所列项目直接与病人交谈、问卷内容包括出院后的主要顾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无自杀观念。2结果2.ISCL-gO结果将恢复期精神病人SCI。一90的9个因于分和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同时配合音乐疗法。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t=3.75,P<0.01);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HAMD、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16,P<0.05;t=3.21,P<0.01)。结论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