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被人抚摩的感受,也有过抚摩人的经历。抚摩是人们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无数的心理实验和教育实践告诉人们:父母的抚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国学热”迅速升温。解读《论语》、《道德经》的各种书籍一经上市,立刻成为读者们追逐的对象;一些家长不送孩子去小学,却将他们送进了国学私塾;穿着汉服举行“成人礼”也成了一种很“酷”的时尚。在这股国学热的背后,隐藏了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呢?  相似文献   

3.
医护人员对锐器伤的认知及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慧  李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45-234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锐器伤的认知及伤后心理状态。方法采取目标抽样法对我院253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9.2%的医护人员认为临床工作中锐器伤不可避免,93.3%认为被污染的锐器伤后可能感染,78.3%认为锐器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64.4%对锐器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李玉衡 《首都医药》2008,15(15):18-20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心理救助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志愿者小组纷纷奔赴前线进行心理援助.据不完全统计,加上民间力量,已有数千名心理工作者陆续前往灾区,帮助那里的人们抚平心理创伤.直到现在,关于震后心理干预的新闻仍在不断传来.  相似文献   

5.
始于道光年间石氏伤科肇始于石兰亭。石兰亭,讳蓝田,是武林中人。清道光年间在无锡开设镖局,行走于太湖与山东之间。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更擅长医道,他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法于一炉,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目前我国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着,他们就是所谓的“啃老族”。由于这个年龄的人大多在20到30岁之间,所以这种现象义被称为“2030现象”。  相似文献   

7.
吕菁君  谢吐秀  王静  叶璐  王蕊  魏捷 《安徽医药》2022,26(10):2117-2120
目的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的 120名本科生和 “5+3”一体化学生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选取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的120名本科生和 “5+3”一体化学生作为课改组,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 3个月共 36学时授课结束后,通过理论和技能成绩测评、自填式问卷调查表来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课改组学生的理论知识[87.0(85.0,90.0)分比 85.0(80.0,88.0)分]问诊技能[8.0(7.0,8.0)分比  相似文献   

8.
老王患有30年的糖尿病,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因为平时血糖控制还不错,也没做其他检测,自己也没注意。有一天,小便后无意中看了一眼,发现小便表面浮着一层泡沫,去医院一查是蛋白尿,虽然肾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但是所幸发现尚早,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2011年"给力"这个词是很时尚的,可是现代的护生从各个方面真的不"给力",那么要培养"给力"的护生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教育。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19):2611-2613
目的:推进药品"零差率"的实施,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方法:通过介绍医院药品运行管理的相关情况以及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针对实施药品"零差率"后财政负担加重、医院收入短缺、患者就医可及性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公立医院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医患双方都能获益,严格落实补偿机制和增加政府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与风险价值;推进总额预付、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医院运营服务机制,自觉减少对药品利润的依赖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呈现个体化方案成功治疗 1例肠瘘术后进行性加重炎性肠梗阻的案例,为难治性、复杂性术后炎性肠梗阻提供规范的观察治疗思路。方法对 2020年 11月 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 1例外院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的病例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例因常规保守治疗 43 d失败的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人,通过抗炎、小肠梗阻导管肠道减压、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等其他对症治疗 25 d后,临床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肠梗阻导管引流量显著减少、前白蛋白、 CD3+和 CD4+T淋巴细胞指标明显升高、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6(IL-6)明显降低、腹部 CT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最终痊愈出院。结论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营养功能、及时针对性肠道减压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