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体验,包括知觉和评价2个方面[1].身体自我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部分,是对自身的认知和综合评价[2].大学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变化较大的阶段,对自身的需要、价值观、态度等方面的认识都不够稳定[3].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度却不高,从而导致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学术界针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相关学者已开始研究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4].本文通过研究对武术教学改善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效果,为促进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1].家庭、同伴、学校、大众传媒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产生影响[2].钱铭怡等[3]研究发现,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比以往研究发现的中学生的情况更严重.路红等[4]研究表明,不同性别被访者在体像态度、体像评价、求瘦行为、减肥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男性相比,身体自我满意度对女性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身体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身体自我评价会影响个体自我评价的取向及体验,进而影响整体自我评价、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初中生正处在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面临着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双重任务,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期。研究初中生对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有利于初中生形成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从而探讨自我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体像或称躯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身体的主观感受[1],体像烦恼是一种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是介于正常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之间的不正常的体像心理[2].自尊是人格中自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自我喜爱、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有意识体验[3].高亚兵等[4]的研究表明,体像烦恼与自尊呈负相关,即体像烦恼高的个体自尊水平较低.有研究表明,当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不管自尊水平高低,个体都会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阻碍自己取得成功,以达到保护或提高自尊的目的,Berglas等将这种策略叫做“自我妨碍”,且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运用自我妨碍策略[5].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1].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4].聋哑群体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社会成员,部分学者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3-6].而聋中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中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各种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又要面临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影响.其心理状况是台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因而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有助于开展聋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负面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身体消极的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控制,是从负面取向对身体自我的研究[1]. 国内外对身体自我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对自我的关注和对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意识都特别高,青少年的身体不满意普遍和突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身体意象的影响[2].  相似文献   

7.
孙亚蜀  任俊  吴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14-1516
青少年的自身心理特点、家庭教养和监督、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影响其对网络的使用[1-2].初中生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抵抗网上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从而容易造成过度使用网络[3].心理韧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和特质[4],具体表现为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及所处环境对帮助其抵御逆境,获得良好适应的特质[5].心理韧性水平高,预示更为积极的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及恢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与正常体重初中生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以及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肥胖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的初中生(t=-13.416,P<0.001),但是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的初中生(t =4.014,P<0.05);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概念量表的大多数因子与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r =-0.142至-0.301);回归分析显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对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对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肥胖与正常体重初中生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以及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肥胖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的初中生(t=-13.416,P<0.01);但是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的初中生(t=4.014,P<0.05);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概念量表的大多数因子与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142 ~0.301);回归分析显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对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自我概念对肥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大学生对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探讨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大学生自我概念自评量表>对重庆市5所大学457名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7份.结果 大学生对现在自我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现在自我的评价;时间自我与评价维度交互作用显著[F(8,449)=7.85,P<0.01];时间自我与时间距离交互作用显著[F(1,455)=4.89,P<0.05];对重要品质的评价高于对不重要品质的评价[F(1,455)=148.78,P<0.01].结论 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高于现在自我,时间距离和品质的重要性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是个体对自我外表、能力、道德观等方面的评价。它既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 ,也是临床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行为问题的核心观念。国内外许多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 ,都将有无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判定一个人有无心理问题的标准。初中阶段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研究拟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其自我概念作相关研究 ,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杭州两所初中的 15 5名学生作为被试 ,其中男生 5 7人 ,女生 98人 ;初一年级 5 5人 ,初二年级 61人 ,初…  相似文献   

12.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1-2].大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会影响行为,也与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574名初中生在学习自我控制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其作用,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石家庄市、邢台市3所初中学生574名,采用<初中生自我控制情绪量表>、<初中生自我控制认知量表>、<初中生自我控制技能量表>和<初中生自我控制水平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在学习自控过程中的即时积极情绪、延时消极情绪、延时积极情绪与自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时消极情绪与自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在自控认知、自控技能和个体的实际自控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过程中,应重视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汉荣  卢珊 《中国校医》2004,18(5):391-39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健康的概念也从单一的"没有疾病或虚弱"逐渐向"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概念转变.健康综合评价也应相应地涵盖个体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社会状况和健康缺陷等不同指标,进行综合性的总体评估[1].国内的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2],但并未在我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及城乡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和健康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以武汉市某中学学生的健康状况为例,进行个体综合评估方法探讨[3].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各国青少年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不足现象相当普遍[1-2].对于习惯性的、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言,在成年前期和后期是明显的下降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3].因此,大学生群体可能是未来人口中身体活动量减少或者不足的高风险人群之一[4].为此本研究提出两种评价身体活动的指标:一是日常身体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即身体活动指数(physical activity index,PAI),对工作学习、家务、交通、体育与娱乐相关的身体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指标对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进行评估;二是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娱乐类身体活动评价指标,即运动锻炼指数(exercise index,EI),并对运动锻炼水平(exercise level,EL)进行评价.两指标的建立不仅为我国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干预提供评价手段,也可为我国普通居民的身体活动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可导致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行为、认知、情感、身体机能和生长发育障碍,造成身体智力和精神损害,甚至直接导致死亡[1-3].儿童品行问题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4].青少年的品行问题与一系列不利于健康和社会成就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学业失败、被捕、吸毒、性病、怀孕、伤害和死亡[5].行为倾向又称行为意向,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中对特定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倾向[5].尽早发现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有益于品行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本研究以丹东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初中生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较大的学习压力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心理健康水平[1].如果学习压力长期得不到控制和缓解,会导致高三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指学生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有效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2].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拖延之间呈负相关,当个体对自己完成某个特定类型任务的能力没有信心,即个体在某些任务或某类任务上缺乏效能感时,实际上对该任务的投入也会较低,容易出现对任务的拖延[3].本研究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地提出减轻学习压力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长期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因此,锻炼坚持性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具有自理性,能够主动地产生有目的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1].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同时,自我管理对于提高绩效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3-4].自我管理就是个体通过主动地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监控和评估自身的绩效并作出相应调节等一系列的行为来塑造自己命运的过程[5].有研究指出,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锻炼行为[6-7].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海淀区初中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原因[1].对于个体而言,生活方式表现为积极和肖极2个方面,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对特定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3].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依然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1].社会认知加工的良性发展是儿童寻求人际互动和扩大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若出现认知加工偏差,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对个体身体或心理上的故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攻击和间接的关系攻击,以及主动攻击和应对威胁的反应性攻击[2].这些攻击亚型起源于对不同社会经历的认知反馈,遵循不同的发展轨迹,并通过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导致多样行为问题[3].随着外界交往的扩大,儿童的社会认知获得极大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社会认知模式,由此获得的信息加工方式对以后的行为倾向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