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退离休老人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退离休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中山大学60—79岁462名退离休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表。以询问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跌倒情况调查。结果:跌倒发生率16.5%,70岁以上女性老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跌倒以春夏季为多,多发生在白天;主要发生在室内;跌倒后,以软组织损伤、骨折为主;女性、高龄、步态不稳、患慢性疾病、长期用药、地面太滑是跌倒的危险因子(OR=2.120,1.998,2.182,2.011,2.008,2.211;P均&;lt;0.01)。使用手杖、体育锻炼则是保护因子OR=0.696,0.411;P均&;lt;0.01)。结论: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老年跌倒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居住环境,使用拐杖,加强锻炼,是预防和减少老人跌倒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东省乡镇居家老人跌倒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订乡镇居家老人跌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2月,以广东省6个地区的223名社区居家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预防老年人跌倒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跌倒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23名调查对象中,50.7%的老人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跌倒,且女性占75.2%。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是否使用助行器及害怕跌倒程度的老人,其跌倒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居家环境跌倒危险因素中,是否养宠物、有无攀高取物、沙发高度、椅子有无扶手4项分组所对应的老人跌倒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害怕跌倒的程度均是乡镇居家老人跌倒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492、0.881、1.912,P0.05)。结论乡镇居家老人的跌倒发生率较高。防范居家老人跌倒,应加强对乡镇老人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应指导老人合理改善居家环境,减少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预防腹泻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有关ICU肠内营养腹泻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篇文献累计实验对象1 615例,其中腹泻组630例、非腹泻组985例,经Meta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低蛋白血症:OR=2.53,95%CI为(1.98,3.25),P0.01;肠内营养开始时间:OR=0.42,95%CI为(0.20,0.87),P=0.02;肠内营养逐渐增量:OR=0.37,95%CI为(0.23,0.59),P0.01;肠内营养前禁食:OR=4.36,95%CI为(1.41,13.53),P=0.01;肠内营养输注速度:OR=0.22,95%CI为(0.11,0.46),P0.01;肠内营养总量:OR=0.23,95%CI为(0.14,0.40),P0.01;大量使用抗生素:OR=4.83,95%CI为(3.44,6.78),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OR=6.07,95%CI为(2.97,9.17),P=0.0001;口服钾制剂:OR=3.53,95%CI为(2.17,5.75),P0.01;肠道菌群药物:OR=0.52,95%CI为(0.32,0.83),P=0.006;ICU住院时间:OR=6.27,95%CI为(4.32,8.22),P0.01。结论低蛋白血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逐渐增量、肠内营养前禁食、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肠内营养输注总量、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口服钾制剂、肠道菌群药物及ICU住院时间是ICU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的跌倒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9--2011年在血液科住院患者被纳入,根据近3个月是否存在跌倒情况进行分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这些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白血病患者160人,其中男性患者87人,女性73人。18~44岁64人,45~60岁57人,60岁以上39人。37.5%的患者3个月内至少跌倒1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值为2.055(P=0.039),步态不稳OR值为1.089(P=0.068),淋巴瘤OR值为2.843(P=0.045),白血病OR值为1.526(P〈0.001),贫血OR值为2.815(P〈0.001),年龄、淋巴瘤、白血病和贫血4种因素与跌倒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再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4种相关因素中主要是白血病(P=0.006)及贫血(P=0.032)与受试者的跌倒相关。结论血液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很高,白血病及贫血可能是血液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773例SCI康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跌倒分为跌倒组及非跌倒组,总结跌倒的特点并对可能影响患者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2例发生过跌倒,其特点是:跌倒发生时间多在下午7点到10点(11例,50.0%);发生地点包括病室内(8例,36.3%)、户外(6例,27.3%)及训练室(4例,18.2%);跌倒多致严重损伤,其中骨折多见(9例,40.9%);跌倒致伤部位多为头颈部(11例,50.0%);跌倒方式多为轮椅驱动跌倒(10例,45.5%).单因素分析显示SCI患者跌倒与跌倒史、步态、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认知状态、陪护状况、药物(降压降糖药、精神类药物、抗痉挛药物)以及合并多系统疾病疾患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I患者跌倒与抗痉挛药物、精神类药物、辅助器具使用、陪护状况显著相关(P<0.05).抗痉挛药物(OR=8.571)、精神类药物(OR=5.486)、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SCI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OR均>1),其中,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最危险的因素.而良好的陪护是保护因素(OR<1).[结论]在纳入本研究的跌倒危险因素中,使用辅助器具、服用抗痉挛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是影响SCI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使用辅助器具是最危险的因素.而陪护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地区5所养老机构37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面访方式了解调查对象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跌倒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2.97%,主要发生地点为卧室和楼梯/过道,发生跌倒的主要自身原因为腿软、头晕和未保持平衡,主要环境因素为路滑和路面不平;跌伤发生率为5.95%,主要伤及下肢和头部,17.24%为骨折,24.14%需住院治疗,10.34%留有残疾.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4),骨质疏松症(OR=18.488)、眩晕症(OR=5.571)、总体健康评价差(OR=1.608)、有既往跌倒史(OR =20.173),担心跌倒减少活动(OR=2.192)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有骨质疏松症(OR=19.394)和有既往跌倒史(OR=26.751)进入主效应模型.结论 跌倒威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应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7.
