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免疫学特性. 方法 正常成人骨髓分离的BMSCs在骨向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将未分化的BMSCs和骨向分化的BMS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共培养,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骨向分化2周的BMSCs上清以及共同反应5d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MLR)上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的浓度,并通过加入抗TGF-β抗体检测MLR情况. 结果 无论是未分化的BMSCs还是骨向分化的BMSCs都不会引起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都能抑制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MLR中的TGF -β1浓度显著升高.抗TGF-β抗体能够抵消骨向分化的BMSCs免疫抑制作用. 结论 骨向分化的B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特性.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将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大鼠体内.75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MSCs、单个核细胞注入受体大鼠体内1、2、4周后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检测肺组织中植入细胞情况及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在各时间点均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并且部分植入的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MSCs植入后2周大鼠细支气管壁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同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其余各组未发现植入细胞的标记.结论 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为心肌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可能。共培养法作为体外诱导其分化的关键技术,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用于体外诱导实验中,本文对共培养法及共培养的化学与物理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地黄低聚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地黄低聚糖(RGOs)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MSCs,反复传代及纯化后,取第8代MSCs进行分组诱导:RGOs组(RGOs终浓度100μg/ml)、5-氮胞苷(5-Aza)组(5-Aza终浓度10μmol/L)、RGOs+5-Aza组和空白对照组.诱导后继续培养4周.采用Access化学发光法和干化学法分别检测诱导后MSCs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I(cTnI)和心肌酶CK、CK-MB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榆测诱导后MSCs内cTnl、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 诱导后各组MSCs均表达cTnI、CK和CK-MB,RGOs+5-Aza组中CK、CK-MB的表达水平较RGOs组、5-Az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未诱导MSCs的空白对照组中未发现cTnI、Cx43阳性细胞,各诱导组MSCs均可见cTnI阳性细胞和Cx43阳性细胞,且RGOs+5-Aza组cTnI、Cx43荧光强度较RGOs组、5-Aza组增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阳性条带出现,各诱导组均出现cTnI和Cx43阳性条带,且RGOs+5-Aza组cTnI和Cx43表达量较RGOs组、5-Aza组增高.结论 RGOs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与5-Aza联合应用后其诱导MSCs内心肌特异性物质表达的作用较单药更强.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MSC既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又具有明显的可塑性,获取简便,体外培养条件不高,分离增殖能力强,可以自身获取,因此它可以作为种子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MSC在疾病治疗上更为理想。目前MSC及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a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香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5-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结果:大多数5-BrdU阳性细胞聚集在真皮中的小血管周围。但有少数5-BrdU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表皮的棘层和颗粒层,并同时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歧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定向分化及其在体内的形态发育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向其左胫前肌处注射0.2ml无水乙醇,致其无菌坏死,右胫前肌注射等渗盐水0.2ml作为对照,制成动物模型后备用;取大鼠第3代BMSCs,5-氮杂胞苷、成肌调节因子(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BMSCs,用BrdU标记并诱导后注射到大鼠双下肢胫前肌处,分别在3,6,9和12d取材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注射诱导后3d,实验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注射单纯注射BMSCs的对照组,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弱阳性表达,6,9d可见BrdU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阳性表达,第9天更为明显,注射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细胞形成肌小管,细胞核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大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BMSCs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BMSCs在体内成活率高,增殖速率快,向骨骼肌分化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烧伤大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表型变化的影响 ,为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Wistar大鼠 ,处死 ,分离骨髓 ,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 10 %胎牛血清 (F组 )、正常大鼠血清 (N组 )和烧伤大鼠血清 (B组 )的F 12培养基培养 ,取第 5代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SCs内CK和Ⅷ因子 (FⅧ )的表达。结果 用含有 10 %烧伤大鼠血清的F 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MSCs能同时表达CK和FⅧ ,而F组和N组细胞均无阳性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B组MSCs表达CK和FⅧ的阳性率高于F组和N组 (P <0 0 1) ,后两组的阳性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MSCs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分化 ,这种作用可能促使MSCs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向软骨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分离纯化、大鼠扩增人骨髓间充质MSC,改进其冰冻保存的方法,并初步探索其体内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以Percoll(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用含经筛选的10%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干细胞(MSC),FCM鉴定细胞纯度,传代2次以后的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内,以TGF-β为主要刺激因子体外诱导1周,植入裸鼠皮下。