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比较未服药的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与正常人群间的差异,并探讨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与临床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未服药的强迫障碍门诊患者,以及2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被试均接受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VBM的分析方法,比较强迫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 A)评估临床症状。在控制焦虑、抑郁症状的前提下,分析强迫障碍患者异常的脑灰质体积与临床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障碍组的眶额回、颞上回、颞下回、小脑、楔前叶、辅助运动区及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减少(P0.05,Al-phaSim校正);眶额回灰质体积的减少与Y-BOCS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眶额-纹状体-丘脑环路中的眶额回在强迫障碍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他脑区如颞叶和小脑灰质体积减少,可能也参与了强迫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强迫障碍(OC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及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OCD患者及23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先后完成高分辨率结构磁共振成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在全脑范围内基于体素分析精神分裂症和OCD患者灰质体积及ReHo的异常改变,同时探索精神分裂症和OCD共同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特征。结果:精神分裂症与OCD共同表现为,前扣带回灰质体积低于正常对照(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坐标(P0.001,未校正),左侧楔叶ReHo值比正常对照低(P0.001,未校正),左侧内侧额上回ReHo值比正常对照高(P0.001,未校正)。结论:精神分裂症和OCD患者具有共同的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特征,该改变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两种疾病临床相似之处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分析方法研究强迫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以及强迫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对被试的大脑结构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VBM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强迫症患者组较对照组在3个MNI坐标点的灰质体积显著增加;②经过多重比较校正后发现,强迫症患者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有:右侧罗兰迪克岛盖、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右侧颞极、左侧枕下回、左侧枕中回、右侧小脑以及双侧直回(P<0.05);③以颅内体积为协变量,对强迫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Y-BOCS评分作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右侧额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罗兰迪克岛盖、双侧眶额叶下回、右侧眶额叶中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颞极、小脑、左侧脑岛以及小脑的蚯体的灰质体积与Y-BOCS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④发现强迫症患者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的灰质体积与Y-BOCS量表呈负相关的脑区有重叠部分,分别位于右侧颞极、右侧小脑、右侧罗兰迪克岛盖.结论 ①强迫症患者灰质体积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大脑皮质灰质体积的减小;②除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结构异常外,大脑的后部区域如顶叶、颞叶、枕叶和小脑灰质体积减小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相关;③强迫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大脑部分脑区灰质体积的改变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灰质体积异常脑区以及异常脑区发育特点。方法:纳入19例6~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孤独症诊断标准且总智商≥70的高功能孤独症患者,以及年龄、总智商、性别组间匹配的16例正常对照,以磁共振成像检查收集被试的脑影像学资料,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计算两组被试大脑各区域的灰质体积,在统计学参数图(SPM)软件SPM8中进行双样本t检验得出差异脑区,对结果进行错误率(FDR)多重比较校正(P0.05)。采用偏相关分析两组被试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高功能孤独症组的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小于正常对照组(FDR校正,P0.05)。正常对照组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592,P0.05),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右侧额下回眶额部灰质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6,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6~18岁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右侧额下回眶额部发育异常,此脑区可能参与孤独症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7例GAD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对比,运用局部一致性(Re Ho)分析方法,获得GAD患者局部一致性异常的脑区。结果:GAD患者静息态下Re Ho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顶下缘角回、右侧额下回三角部;Re 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楔叶、右侧舌回、右侧中央前回。以上升高或降低的Re Ho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D患者静息态下多个脑区Re Ho值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患者是否存大脑皮层形态异常,及其与前瞻记忆的关系。方法:36名强迫症患者和26名对照组被试分别完成了大脑结构磁共振扫描及评估前瞻记忆等变量的系列评估量表。比较强迫症组和对照组皮层厚度与灰质体积差异,并分别计算两组大脑皮层形态与前瞻记忆的相关。结果:OCD组左脑楔前叶等脑区皮层厚度及右脑扣带回后部等脑区灰质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前瞻记忆分量表得分与右脑中颞叶等脑区灰质体积和左脑扣带回后部等脑区皮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OCD组前瞻记忆分量表得分与上额叶等脑区灰质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对照组相比,OCD组大部分皮质表现出衰退。