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鸿梅 《天津护理》2005,13(5):304-30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此病来势凶险,发病后病死率极高,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11月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问题/现状:尽管在广泛应用安全有效的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在1995~1997年间仍有124例破伤风病例报道。仅有13%的病人在发病前曾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初次免疫。在破伤风发病者中,病死率为11%。病例报告时期:1995~1997年。监测报告系统:各州和...  相似文献   

3.
姜术奎  谢艳玲 《疾病监测》1997,12(11):417-418
绥化市1995年母婴破伤风抗体检测结果姜术奎1谢艳玲2刘晓云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占破伤风病例总数的85.21%[1],发病时间多集中在新生儿出生后2周之内,病死率高达70%。为了解我市育龄期妇女和新生儿血清中破伤风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为我市消除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隐原性破伤风由于入院时伤口早已愈合,病史及查体时无明显伤口存在。症状发作不典型时很难诊断为破伤风,据报道。隐原性破伤风约占破伤风发病的14.2%,极易误诊为低钙性抽搐、癔症、精神病、狂犬病或士的宁中毒、扁桃体炎等。现介绍我院23例隐原性破伤风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芽孢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常发生在损伤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如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患者免于发病或及早控制病情。笔者现将近年来,在诊治破伤风患者中具有借鉴的3例患者的临床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例高压电击伤合并破伤风感染的护理周敏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科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其死亡率约20%~40%,任何开放性创伤均可能发生感染。本文就一例高压电击伤合并严重破伤风感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  相似文献   

7.
四、特异性感染1 破伤风破伤风 ,是一种外伤性急性特异性感染。所谓特异性感染 ,是因为它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引起的 ,这种特殊细菌称为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进入伤口后 ,它即在伤口内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 ,引起病人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和抽搐。破伤风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外伤性疾病 ,死亡率很高 ,平均为 5 0 % ,重症破伤风的死亡率在 80 %以上。破伤风的发病多在伤后 7天左右 ,新生儿可因脐带处的创口感染引起 ,其发病多在出生后 4~ 6天 ,故新生儿的破伤风又称“四六”风。1.1 临床表现 破伤风出现症状的时候 ,多在外伤后 7天左右 ,但也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破伤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96例破伤风患者的入、出院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破伤风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占77%,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左室面高电压为常见。结论 破伤风毒素作用于机体,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导致心电图的改变。应用8受体阻断剂对症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增大,各种自主活动增多,在日常生活中易发生皮肤破损。儿童家长将受伤孩子送到医院就诊时,诊治医生往往首先给患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下简称破抗)以防止发生破伤风。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大力普及,绝大多数适龄儿童都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了预防接种,并将各种预防接种史记入儿童预防接种证。百白破疫苗是必种疫苗,使接种者体内产生三种抗体,其中一种为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即破伤风抗毒素。据山东省威海市报道[1],15岁以下年龄组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均在88.1%以上,有的年龄组的破伤风抗体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是一种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全世界每年发病约100万例,近年来由于普遍实施预防接种,重视创口处理,此病已极少见。我科应用护理程序对收治的一例严重破伤风患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病死率高。50%患者死亡原因是肺炎,除给予镇静冬眠药物和破伤风抗毒素及肠外营养外,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尽快维护和改善呼吸功能,做好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破伤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蔡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100-100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常在出生后7d左右发病,病死率较高。潜伏期为4~8d(2~21d),潜伏期越短,发病越早,预后越差。我院2003年度收治了3例新生儿破伤风,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88例成人破伤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伤风是由革兰梭形芽孢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特异性感染,近几年国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由于其芽孢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感染机会、感染方式较多,发病时间越短,病情越重。针对其治疗、护理的独特性,我科对1999年6月-2004年5月88例成人破伤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门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安全防范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新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34-7135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特异性感染。此种致病菌可通过伤口或其他黏膜病损侵入人体。发病后,病情多较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疗发展,全民意识的提高,开放性损伤均进行TAT注射。现将我院门诊注射TAT不安全因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海珍  许媛  曹晓丽 《全科护理》2008,6(14):1313-131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人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起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细小的木刺或铁钉刺伤均可引起破伤风。我院于2007年10月26日收治1例破伤风的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例破伤风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索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仙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此病来势凶险,全世界每年发病约100万例,发病后病死率极高,一般在20%~30%,重症者死亡率可达70%[1].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破伤风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人,经我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并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戚宏云  卡占彪 《疾病监测》1996,11(8):295-296
和政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戚宏云,卡占彪为了解我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加快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控制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于1994年6~8月对随机抽取的我县9个乡的59个行政村199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结...  相似文献   

18.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配制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晓霞 《护理研究》2008,22(6):1667
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对外伤、烧伤、动物咬伤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是经胃酶消化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做破伤风皮内试验。但因皮试液配制不当、浓度不准确和配制皮试液的稀释液选择不当,致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高达85%。频繁为病人做脱敏注射,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2004年,我科其收治破伤风患者6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茂香  曾汉武 《疾病监测》1997,12(11):415-417
广东省199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广东省卫生防疫站(510300)陈茂香曾汉武郝瑞峰我省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近年呈上升趋势。1996年发病率为106.84/10万,较1995年(92.95/10万)上升14.94%,较1990年(35.57/1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