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管不力、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培训不到位、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②加强卫生监督部门监管力度;③切实落实医疗卫生部门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滨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问题,为规范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滨州市97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率(%)进行描述,组间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2017—2020年每年开展传染病报告自查的医院均在90%以上,开展传染病相关培训的医院占比逐年提高。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报卡及时率、报卡填写完整率、报卡填写准确率及报告卡有效证件填写完整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工作人员专职、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管理知识培训、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实现电子病案管理、影像科有异常结果反馈记录、检验科有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是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给予专项经费,保障专业队伍稳定,加强传染病报告规范及诊断标准培训,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快推进监测报告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报告的主体,是传染病发现和报告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是自治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04年法定传染病全面实行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的报告及时性得到显著提高,漏报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现状、找出影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医疗机构82家,调查医务人员118人,网络直报员34人。查出传染病699例,漏报77例,迟报16例,漏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26.67%,平均为11.02%,迟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9.09%,平均为2.57%。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86.70%、90.89%和85.97%。不同学历(χ2=7.5,P=0.041)、专业(χ2=8.095,P=0.031)、所在医院级别(χ2=13.822,P=0.003)、医院分级(χ2=8.203,P=0.015)和地区(χ2=26.07,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是否接受过督导(OR=0.043)、参加培训次数(OR=0.535)、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OR=0.938)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平顶山市传染病报卡质量不高,地区差异较大,通过改善人员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强化督导、落实责任等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同时应以建设医院信息化为契机,创新传染病疫情报告模式,以达到减少传染病病例漏报、提高报告及时性和报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与国内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发生传染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充分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探索控制技术和措施,提高大城市的社会稳定性和人群生命的安全性是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监测、针对易感者的措施等方面就如何对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指导今后工作。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乡镇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对南宁市乡镇卫生院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方法探讨可能影响南宁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结果共调查122家乡镇卫生院,CHAID模型得出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4个,包括制度建设情况、专职直报人员情况、直报人员人数、有无处罚记录等,不同层次的卫生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结论可采取完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专职直报人员、增加网络直报人员人数、落实各项制度等措施来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济南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对济南市65家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SPSS 21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员平均传染病报告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是否1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传染病诊断种数10种及以上等三个因素为济南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1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传染病诊断种数10种及以上是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是否1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传染病诊断种数10种及以上密切相关,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广西56家医疗机构,现场调查其传染病管理工作情况及法定传染病病例报告质量,应用R 4.2.1软件拟合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抽查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的法定传染病病例1 360例,查阅纸质传染病报告卡777张,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5.88%、及时报告率97.93%、完整率97.43%、准确率67.37%、一致率90.09%、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93.4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告率、及时报告率、一致率、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日志填写规范(PR=1.33, 95%CI:1.08~1.64)、落实自查工作(PR=1.45, 95%CI:1.08~1.95)、配备2人及以上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PR=2.57, 95%CI:1.67~3.96)均能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电子病历系统具备传染病自动提醒报卡功能(PR=1.41, 95%CI:1.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南宁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 对南宁市医疗机构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CHAID方法探讨可能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结果 共调查197家医疗机构,CHAID模型得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5个,包括直报人员人数、制度建设情况、传染病报告培训情况、专职直报人员情况、是否将错漏卡片退至报卡科室修改,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结论 医疗机构可采取增加网络直报人员人数,重视疫情报告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落实收报卡制度等措施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传染病报告盲区的形成、现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反映卫生、医疗部门综合执法水准和群众卫生观念和法制意识。“防治法”至今已颁布10a,取得了一些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既往政策的正确性,但远未达到人人知法、懂法,自觉地按法律规定规范行为,履行其义务和权利。依法律规定:在我国领域内任何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都应向当地医疗保健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防疫人员发现后必须按规定时限报告疫情。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法律、法规不配套,宣传不到位,监督执法力度不足,机构不健全,执法环境等),在一些部门、环节或区域内 相似文献
