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伊丽瑾 《北京医学》2005,27(5):292-2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为了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我科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58例SAH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CT的普遍应用 ,确诊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 ,寻找理想的临床药物是目前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奥德金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 ,能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 ,增强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1]。为观察其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特进行如下临床研究。1 资料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所选的 6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为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患者 ,均为生后 3d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 ,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入选病例有 6…  相似文献   

4.
卞光荣 《中原医刊》2000,27(11):25-26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塞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四年来收治的15例病人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5~76岁。有高血压病史6例,冠心病史4例,血脂增高者6例。全部病例均于发病三天内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住院。患者住院后体温超过38℃者8例。住院24小时内红细胞压积平均0.45±0.05(0.37~0.48),发病 4~ 19天平均为 0.47 ±0.03(0.38~0.49)。住院中收缩压及舒张均下降4kPa以上者5例,其中4例为应用硫酸镁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及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54例经脑CT或腰穿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降颅压、抗纤溶、止血、扩充血容量、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尼卡地平(3~5mg/小时)持续静点2周。结果 治疗组头疼明显缓解(P〈0.01),并能防止血管痉挛(P〈0.05)。  相似文献   

6.
陈勇  贺维亚 《中原医刊》2004,31(6):33-33
尼立苏是一种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对脑血管有较强的抗痉挛作用,我科近2年来应用尼立苏治疗脑梗塞5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头痛剧烈,常易形成蛛网膜粘及交通性脑积水;脑出血破入脑室者也易出现剧烈头痛,并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自2000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证实能有效地缓解头痛、防止继发性脑室出血者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肌缺血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按病情给予降颅压、激素、止血、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0.4mg/支)0.8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两次,疗程一个月。结果 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81.3%,对照组50.0%,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纳洛酮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肌缺血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何安邦  刘仲海 《海南医学》2002,13(10):14-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8例外伤蛛网膜出血(tSAH)患者将其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3例),结果:45例治疗组中存活33例,43例对照组中存活23例(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tSAH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选择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病人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情况。治疗组头痛及脑膜刺激征缓解快,脑脊液恢复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院自1999~2004年采用硬脊膜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间断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2005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46例,随机分成两组,脑脊液置换组23例,对照组23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1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0~58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例。两组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全部脑率中病人的6~8%,主要死因是初次出血引起的神经和内科并发症、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CVS)。对SAH病人及早作出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CT扫描、脑脊液(CSF)检查和脑血管造影仍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一般处理原则凡拟为SAH的病人都应住院立即进行检查治疗并严密观察,保持安静和绝对卧床。头部床头垫高(勿超过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不能进食者鼻饲,保持大便软化通畅,避免解便用力。如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应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足够通气量和供氧,保留导尿,经常检查受压皮肤防止褥疮发生。清醒病人会有头顶部疼痛,可用可待因或其它镇痛剂,禁用吗啡。激动不安者用镇静剂如安定或苯巴比妥等。SAH病人常伴有大量交感胺的释放,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其它心电图改变,可早期使用心得安  相似文献   

19.
将84例接受脑脊液置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根据置换脑脊液量的不同分为1组(44例)、2组(4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脑积水1组2例,2组8例;再出血1组、2组均为8例;1组死亡8例,2组死亡10例,66例痊愈。两组痊愈、积水、再出血及死亡例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死亡多为意识障碍及病情危重及脑室、脑池、脑沟中有血块者。提示该疗法对于不适宜早期手术的SAH患者是一较好的疗法,但有意识障碍及病情危重者慎行。脑脊液置换量、次数、频率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100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传统手术组52例患者均在60~72h内行开窗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改良手术组48例患者均在24小时内行急诊手术,包括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蛛网膜松解,腰大池置管术等.结果:GOS评分;传统手术组;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21例.改良手术组:良好15例,中残10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8例.结论:改良手术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