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VBAC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 U子宫底注射及20 U静脉滴注,产后2 h再给予肌注10 U,以后每12 h肌注1次,共3 d;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益母草注射液40 mg及缩宫素10 U子宫底注射,并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产后2 h益母草注射液20 mg肌注,以后每12 h肌注1次,共3 d.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3天观察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VBAC产后出血效果好,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其效果优于单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切口上方子宫壁肌注缩宫素20 IU,再予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后以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1次/ d 静脉滴注,连续用3 d;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切口上方子宫壁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后以缩宫素20 IU +5%葡萄糖静脉滴注,益母草注射液20 mg /次肌肉注射,1次/ d,连续用药3 d;观察2组出血情况(产时出血量、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观察术后1、3、5 d 子宫复旧情况,检测产后24 h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 <0.05);产后第1、3、5 d 观察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对照组(P <0.05);产后24 h PT、APTT、FI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 PPH,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分娩的12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2.50%较对照组的32.81%低(P<0.05),观察组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宫缩、恶露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而子宫底下降速度(1.52±0.56)cm/d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术后3 d、5 d的宫底下降高度分别为(12.72±1.06)mm、(7.96±0.92)mm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缩宫素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4.
苏梅红 《吉林医学》2013,34(5):852-853
目的:观察益母草预防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顺产的160例产妇,随机分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经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后每天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共2 d;治疗组:胎儿娩出后经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加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2 ml,之后每天肌内注射益母草2 ml,共2 d,两组分别治疗。结果:益母草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56.4±10.6)ml,没有病例发生大出血,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产后血色素下降不大,产后恶露少。且无明显的血压增高或不良反应症状发生。对照组产后出血2 h出血量为(250.6±15.5)ml,有2例大出血,2 d后血色素下降明显,恶露多。结论:常规产后使用益母草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母草联合缩宫素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原程度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孕妇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在胎头娩出时第一时间使用缩宫素的产妇;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注射液。于产后2 h、24 h、48 h观察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并记录产后48 h内的并发症情况和产后42 d的子宫复原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48 h出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产后42 d宫体大小、宫底高度、积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并发症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辅助缩宫素可加强子宫收缩,有效改善产妇子宫复原状况,减少并发症,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德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08-2309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后给予益母草注射液20 mg 缩宫素20 U,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分别观察2小时、24小时的产后血量及出血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161±40.1)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198±46.2)ml,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236±33.6)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283±42.4)ml,产后出血7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减少产后出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2007年6月1日至9月30日住院分娩产妇101例,随机分为3组:Ⅰ益母草组(3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并于产后12、24、36小时分别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Ⅱ缩宫素+益母草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益母草注射液20mg;Ⅲ缩宫素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 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缩宫素10U.观察各组产后2、~6、~12、~24、~48 小时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产后24 小时出血量为238.30±57.05ml,48 小时出血量为278.82±62.91ml,无明显不良反应.Ⅱ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31.41±65.55 ml,48小时出血量为274.03±87.68ml,血压升高3例(8.8%),其他不良反应7例(20.6 %).Ⅲ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72.03±77.94ml,48小时出血量为331.47±96.81ml,血压升高 4例(11.8%),其他不良反应 5例(14.7%).三组产后24及4小时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给药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两种药物对产妇产后出血及促进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后1 h、2 h出血量和经阴道分娩后2~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2 d复查子宫体大小、宫腔积血和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第3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60例自然分娩且病历例资料完整的,单胎、足月、头位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于前肩娩出后即刻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记录第3产程时间及产后2、24 h出血量,测量用药后24 h血压变化及血红蛋白( Hb)、白细胞计数( WBC)。结果观察组第3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24 h观察组Hb下降程度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协同作用,有效促进子宫收缩,缩短第3产程,更有效的预防P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对产后出血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芳  朱彩霞 《河北医学》2010,16(5):604-606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分娩产妇101例随机分为3组:①益母草组(3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并于产后12h、24h、36h分别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②缩宫素+益母草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益母草注射液20mg;③缩宫素组(34例),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u,产后相应时间分别肌注缩宫素10u。观察各组产后2、-6、-12、-24、-48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产后24h及4h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肌肉注射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3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50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缩宫素20u宫底注射;对照组150例,单用缩宫素20u宫底注射。