正常人群某些脑区皮质衰退与较差的前瞻记忆有关,而OCD组不同脑区的皮层形态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异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男性和女性正常人、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脑灰质体积差异,探讨脑结构分析中的性别效应。方法:采集60例正常人(30例男性)和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男性)的高分辨率三维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进行分析,获得每一个体的脑灰质体积图像。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正常人,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脑灰质体积差异。结果:与女性正常人相比,男性正常人左侧的颞中回和额中回、右侧的边缘叶和颞中回的灰质体积较大(P<0.001),而左侧尾状核和右侧海马的灰质体积较小(P<0.001)。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双侧的颞下回和海马、左侧的颞上回和颞中回的灰质体积较大(P<0.001),而未发现灰质体积较小的脑区。结论:性别效应是影响正常人或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分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两种疾病的脑灰质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 对21例MS患者,16例NMO患者以及19例健康对照者行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基于Matlab2014a平台的统计参数工具SPM12以及SPM12下的小工具CAT12,对VBM和SBM方法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MS组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经高斯随机场(GRF)校正后,MS组在左侧枕上回、左侧楔叶、左侧距状皮质、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楔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和左侧额内侧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族系错误(FWE)法校正后,MS组在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显著性减少(P<0.05)。NMO组与NC组相比,经GRF校正后,NMO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增加(P<0.05);NMO组在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中回、左侧额上回眶部、...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DARTEL)研究未用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性儿童的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本研究共纳入43名ADHD男性儿童和44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采用VBM-DARTEL方法对未用药ADHD男性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之间的大脑灰质体积进行两样本t检验,取体素水平P0.001,得到脑灰质体积有差异的脑区。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未用药男性ADHD儿童在右侧眶额叶和双侧海马存在灰质体积减少区域。基于VBM-DARTEL方法,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未用药ADHD男性患儿存在前额叶-海马环路的结构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是患者行为抑制功能失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择31例年龄17~47岁重度强迫症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被试者,获取脑结构磁共振T1图像,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比较强迫症组和对照组大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将患者灰质体积差异区与其临床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CD患者在左侧壳核、岛叶、运动前区、顶上小叶以及右侧角回处体积显著减小。左侧壳核和岛叶的体积与患者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成显著负相关。 结论 左侧壳核、岛叶、运动前区、顶上小叶以及右侧角回的灰质体积变化影响了该脑区功能,从而导致了OCD患者的部分症状。其中左侧壳核以及岛叶的损伤与患者焦虑情绪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DPARSFA分析软件计算被试的DC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强迫障碍患者右侧眶额回[(-0.22±0.45)vs.(-0.57±0.22)]和左侧前扣带回[(0.14±0.48)vs.(-0.21±0.33)]的DC值升高(P0.001);右侧岛叶的DC值降低[(-0.12±0.37)vs.(0.35±0.54)](P0.001);右侧眶额回的DC值与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总分正相关(r=0.68,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重要节点/脑区连接属性的异常可能与强迫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操作手册指导下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未服药强迫障碍(OCD)患者的疗效、可接受性及适用性。方法:纳入符合DSM-IV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46例,在CBT操作手册指导下进行为期12周共14次个别CBT治疗。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估,并采用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进一步评估患者对CBT的满意度和主观有益性。研究期间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结果:39例患者完成了14次治疗(脱落率为15.22%),对完成治疗者进行治疗前后Y-BOCS,HAMA,HAMD分值的配对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按照意向性治疗统计方法,有效率为69.57%(32/46),完全缓解率为21.74%(10/46),OCD患者对CBT治疗的满意度为6.89±0.42,主观有益性为6.62±0.68。结论:手册指导下的单一CBT治疗对中国OC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接受性高,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操作手册指导下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未服药强迫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17例,在自行编制强迫障碍CBT操作手册指导下进行12周个别治疗.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基线和12周治疗结束时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研究期间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结果:17例强迫障碍患者中有14例完成了12次治疗(脱落率为17.6%).12周治疗结束时,Y-BOCS总分由(22.4±5.9)下降至(9.7±6.0)分,HAMD分由(9.2±4.2)下降至(4.6±3.7),HAMA分由(14.1±4.7)下降至(5.9±4.6),均P<0.01.按照意向性治疗的统计方法,CBT对强迫障碍的有效率为70.6% (12/17),缓解率为52.9% (9/17).