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善血肿周围缺血治疗脑出血性水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治疗血肿周围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组第1、4、10、21d利用CT测量水肿体积,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连用14d;甘露醇、维生素C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第4、10、21天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血肿周围缺血能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5例脑基底节出血的患者微创术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5、0 .0 5、0 .0 1)。结论 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促进血肿吸收 ,抑制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杏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人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人组第1、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临床进行欧洲卒中评分。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杏丁)静滴,连用14天;甘露醇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杏丁)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出血后3d)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防止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血后3d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d与14 d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并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NIHSS评分,同时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第4天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评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第4天,2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早期应用疏血通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减少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此判断疗效。治疗组给予静滴灯盏花素20mg,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有益于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基础上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人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血肿抽吸组与未抽吸组及似手术组之间脑血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行为学评分,对微创血肿抽吸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脑出血后抽吸组脑组织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腑组织含水量抽吸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抽吸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经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能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促进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5 2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 ,在病程第 3~ 5日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2 0 m l(加入液体中静滴 ) ,每日 1次 ,连用2 1日 ,后改为口服复方丹参片 2片 ,每日 3次 ;同期西药常规治疗的 5 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94 .2 3 %和 80 .3 9% ,P<0 .0 1) ;并且治疗组在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消除脑水肿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P均 <0 .0 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辅以复方丹参治疗 ,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病后早期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70例。治疗组给予脑血疏口服液 ,对照组给予脑血康口服液 ,共观察 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测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卒中量表积分和颅内出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NIH积分减少 (12 73± 3 94)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4 72± 3 0 1,t =13 5 3 2 7,P <0 0 0 1) ;颅内出血量治疗组减少 (13 2 8± 4 17)m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 3 7± 7 2 4)ml(t=4 92 2 8,P <0 0 0 1)。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7%,对照组为 80 %。结论与脑血康相比 ,脑血疏在促进血肿吸收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 ,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 健康家犬 2 7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CH组 (3h、6h、12h、2 4h、4 8h、72h、7d和 15d)。ICH模型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额叶皮层注射法建立。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和流式细胞术 (FCM ) ,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肿灶周相对脑血流量 (rCBF)与凋亡峰 /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①脑血流量变化 :PWI显示血肿灶周 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 ,呈低灌注状态 ,12~ 2 4hrCBF回升 ,出现血流再灌注 ,或高灌注现象 ,4 8h以后接近对侧 ,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②细胞凋亡变化 :FCM显示血肿灶周区凋亡峰 /凋亡率 6h开始出现 ,72h最高 ,7d下降。③血肿灶周凋亡峰值与凋亡率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84 6 ,P <0 0 5 )。结论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呈中 -轻度降低 ,细胞凋亡主要存在于血肿灶周区 ,72h是血肿灶周细胞凋亡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家犬脑出血(ICH)模型补体C3、C4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30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影像组和血肿组3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影像组和血肿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备ICH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影像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外周静脉血C3、C4含量,各时间点行头颅CT扫描并计算水肿比值。血肿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血肿液C3、C4含量。各时间点采用Purdy PD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影像组和血肿组外周血、血肿液补体C3、C4含量术后6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影像组、血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 h外周血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后Purdy PD评分即有所下降,72 h下降为最低,之后逐渐升高。结论:ICH后补体C3、C4激活可能参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栓通治疗早期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小量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急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小量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24h后加用血栓通2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5d。观察并比较治疗15d后2组临床疗效,以及2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2组平均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5d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7.9±3.3)v(11.7±3.2),P<0.05),同时神经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4±3.1)v(12.1±3.4),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小量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OSAHS组49例和对照组59例。分别于发病24h内、第8、15、30天行头颅CT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根据CT图像计算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结果 OSAHS组发病第8天时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3±22.6)mL vs.(51.0±18.7)mL,(12.0±5.4)分vs.(11.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发病第15、30天,OSAHS患者的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OSAHS的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的恢复较为缓慢,对可疑合并OSAHS的脑出血患者临床可考虑早期行无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黄通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区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药物灌胃组和盐水对照组各30只,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术后第2天药物灌胃组开始灌入双黄通腑颗粒药液,对照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各分3、5、8 d三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测各组脑含水量,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脑组织MMP9、AQP4的表达。结果:药物灌胃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血肿周围水肿MMP9、AQP4表达降低(P<0.05)。结论:双黄通腑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治疗脑出血(IC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回路重建的作用。方法:进行大鼠NSCs的体外培养、传代、鉴定及BrdU标记,制备大鼠ICH模型,随机分为ICH组、移植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移植组予标记的NSCs移植于ICH大鼠脑内。在各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血肿周围区及正常脑组织VEGF、FN、LN的表达,观察移植组BrdU的表达及分布。结果: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快,其神经功能评分在ICH后7、14 d较ICH组低(P<0.05);移植组的VEGF、FN在ICH后7、14及30d和LN在ICH后7、14d的表达均高于ICH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移植组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并分布于血肿区及移植区周围。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NSCs移植入ICH大鼠脑内后,可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移植后VEGF、FN、LN的表达增加为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及神经回路重建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10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5 1例 ,在原有静滴胞二磷胆碱治疗基础上 ,口服脑瘀通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6粒 ;对照组 4 9例在给予静滴胞二磷胆碱治疗基础上 ,口服维脑路通片 ,每日 3次 ,每次 0 .3 g。2组均 10日为 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 17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 92 .2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3例 ,有效2 1例 ,总有效率 83 .7%。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χ2 =10 .8,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 P<0 .0 5或 P<0 .0 1)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 P均 <0 .0 1)。结论 :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 ,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苦碟子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苦碟子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HIH发病第14天病例87例,随机分为苦碟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苦碟子通过改善HIH后继炭性脑损伤,可以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亚急性期应用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5.4%(P<0.01)。治疗后90d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28天:治疗组原出血灶吸收81%~86%,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原出血灶吸收46%~53%,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原出血灶完全吸收,软化灶明显缩小;对照组原出血灶也完全吸收,但软化灶缩小不明显。结论:血栓通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早期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对73例HICH患者发病24小时应用复方丹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血肿大小及其周围水肿面积,综合疗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方丹参治疗组血肿吸收,水肿面积减少,综合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治疗HICH可以改善HICH后缺血性脑损害,抑制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水蛭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在贵  程方敏 《临床荟萃》2010,25(15):1311-1313
目的 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ml vs(27±8)ml,(14±7)ml vs (25±9)ml(P<0.01);治疗组21天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小于对照组,(1.5±0.4)mm vs(3.0±0.7)mm(P<0.01);治疗组第10、21天欧洲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19)分vs(46±16)分、(66±24)分vc(51±14)分(P<0.01).结论 早期应用水蛭素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HC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护理干预后2周研究组患者血肿量少于对照组(P 0. 05);在护理干预后2,4,8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HCH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