在不同的时间取出组织块,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结果发现,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间充质MSC表达CD166、CD29、CD44等表面抗原,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抗原;MSC可以不经消化,直接在原培养瓶内冻存在-70℃低温冰箱,3个月后复苏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体外诱导的细胞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即出现软骨细胞特有的结构。说明骨髓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培养的MSC具有体内成软骨能力,应用MSC构建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转化为汗腺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汗腺细胞(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别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MSCs和汗腺细胞。将培养的MSCs和经47℃高温处理造成热休克的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MSCs的表型改变,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结果 MSCs和SGCs均呈克隆样生长,MSCs表达CD44、CD105和CD29,不表达CD34、CEA、CK19和CK7;SGCs表达CEA、CK19、CK8和CK7。MSCs与经高温损伤后的SGCs共培养1周后,部分MSCs呈汗腺细胞表型,间接共培养结果示各组MSCs均表达水平相当的ERK,但pERK水平表达不同。结论 成人MSCs和热休克的SGCs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均可诱导MSCs向SGCs表型转化,pERK途径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骨髓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尚缺乏标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方法,实验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以寻找一种简便、实用的分离方法。方法取大鼠骨髓,全骨髓培养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用MTT法间接测定不同代数细胞活力。诱导分化,先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然后加入丁羟基茴香醚诱导(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染色示CD90、CD71、CD106表达阳性,CD45阴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示2、4、6代细胞于酶标仪490nm波长处吸光度值均高于第8、10代细胞。细胞经诱导后,细胞呈神经样细胞形态,并且神经元特异性表面标志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阳性。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可获得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在适宜的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BMP12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诱导后的细胞加以鉴定。结果光镜下,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的细胞有BMP12和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而没有Coilagen Ⅲ的mRNA表达;诱导后98.39%的细胞呈CD44^ 、HLA-DR^-。结论BMP12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A-1077(fasud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1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去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A-1077(fasucl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l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 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近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干细胞在正常肝脏及一些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综述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动物模型的证据、可能的机制和条件、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干细胞在正常肝脏及一些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综述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动物模型的证据、可能的机制和条件、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条件及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取成年SD大鼠股骨干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用10μmol/L 5-氮杂胞苷(5-aza)分别对原代、一代和三代MSC进行体外定向诱导,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检测分化后细胞的心肌特异性抗原(肌丝蛋白、肌钙蛋白)并通过RT-PCR鉴定心肌细胞特异因子基因(ANP、GATA-4)的表达。结果原代、一代MSC在体外经5-aza诱导4周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而经5-aza诱导4周后的三代MSC形态变大,呈杆形、球形,诱导细胞相互连接,连接细胞出现肌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经10μmol/L 5-aza诱导4周的原代、一代MSC未见肌丝蛋白、肌钙蛋白T阳性细胞,而诱导三代MSC肌丝蛋白阳性比例近20%,肌钙蛋白阳性比例约8%。RT-PCR显示诱导三代MSC 4周后有ANP和GATA-4心肌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结论MSC能够在体外经5-aza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转化的潜力,是自体心肌细胞移植的一种良好供体。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型糖尿病(T1DM)是遍及北美和欧洲的易发于青少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据估计发病率可达0.2%。我国T1DM的发病率亦日趋增高,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T1DM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腺胰岛细胞,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引发高血糖,其危害性极大。传统的外源性胰岛素疗法,无法控制其严重并发症的进展。目前诸多试验证明,胰岛β细胞替代疗法———胰岛细胞移植,是治愈T1DM的有效方法。因T1DM患者数量巨大,细胞来源问题亟待解决;而干细胞(stemcells)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逐渐成为胰岛β细胞替代物的理想资源[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