结论:手册指导下的单一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强迫障碍患者的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患者对该疗法的接受度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的脑灰质体积的异常,为寻找精神分裂症大脑灰质异常内表型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对27例精神分裂症、26例精神分裂症健康同胞以及27例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结构磁共振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比较各组的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健康同胞存在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以及右侧丘脑的体积增大,精神分裂症存在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双侧颞下回的灰质体积下降以及右侧丘脑体积的增大;与其健康同胞相比,精神分裂症存在左侧额上回、双侧颞下回的灰质体积减小。其中,左侧额上回的灰质损失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总分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呈显著相关。结论: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灰质体积下降,而精神分裂症健康同胞则存在脑灰质体积增大。健康同胞的脑灰质体积增大可能是使其免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代偿性改变,这些异常的改变可能反映了健康同胞对其遗传易感性相关的脑区灰质异常的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患者共病轴障碍的情况。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障碍。结果 OCD与心境障碍的共病率为41%(18/44),OCD与其中的重性抑郁障碍(心境障碍的亚分类的一种)的共病率较高,为32%(14/44);OCD与其它的焦虑障碍共病率为27%(12/44),OCD与其中惊恐障碍伴/不伴广场恐怖(焦虑障碍的亚分类的一种)共病率较高,为11%(5/44)。结论 OCD可以与轴I障碍共病,其中OCD与重性抑郁障碍共病较常见,OCD与其它焦虑障碍的共病亦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不同性别双相障碍患者灰质体积减少脑区差异,探讨不同性别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性的病理学机制。方法:以26位女性正常人、26例女性双相障碍患者、25位男性正常人、24例男性双相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头部结构磁共振扫描,对平滑后的灰质图像进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双相障碍患者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结果:与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右侧舌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中回、右侧扣带回后部、右侧中央前后回脑区体积下降。与男性对照组相比,男性双相障碍患者体积下降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及右侧小脑后叶。结论:双相障碍患者体积下降脑区具有性别差异性,男性患者体积下降的脑区多在右侧颞叶皮层以及额叶及小脑后叶,而女性患者体积下降脑区多在右侧枕叶皮层以及扣带回后部及中央前后回脑区;这种差别可能与双相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历丧子这一特殊创伤性事件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脑内结构形态学的改变。方法:选取经历过丧子事件所致PTSD的患者15例(PTSD组)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PTSD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15例(对照组),在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两组脑结构中灰质、白质体积的异同。结果:以性别、年龄、全脑体积作为协变量,使用Matlab 7.1及SPM 5软件包来分析处理高分辨率的MRI结构图,定量检测脑结构组织成分的浓度;分析发现PTSD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右侧中央前回的皮质运动前区(t=3.88,Z=3.44)、右侧额中回(t=3.95,Z=3.49)、左侧楔前叶(t=4.44,Z=3.83)、右侧丘脑背内侧核(t=4.10,Z=3.60)的灰质体积有明显缩小,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其他脑区的灰质或白质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SD组患者的右侧中央前回的皮质运动前区、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右侧丘脑背内侧核的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缩小,提示这些脑区的结构存在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FESZ)患者磁共振脑结构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采集86例FESZ患者(患者组)和8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脑T_1高分辨图像数据。采用FSL 5.0对数据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分析。结果:FSL-VBM显示,FESZ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广泛的大脑灰质体积减小,包括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额内侧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顶上小叶、缘上回、颞上回、颞中回、前扣带皮层、中扣带皮层及辅助运动区;小脑灰质体积增加(P0.05, TFCE校正)。结论:FESZ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即可能存在广泛的脑结构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P0.05);2焦虑患者的TAS总分与HAMA总分及躯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17.27,P0.01),与精神焦虑分无相关性(t分别=-0.13,0.16,P0.05);TAS因子1、因子3与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躯体焦虑分无显著相关性(r=0.50,P0.05);因子2与HAMA总分、躯体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缺乏情感描述能力者躯体焦虑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青少年强迫症(OCD)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青少年OC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舍曲林,观察组给予rTMS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症状,Y-BOCS评定强迫症状;研究结束后评定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HAMA、Y-BOC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t=-5.782,-2.593;-13.596,-3.726;P0.01);研究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Z=-2.46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23.68%(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rTMS可显著增强青少年OCD患者的抗强迫效应,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