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和影响因素,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方法采用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和调查问卷,对西南大学617名大学生进行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上,归属、社会实践、职业、学业、感情因素对其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去的危机"只有社会实践对其有一定影响(P0.05);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维度上,归属、社会实践、职业、感情因素对其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当前大学生很少有人达到同一性获得状态,大部分人处于合法延缓期状态;"人际关系"、"职业"、"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市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积极的社会支持会对个体采取健康行为起到鼓励作用,而消极的社会关系可能会使个体通过暴食或吸烟来寻找安慰.Fisher[1]研究发现,持续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成功地戒烟并能防止复吸.Ievers[2]等研究发现,家庭支持而不是朋友支持与饮食相关的行为相联系,父母的行为能对青春前期的孩子产生持续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如McAuley[3]发现,体育锻炼行为和坚持锻炼自我效能成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在每周投入锻炼越多.本研究意在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社会支挣、自我效能时间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真实反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吸烟状况以及控烟态度对吸烟意向的影响,为校园控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医科大学2005~2007级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共计414人,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医学生吸烟率为2.90%,约1/3目前不暖烟的学生选择将来肯定或可能会吸烟.吸烟意向受多种态度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态度因素为对控烟而进行的香烟涨价举措的态度、家中有人吸烟是否会劝阻的态度、宿舍吸烟采取做法的态度、对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结论 吸烟意向持肯定会或可能会的比例较高,该组人群应作为校园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对吸烟意向有影响的态度因素众多,应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控烟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个体心理和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某高校568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呈现负偏态分布,其中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所占比例分别是30.99%,62.32%,6.69%;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为(94.60±12.39)分。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负相关(P值均0.01),与父母教养方式所有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4个因素是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接受与支持子女,避免过度干涉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400名城区和郊县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存在着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结论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会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上。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学习价值怀疑自我效能和学业自我妨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学习价值感怀疑、自我效能和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学习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价值怀疑量表、自我效能综合量表和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对河南省5所中学的9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价值怀疑和学业自我妨碍呈显著正相关(r=0.385,P0.01),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3个分量表及总分和学业自我妨碍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学习价值怀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负向预测作用。学习价值怀疑、自我效能均直接影响学业自我妨碍,同时学习价值怀疑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了学业自我妨碍。结论中学生学习价值感、自我效能和学业自我妨碍之间关系密切,进行学习价值观教育和提高自我效能对于降低学业自我妨碍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31名大学生,采用自我分化问卷(DSI-R)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进行调查. 结果 情绪反应、自我位置、与他人融合、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3,0.231,0.145和0.237,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预测因素,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9.4%的变异量. 结论 自我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性别角色态度(gender role attitudes)是指人们对两性在行为、活动及任务等方面平等程度的知觉及所持有的态度倾向[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本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指标[2].性别角色态度、主观幸福感均为个人的主观认知、评价,受综合性因素影响.笔者选取两者共同性、主导性因素之性别差异为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性,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其自尊、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以及归因方式的异同对他们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探讨大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关系,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以便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江西省2所高校随机抽取大学生381名进行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体能锻炼形式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大学生进行科学身体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疆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11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力量、有氧耐力以及有氧耐力和力量的混合练习),对随机分配的3组被试进行12周的锻炼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后3组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比实验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体能锻炼方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应成为提高身体满意度和吸引力的主要行为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女生群体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关系,为其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女生354名,采用觉察压力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女生觉察压力总分为(23.96±5.00)分,在觉察压力总分及预测感与控制感维度上大三学生得分比大一、大二高。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为(2.60±0.34)分。结论护理专业女生觉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在教学与管理中,应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挫折时去积极、主动的应对,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王世嫘  赵洁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38-1440
目的 探讨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归因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济南市526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中学生内部可控归因、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总体自我效能感居于中间水平之上,内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和外部不可控以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较低;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P<0.01),内部可控、外部不可控、外部可控、内部不可控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内部可控和外部可控则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而内部不可控和外部不可控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P值均>0.05).结论 留守中学生的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问卷)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武汉市4所小学1 503名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6%。自我意识各维度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合群、焦虑、行为和幸福满足的高自我意识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保护因素。结论高自我意识可以抑制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自我意识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2所高职院校3867名学生,探讨其人际关系与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学生人际困扰检出率为36.6%,男性人际关系困扰得分高于女生(t=3.43,P=0.001);男女间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0,P=0.46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和人际关系困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自尊和人际关系困扰上,不同生源地、不同朋友数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高职学生人际困扰检出率较高,影响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的因素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兆丰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85-887
目的探讨卫校现吸烟男生行为转变阶段分布、不同戒烟意向者的转变方法及其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发展变化,为现吸烟男生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根据跨理论模式设计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对益阳卫校50名现吸烟男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50名男生中有26名(52%)准备戒烟,13名(26%)为前意向戒烟者,11名(22%)为意向戒烟者。各阶段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和与认知有关的转变方法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吸烟有害的决定均分和各项认知相关转变方法均分逐步抬高,情境诱惑和吸烟有利决定均分逐渐降低,行为相关转变方法均分保持稳定。结论在行为转变的不同阶段,男生情感、认知等有明显差异。戒烟干预应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娥  訾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93-294
目的 考察留守高中生安全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安全感量表(SQ)、自尊量表(SE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整群抽取的江西省某县城高中277名留守高中生和185名非留守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高中生在安全感总分及其因子、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居住在农村的留守高中生人际安全感显著低于居住在城镇的留守高中生(t=1.98,P<0.05),留守高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F=5.259,P<0.01);留守高中生的安全感各因子、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6~0.57).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留守高中生的安全感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通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结论 安全感、自尊是影响留守高中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依据。方法以学生自我归因和教师归因2种归因训练模式分别对某普通高中69名和64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归因训练,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结果学生自我归因组和教师归因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语文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归因训练组学生具体学科(语文)的自我效能感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学生学业成绩在归因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归因状况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归因训练并不直接导致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1所高中和入户调查18个自然村共2 335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满意度最低。性别和是否寄宿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且方向不同;独生子女的半数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影响友谊、家庭、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家庭结构影响友谊、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是否留守影响环境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友谊和学业满意度。初中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恰好相反,初二、高二学生体验到最低的消极情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均逐渐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结论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选择措施时,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