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父母行为、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这两大类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正确地说明问题,而父母行为和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双向作用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和个性通过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如教养态度、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的行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常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在儿童期首先是儿童与父母、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到了学龄期又加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父母行为、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这两大类因素互作用,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正确地说明问题,而父母行为和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双向作用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和个性通过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如教养态订、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的行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常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在儿童期首先是儿童与父母、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到了学龄期又加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抑郁与2岁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2012年4-12月开展的上海闵行出生队列(Shanghai-Minhang Birth Cohort Study),以491对母亲和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在孕中、晚期以及产后6和12个月对母亲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并使用"儿童行为量表"调查2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状况。运用log-binominal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抑郁和2岁儿童行为问题关联,并在无产后抑郁症状的母亲中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在调整母亲孕期年龄、分娩孕周、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和儿童性别后,显示母亲孕中期有抑郁症状的子代情感反应和内向化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增加,RR值(95% CI)分别为2.61(1.36~4.99)和1.94(1.22~3.08)。母亲孕晚期有抑郁症状的子代情感反应、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内向化和外向化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也增加,RR值(95% CI)分别为6.46(3.09~13.53)、2.42(1.16~5.02)、2.93(1.45~5.94)、1.79(1.01~3.16)和2.56(1.49~4.42)倍。在无产后抑郁症状的母亲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有抑郁症状的子代情感反应、攻击行为、内向化及外向化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母亲孕期抑郁可能会增加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生风险,应加强孕妇妊娠期间心理健康监测,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情绪问题会影响儿童情绪行为的发育,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关于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结果。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与情绪症状对母亲自身养育能力的影响作用;之后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亲子互动,母婴依恋等交互影响方面;近年来关于儿童自身适应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将通过外在环境和内部生理改变两方面来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功能,并导致儿童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这些影响作用也可能会通过新的代际基因传递持续发挥作用。而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母亲,若能在养育过程中与儿童保持良好的互动,使用倾听和鼓励等支持性的养育行为,以及在面对儿童时努力抑制自己的负性情感,有可能阻止精神症状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5.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危儿父母焦虑抑郁症状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危儿有脑损伤的潜在危险,可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视听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疾病。高危儿父母亲伴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呈上升趋势,反过来高危儿父母亲焦虑抑郁症状又对小儿发育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就高危儿父母亲焦虑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对儿童发育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高危儿父母亲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个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广州市区小学1200名6~12岁学生及家长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儿童行为问题组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总分)均低予儿童行为正常组,而消极应对方式因子、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儿童行为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性格相容性、对子女和婚姻态度、个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因子依次进入儿童行为问题的回归方程.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低、消极的应对方式、神经质个性有关.治疗儿童行为问题应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杜岸政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36-1138
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1-3].家庭环境的良好状况综合体现于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障碍、疏离感、问题解决能力及青少年犯罪与儿童的家庭功能显著相关[4-7].家庭功能执行良好有助于降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改善家庭功能有助于减弱和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6,8]. 家庭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与家庭结构、父母的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有关[9],更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心理特质有关.本研究选择了父母自我分化作为研究变量,希望通过揭示父母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及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为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郑州市596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42%~92%家庭分别存在各种不良的养育方式,如拒绝、过严、干涉、溺爱、期待、盲从、矛盾、不一致等。不良教养家庭的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均值显著高于教养良好家庭的学生。结论:家庭的不良教养更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如:反抗、破坏、不合作;以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 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 ±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 ±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 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母亲抑郁会引起其身心受损,导致子代早期(新生儿)体格发育不良。但母亲抑郁对子代远期体格发育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暴露于母亲抑郁的子代,其肥胖的风险增加。鉴于目前我国母亲抑郁和儿童肥胖均处于高发态势,本文就母亲抑郁与子代肥胖关系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为母亲抑郁与儿童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行为问题和母亲焦虑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至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孩占14.5% (73/504),女孩占11.0% (51/465),性别(x2=2.452,P=0.117)和班级(x2=3.763,P=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组母亲焦虑得分明显高于非焦虑组(t=5.209,P=0.001);焦虑组口吃、遗尿、尿频、交流差、抽动症状、多动、咬指甲/吸吮手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焦虑组,且在后五种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32、37.394、14.882、15.116、4.945,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频、交流差以及母亲焦虑得分与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关系最为密切(x2值分别为9.758、21.700、21.555,均P<0.01).结论 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中较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母亲焦虑密切有关,患有广泛性焦虑的学龄前儿童常常表现为行为问题,且尿频和交流差在广泛性焦虑的学龄前儿童中最常见.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对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对儿童焦虑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龚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25-1926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发育与母亲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母亲行为问卷,调查罗湖区467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及其母亲行为。结果: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支持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不支持行为增加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情感支持行为显著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结论:母亲行为对学前儿童行为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行为问题可以预测成年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性[1 ]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研究表明 ,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2 ] ,而年龄大些儿童的气质特点对行为的预见性相对较好[3]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气质类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以及气质维度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探讨学龄儿童气质对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 ,为预防与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在太原市 3个城区各选取一所小学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每所小学1~ 5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 1或 2个班级。2 6个班级中 ,全部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陈汉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49-1050
目的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女童行为问题的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心理情绪状态的关系,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陪同就诊的44例哮喘儿童的母亲为研究组,并和济南市某小学29例健康儿童的母亲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哮喘组儿童行为总分较高,对照组儿童行为总分较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01)。男性患儿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哮喘组以下常见的单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包括不能静坐、心烦、发呆、易怒、忧伤、睡眠困难(χ^2分别为7.28、12.28、6.15、6.43、8.17、4.54,均P<0.05)。哮喘患儿母亲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抑郁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9、3.67、4.71,均P<0.05)。哮喘患儿行为分值与母亲状态焦虑分值呈正相关(r=0.3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行为分值与母亲特质焦虑分值无相关(r=0.244,P>0.05),与母亲抑郁分值无相关(r=0.230,P>0.05)。结论 总结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和其母亲心理情绪状态特点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是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行为与母素因素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5982名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动行为检出率为11.5%;年龄、性别、母亲饮酒、胎动、母亲妊娠史、孕期患病情况不同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学历、分娩方式、单双胎、新生儿期黄疸、母亲抽烟情况不同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动行为发生较为普遍,与母亲年龄、学历、饮酒、不良妊娠史、孕期患病、分娩方式及儿童健康状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个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试163例4-5岁儿童,并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了儿童父,母的个性,对儿童行为与父母个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组母亲情绪不稳定分高于行为正常组;父亲具有精神质倾向或母亲不稳,儿童行为问题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抑郁症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儿童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某小学、某中学800余名8~16岁中、小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及自拟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获有效问卷755份。调查对象的抑郁检出率为34.57%。父母经常或偶尔吵架、与父母关系紧张或抵触、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拒绝或放任、过分干涉或保护、惩罚严厉为主、母亲脾气暴烈、急躁、对母亲的唠叨很厌烦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结论:儿童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间关系、子女与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母亲心理行为)有关。建议家长应改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以避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