12.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医院合理提速运行的基础是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部因素。文章对综合性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降低医院的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以来,我院对传染病报告管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传染病漏报率逐年下降。据西安市碑林区防疫站检查,1990年为3.5%,1992年至今传染病漏报率为零,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漏报率,为西安市碑林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院是全省唯一主要为公路交通系统职工和家属医疗服务,同时面向社会的综合医院。有病床160张,年门诊量达5万多人次。1992年以前,由于传染病报告管理不力,传染病漏报率年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990年竟高达3.5%,1992年以来,我院在传染病管理中汲取教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使传染病漏报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民参合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碧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7):430-431
农村合作医疗几经起伏,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当前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经济承受能力不强以及缺乏互助共济的意识和怕吃亏的心理等影响了参合率。因此,政府首先要确保资金到位,监管得力,取信于民;并把医疗救助和经济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关键是让农民得到实惠。只有巩固和提高了参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其漏报或迟报往往造成传染病局部暴发。及时、准确、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对控制传染病,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但各个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普遍存在,经过“非典”过后,各地均采取了严管、严防、严控措施,传染病漏报逐年下降。纵观宜昌市妇幼保健院2001-2005年传染病报告情况,对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收效明显,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以宜昌市妇幼保健院2001-2005年各科室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与院感办传染病登记簿和网络直报记录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凡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医院对院内感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医院感染对重症病人危害极大,它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还给病人单位、家庭在经济、身心上都带来重大负担,从而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南京市2家医院收治的3 191例传染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影响我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原因 ,提高我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完整、准确 ,2 0 0 0年和2 0 0 1年 ,本文对全院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 ,对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剖析 ,针对问题 ,采取对策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现状1.1 门诊就诊入院患者的疫情报告情况 按照《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查询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 ,与医院每日所收的疫情报告卡核对 ,最后以预防保健科收到的疫情报告卡为准 ,共查出应报传染病 8种 16 83例 ,实际报告 7种共16 4 0例 ,报告率为 97%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1996~2000年城乡报告发病率的分析研究,掌握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西安市、区(县)月、年报和分析,使用P、x~2、t、rs、OR及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在1995~1997年间城乡发病趋势较一致,但在1998、1999年城区因创建卫生城市(简称“创卫”)而出现报告率明显上升,达42%,趋势分析差异有显著性(I=2,P<0.05)郊区升幅较平缓,达27.37%(I=3,P<0.01),农村无明显变化(I=1,P>0.05)。创建卫生城市前1996、1997年农村、郊区、城市报告传染病构成比例为1∶1.8∶2.48;而创建卫生城市后则上升为1∶2.1∶3.4,城区病例显著增多。区县分组t检验表明:创卫干预前(1996、1997年)和干预中(1998、1999年)比较:城区发病率由351.61/10万猛增至606.43/10万,d=254.84/10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2.110 3,P<0.01),郊区组由267.33/10万增至368.06/10万,d=100.74/10万,差异有显著性(t= 2.8248,P<0.05),而农村变化不大,由141.53/10万升至176.32/10万,d=34.78/10万,未见差异(t=1.7531,P>0.05)。干预后降幅以城区最高达-29.24%(t=1.7105,P>0.05),其次为郊区(-2.71%)和农村(-0.01%),但未见显著差异。检测力度、覆盖率与报告相关分析表明均为高度正相关,r_s分别为 0.9143和 0.9510。结论 造成城乡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掌握我区传染病报告情况,区站根据《广东省1996~1997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于1996年10月开展1996年传染病漏报率及漏报原因调查。通过调查,查明登记、报告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传染病漏报。主要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为主,总漏报率为57.14%,其中门诊漏报率较高为77.78%,住院漏报率为54.09%,检验漏报率为58.82%。其漏报原因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我国现有甲类传染病 2种 ,乙类传染病 2 4种 (1997年将“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归为乙类传染病 ) ,丙类传染病 9种。并规定 :甲、乙类传染病填报红色报告卡。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既填报红色报告卡 ,按性病管理规定又同时填报蓝色报告卡 (双报 ) ;1995年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定凡初步诊断为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的 15岁以下儿童填红色报告卡。现又将非典型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管理 ,报告时限同甲类传染病。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设有明确的疫情报告网及兼职疫情报告员 ,对小儿科、神经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