舒德芬  舒驰  董碧蓉 《华西医学》2013,(12):1827-1831
目的 全面了解空巢老人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版)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12月31日。文献纳入标准:年龄≥60岁或作者指明以老人为研究对象;居住状态包括老人无子女或未与子女同住。两位研究者独立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结果 4篇文献(共1 485例)分析了养老机构老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合并分析显示年龄[WMD=2.10岁,95%CI(1.28,2.92)岁,P<0.000 01]、女性[OR=3.61,95%CI(1.63,8.01),P=0.002]、失能[SMD=0.78,95%CI (0.36,1.20),P=0.000 2]、躯体健康[SMD=0.06,95%CI (0.01,0.11),P=0.02]、未婚/寡居[OR=3.16,95%CI(1.43,6.96),P<0.000 01]、文盲[OR=2.94,95%CI(1.06,8.14),P=0.04]、社会支持差[OR=7.29,95%CI(2.27,23.39),P=0.000 8]、朋友关系差[OR=2.14,95%CI(1.35,3.39),P=0.001]、参加活动少[OR=2.11,95%CI(1.36,3.29),P=0.000 9]及远离子女[OR=5.73,95%CI(3.33,9.87),P<0.05]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 养老机构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文盲、未婚/寡居、社交差、与子女距离远、躯体健康水平差及抑郁等。结果仅来源于较少的研究和数量较小的对象,且均为横断面研究,需谨慎看待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郴州市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利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及自编的调查表,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郴州市30个村组中60岁以上的1379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丧偶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和GDS得分均高于有偶老人: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8%,明显高于有偶老人的13.5%;丧偶老人的GDS得分为(16.87±4.37)分,高于有偶老人的(13.19±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自理能力(OR=4.743)、是否独居(OR=4.255)、性别(OR=1.690)、罹患慢性病(OR=0.606)是影响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农村丧偶老人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应重视农村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市区及乡镇40岁以上女性,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对跌倒发生及对跌倒关注度(或对跌倒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方法,用KHQ问卷(KHQ),国际跌倒效能量表(自评跌倒风险量表、自评跌倒关注程度量表)和一份跌倒相关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深圳市40岁以上女性。514位应答者的数据用于分析。膀胱过度活动症被定义为在KHQ问卷(KHQ)中回答"中等"或"很多"尿急或急性尿失禁者。跌倒发生被定义为去年有过跌倒经历。高度跌倒恐惧定义为国际跌倒效能量表(FES-I)评分在24分或以上者。统计方法为χ2检验及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用于检查膀胱过度活动症对跌倒及对跌倒关注度(或对跌倒焦虑心理)的影响。结果 514例应答者中,98例符合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89例(17.3%)去年有过跌倒:27例(27.5%)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62例(14.9%)无膀胱过度活动症。跌倒和膀胱过度活动症呈显著相关[比值比(OR)=1.76;95%可信区间(CI)为1.00~3.08;P=0.048],跌倒恐惧心理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显著相关(OR=2.72;95%CI为1.42~5.20;P=0.002)。结论尿急与急性尿失禁症状会增加40岁以上妇女发生跌倒的风险。早期诊断及适当治疗可以预防跌倒发生,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相关行为对广州市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影响,为预防女性不孕症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20~45岁既往无不孕相关妇科疾病史的新发不孕症女性为病例组292例,以年龄±2岁为匹配条件,按照1:1频数匹配在同一医疗机构就诊的同期自然受孕的早孕期女性为对照组290例。对两组人口学特征、个人工作健康相关行为、个人生活健康相关行为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女性不孕症与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结果两组分别完成调查24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女性BMI、饮酒、被动吸烟、体育锻炼、夜班、工作精神压力、工作体力负荷其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精神压力大(OR=3.556,2.240~5.645)、夜班(OR=3.053,1.562~5.966)是女性不孕症的可能高危因素(均P<0.01),一定程度的工作体力负荷(OR=0.515,0.408~0.650)、每次运动时间≥30min(OR=0.774,0.649~0.923)可能是保护因素(均P<0.01)。结论精神压力大、夜班是广州市女性不孕症的可能高危因素;一定的体力活动与运动是可能的保护因素,备孕期女性应该增加运动,降低精神压力,尽量减少夜班的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