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入组的60 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别使用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进行治疗,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TESS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4,6,8 周(HAMD)评分及(HAMA)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TESS评分帕罗西汀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 帕罗西汀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比较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89名受试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组94例、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组60例和健康对照组135例,采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法测定受试者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浓度,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受试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IL-6高于高危组和对照组(P0.05);患者组和高危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关联分析显示,患者组IL-6水平与HAMD、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在高危组IL-6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TNF-α水平与HAMA、BP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均存在炎性细胞因子激活,且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组,于治疗前0周、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患者发病期和好转期的焦虑抑郁症状,并同步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观察其焦虑抑郁程度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分析两者的关系,同时与3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研究组的HAMA和HAMD总分在发病期(0周和2周末)和好转期(第4周末)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发病期显著升高(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研究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0周与2周末,2周末与4周末)与HAMA、HAMD总分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病期均可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发病期伴有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伴发情绪问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抑郁症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21例(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对照组22例(支持性咨询),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标分、SDS指数、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急性应激,防止癌症患者心理病理状态慢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于本科室收治精神分裂症100例,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50例。单一组给予氟西汀(20mg/次,1次/d)及安慰剂治疗,联合组给予氟西汀(20mg/次,1次/d)加用利培酮(4mg/次,1次/d)治疗,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统计分析患者疗效、HAMD及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4周、12周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用利培酮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曲唑酮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酒依赖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戒酒治疗,研究组合用曲唑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饮酒问卷(ADS)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评定.结果 自第2周末起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4周末起两组ADS、MAS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唑酮能有效治疗酒依赖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饮酒欲望,强化酒依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及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并黛力新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程度积分(GERDQ)数值以及临床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HAMD和GERDQ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和GERDQ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老年返流性食管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按照数字奇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吞咽功能(VFSS)评分均明显升高,而研究组神经功能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还可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舍曲林治疗的48例对照组和采取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的48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assessment scale,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l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HAMD、HAMA、NIHS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P<0.001),对照组的MoCA评分低于研究组(P<0.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75%(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明显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还能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群特征和血压、骨密度、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78例[再分为轻度症状组(35例)和明显症状组(43例)两个亚组]和无焦虑抑郁的更年期患者37例(对照组),采用Greene更年期症状量表调查患者的症状群特征,分析焦虑抑郁患者的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认知功能、心理症状评分(HAMD、HAMA)、是否绝经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组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根据Greene更年期评分量表焦虑抑郁组的两个亚组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焦虑抑郁组Greene量表躯体症状群的总体评分与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与抑郁、焦虑(HAMD、HAMA)密切相关(r分别为0.525、0.452,P0.01);血管舒缩症状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第15~17项评分(肌肉或关节疼等)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第6项(注意力障碍)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78,P0.05),与HAMD、HAMA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92、0.324,P0.05)。结论围更年期的焦虑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群突出,躯体症状群与血压水平、骨密度下降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心理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伴抑郁症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共7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利培酮组34例,氯氮平组36例;伴有抑郁症状者39例,利培酮组17例,氯氮平组22例。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疗效。结果:两组PANSS、HAMD和GAF评分在治疗12周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无抑郁症状组在治疗4、8、12周末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结论:抑郁症状不影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伴抑郁症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利培酮合并赛来昔布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到利培酮+赛来昔布组(研究组,46例)或利培酮+空白剂组(对照组,44例),观察时间均为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EPS)、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MM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和锥体外系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PANSS总分、分量表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66%)明显高于对照组(26%);X2=16.1,P=0.001.治疗第12周末,两组TESS、SEPS、MM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体质量的增加(4±5)kg,明显高于对照组(1±4)kg,t=2.6,P<0.05.结论 赛来昔布可以提高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齐拉西酮组改善抑郁疗效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及其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分别于入院3天内评定PA.NSS、HAMD、TESS量表。结果 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0.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性别、婚姻、文化、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平均住院次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多于非抑郁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阴性量表、思维障碍症状群、反应缺乏症状群负相关,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抑郁症状群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急性期较常见、较严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以及抑郁症状与治疗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分别于入院3天内及每2周评定PANSS、HAMD、TESS量表,持续8周。结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多次住院、年龄较小、受教育的时间较少者易出现抑郁症状。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抑郁症状群、TESS正相关。治疗前HAMD评分与治疗8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不同阶段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不同,急性期精神症状与抑郁症状同时出现时,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多次住院、年龄较小、受教育的时间较少是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症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及经济损失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神经症和抑郁症躯体症状的特点及经济损失。方法:对初次就诊的神经症和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躯体症状的特点及经济负担调查问卷,调查躯体症状及经济损失状况。结果:二者躯体症状所占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神经症组的病程显著长于抑郁症组,外院就诊次数也多于后组,从其他科至医学心理科就诊的时间间隔长。抑郁症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焦虑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绝望感因子分均高于神经症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低于神经症组。躯体症状组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因子分、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体质量、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均高于无躯体症状组。神经症组的直接经济损失重于抑郁症组。结论:抑郁症、神经症的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的表现有各自特点,躯体症状会加重抑郁和焦虑症状,均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病程≤3年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进行6周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组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32.5%(13例)明显低于利培酮组55.0%(22例)(P<0.05)。结论:阿立哌唑为一种安全有效和耐受性较好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9.
Depressive,positive, negative and parkinsonian symptomsin schizophren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common in schizophrenia but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of the disorder and to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 remains unclear.Considerable overlap exists between these symptom clusters when rated with traditional clinical rating scal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depressive to positive, negative and parkinsonian symptoms using the recent adapta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METHOD: The study involved the cross-sectional measurement of symptoms in a sample of community-treated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tructured assessment included thePANSS,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 and the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Rating Scale (ESRS). RESULTS: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common and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These correlations were of a similar magnitude using either the original PANSS factor structure or the newer pentagonal model. The overlap between depress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was limited to certain items in the rating scales and there was a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these symptom clusters and the other items. Parkinsonian symptoms also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symptoms rated with either PANSS model. CONCLUSION: Use of the pentagonal PANSS model does not improve its capac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epress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Positive, negative, parkinsonia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lap using common rating scales but there appears to be some separation between these symptom domains when rated with individual scale items rather than total scale scores.  相似文献   

20.
背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相关因素的探讨对于该人群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精神科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
  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法,收集了75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男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HCR-20)、精神病态清单(PCL-R)、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入院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MOAS各项的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攻击组(39例)和非攻击组(36例),比较两组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各个评估工具上得分的差异。
  结果:HCR-20中的H1(既往暴力事件)、H2(年轻时的暴力事件)、H10(既往不服从管教)、C4(冲动性), PCL-R的反社会因子,PANSS的激活性症状群、偏执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在攻击组得分高于非攻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结论:有暴力行为史,既往不服管教,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表现冲动,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是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