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 319例非教师进行了测试。结果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不良的工作环境 ;教师职业紧张强度和紧张反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高低年龄段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 ;男教师职业紧张强度和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女教师 (P<0 .0 1) ;中学教师 ,尤其是男教师职业紧张程度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 .0 5 )。结论 改善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 ,减轻工作压力 ,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根据职业紧张任务问卷(ORQ)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的评价。结果:①1460例中小学教师与319例非教师相比,职业紧张和职业紧张反应总体得分无差异,而任务过重(RO)和工作环境(PE)两项,教师组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②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5);③除C3外,教师组体液免疫功能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而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教师组的T细胞亚群CD4和CD8显著低于非教师组(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增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差;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紧张;教师职业紧张对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11所中小学教师851人作为样本,利用SCL-90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从两个维度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心理紧张反应.结果 >40岁年龄段SCL-90得分高于30~和20~年龄段;>20年工龄段高于10~和<10年龄段.女性主观总体幸福度高于男性,本科及以上中小学教师高于本科以下学历.影响心理紧张反应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等个体特征,对支持利用度、时间控制、环境紧张因素、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合作需求、工作组织问题以及合作的可能性工作紧张因素,还有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因素都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结论 年龄越大、工龄越长,心理症状越明显,女性总体幸福感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常模,为量表的应用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共874名,采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调查,包含强迫、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职业倦怠、人格障碍和积极心理7个分量表.由临床专家与研究者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制定划界常模;在分析被试评分特点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年龄的百分位常模.结果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特征多样且错综复杂,最突出的职业心理问题是职业倦怠,发生率约11.7%,其次是神经衰弱,发生率约5.5%.以平均分3分为界建立了各分量表划界常模,获得了与划界常模对应的频数比例;并计算了各分量表的年龄别第50,第75,第85,第90和第95百分位数.结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常模,可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筛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我市高职学校教师500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估职业紧张并进行血压检测.结果 男性教师的ORQ、PSQ高于女性,PRQ低于女性(P<0.01);3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教师的ORQ及PSQ均高于50~岁年龄组,但30~岁年龄组教师的PRQ却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研究生学历组教师的ORQ和PSQ得分高于其他两组,而PRQ得分低于本科组(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高职教师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x2 =9.85,P=0.007).结论 高职教师职业紧张与高血压有关,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2008年5-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20所综合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的4602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5.5%.应用职业祭张量表(OSI-R)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紧张反应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作用.以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源为自变量,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抑郁症状为因变量,建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该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结果 医生的最终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分别为:RMSEA=0.028,SRMR=0.050,CFI=0.912,TLI=0.901,IFI=0.913.护士为:RMSEA=0.025,SRMR=0.048,TLI=0.900,CFI=0.911,IFI=0.912,本研究所建构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医生任务冲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护士任务过重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结论 医护人员紧张反应在职业l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即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5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SCL-90得分:最低90分,最高450分,总均分142分,标准差57.8分,症状自评因子分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阳性评分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以总均分≥160分作为标准,本次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83人,占总数的23%,因子频数分布及比例分布,以SCL-90因子分≥2分的个数,有心理问题的81人,与SCL-90总均分≥160分非标准的83人基本相似。男女之间在因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蚌埠市某区中小学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3年蚌埠市某区6所中小学903名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903名教师疾病及异常指标检出781人(86.49%).其中高血压193人(21.37%)、心电图异常183人(20.27%)、脂肪肝152人(16.83%)、胆囊疾患114人(12.62%)、肾脏疾患88人(9.75%)、高甘油三脂血症75人(8.31%)、高血糖49人(5.43%),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 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缓解压力、倡导健康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忽视培训后教师工作绩效变化等问题,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教师的培训后管理,重点阐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包括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与改进四个环节。同时,又以案例对其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人群相关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选择重庆市主城某区52所中小学6 969名教师2014年体检资料,对该人群超质量、肥胖、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超质量、肥胖、高血脂、骨质疏松、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分别为31.3%、7.5%、35.1%、34.7%、22.4%、22.2%,上述疾病在小于或等于44、>44~<60、≥60岁3个年龄段发生率有差异,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男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中小学教师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值得关注,应针对教师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以此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广州医药》2017,(3)
目的了解广东省罗定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C-MBI)对罗定市42所中小学共590名毕业班教师进行评估。结果受访者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和知识枯竭(intellectual burnout,IB)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受访者的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DP)、EE和IB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受访者,PA因子分显著低于男性受访者(P均<0.01)。结论广东省罗定市中小学毕业班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高于男性教师。 相似文献
17.
18.
在面向信息化教育进程中,教师发展对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以"4(14)N"体系为标准,通过前期对陕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对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探索提高陕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方法选择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效能感调查。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结果中小学教师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N、E、L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SCL~90因子、EPQ量表评分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应重视和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