观察2组产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无血压升高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明显减少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2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组及缩宫素组,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组64例,术中娩出胎儿后宫体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及缩宫素20 IU.缩宫素组5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内注射催产素20 I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20 IU,观察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2 h平均出血量,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组为(215±56) ml,缩宫素组为(348±65) ml.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组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蔡雅琦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70-3671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给予缩宫素+益母草。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宫缩持续时间、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配伍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胎儿正常娩出后,对照组立即宫底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给予缩宫素20 U+0.9%NS 500 mL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舌下含服1 mg卡前列甲酯栓。密切观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及血压变化,统计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5.15±1.34)min、产后2 h出血量(152.4±31.6)mL、产后24 h出血量(228.6±56.4)mL,均低于对照组的(8.37±1.75)min、(179.3±35.7)mL、(335.1±71.8)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前、产后2 h、产后24 h血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现1例PPH,对照组出现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异常反应,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好转。结论:阴道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配伍缩宫素,有助于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预防PPH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2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0例,对照组产妇仅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母草注射液,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产时、产后2h、产后4h对比,观察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持续宫缩时间更长、持续恶露时间更短,子宫下降速度更快,子宫复旧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联用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促进患者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涂庆红 《吉林医学》2015,(6):1110-111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10例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塞肛,联合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后加20 U静脉滴注;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给予血凝酶静脉推注(1 k U/d)、酚磺乙胺静脉滴注(3 g/d)。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在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邹丽  黄志辉  张倩平 《吉林医学》2014,(35):7820-7820
目的:探讨复方益母草胶囊对产后42 d恶露不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4例顺产初产妇产后42~50 d来院复诊恶露不绝者。分为试验组50例,联合治疗组66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口服复方益母草胶囊1.2 g,2次/d;对照组每天缩宫素肌肉20 IU注射,联合治疗组每天口服复方益母草胶囊加缩宫素20 U肌内注射。结果:试验组单疗程治愈率(74.0%)、总治愈率(82.0%)与对照组单疗程治愈率(77.1%)、总治愈率(8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单疗程治愈率(92.4%)、总治愈率(95.5%),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复方益母草胶囊治疗产后42 d恶露不绝具有较好的效果,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母草颗粒和缩宫素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50例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母草颗粒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恶露天数、产后第1~3天宫底高度、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复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恶露天数、产后第1~3天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RBC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b、RB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应用益母草颗粒联合缩宫素治疗,可促进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自然分娩时在胎儿娩出后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20 U和胎儿娩出后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20 U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并缩短第三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98例产妇按分娩日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产妇为实验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脐静脉注入;双号分娩产妇为对照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母体臀部肌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第三产程时间实验组为(4.53±1.80)min,对照组为(5.23±2.09) min,实验组比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缩短(P< 0.01);产后2h出血量实验组为(207.72±72.91) mL,对照组为(235.91±93.83)mL,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为(256.98±79.91)mL,对照组为(278.05±101.43)mL,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 0.05).产后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为1.3% (2/149),对照组为2.0% (3/149).结论:缩宫素臀部肌注和脐静脉注射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和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比,胎儿娩出后子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可以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未见不良反应的增加,故缩宫素经脐静脉注入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容 《当代医学》2016,(11):129-131
目的 研究分析欣母沛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80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待分娩出胎儿后,对照组96例产妇用常规肌内注射20 U缩宫素,并对其肌内注射2 mL益母草注射液,观察组84例产妇则用常规肌内注射20 U缩宫素,并对其肌内注射250μg欣母沛,并对2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应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经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的对比方面,相比于对照组的13.5%,(265±20)mL和(330±37)mL,显然比观察组的1.2%,(211±22)mL和(281±22)mL更低(P<0.05),此外,在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方面,对照组为2.1%,观察组为3.6%,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预防方面,相比应用益母草,应用欣母沛的预防效果更显著,且后续不良反应少,应当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