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马拴全  常媛 《山西中医》2013,29(6):51-53
目的:研究创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凡士林组,每组30只.采用热毒证造模方法造成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各组均于造模次日开始换药,并观察用药后各组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在造模后第3、7、14日时每组各处死大鼠10只,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采用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炎细胞、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与形态.结果:创愈膏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凡士林对照组,但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测创愈膏组治疗的创面,术后第3、7日成纤维细胞数、炎细胞数、肉芽组织数、新生毛细血管数均明显多于凡士林组(P<0.01),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日,创愈膏组成纤维细胞数、炎细胞数、肉芽组织数、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减少,与凡士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愈膏对大鼠模型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炎细胞、新生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等参数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促进溃疡面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愈膏在对大鼠溃疡创面愈合不同时间点肉芽组织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表达,为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复制成背部感染溃疡创面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外敷创愈膏、湿润烧伤膏和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并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取创面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量TGF-β1,以阳性细胞数反应其含量变化。结果: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肉芽组织TGF-β1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在同一时间点TGF-β1也达到高峰,但明显低于前两组。各时间点创愈膏组高于湿润烧伤膏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愈膏能增加大鼠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含量,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愈膏治疗体表溃疡性疾病的抗感染机理及促进局部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用8%硫化钠背部脱毛,切除皮肤(2 cm×2 tin),深达皮下,创口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液,自然暴露伤口:24 h后,做组织病理切片确定模型建立.把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创愈膏组、京万红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给外敷相对应的药物,分别在24、36、48、60、72 h测定大鼠溃疡模型创面及血清溶茵酶的含量并于48及96 h取创面组织行病理切片了解创面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创愈膏组创面愈合程度及血清溶茵酶含量均较京万红组和凡士林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用创愈膏48 h后创面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物有所减少,创面深部仍见有各种炎细胞,胶原纤维增多,排列密集.用创愈膏96 h后创面炎性坏死物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创面深部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数目增多.形成胶原纤维.结论:创愈膏能提高溶茵酶的含量使细菌溶解具有抗感染和促进局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熊珍膏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皮肤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作用,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后分为4组,模型组,贝复济对照组(西药组),熊珍膏组(中药组),熊珍膏+贝复济组(中西组)各18只。各创面给予相应药物;每日定时换药2次。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CD34标记的新生毛细血管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PCNA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数,用图像分析仪及分析软件系统分析各组图像。结果熊珍膏对3,7,14 d三个观察点上新生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密度的影响优于模型组(P<0.01);熊珍膏三个观察点上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均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熊珍膏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切口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强了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水平、成纤维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性难愈合创面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氧化应激模型组24只、贝复济阳性对照组24只、拔毒生肌膏实验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采用表柔比星复合皮肤缺损建立72只氧化应激性创面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造同样大小创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外敷生理盐水纱条,每天换药一次。分别在建模后3、6、12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壮药拔毒生肌膏和贝复济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6天和12天后创面愈合率(P0.05);壮药拔毒生肌膏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12天后血清和组织EGF含量以及3天后血清溶菌酶、EGF、VEGF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拔毒生肌膏组3天后、6天后、12天后组织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创面水肿及炎性反应严重,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壮药拔毒生肌膏干预后可以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结论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其作用与促进EGF、VEGF表达及提高溶菌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22-2224
目的:检测大鼠体表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的含量,探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创愈膏、B组湿润烧伤膏及C组生理盐水三组,每组20只。制造大鼠皮肤全层切除伤模型,每12 h换药1次,分别于造模后3,7,14,21 d时取创基的肉芽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创面bFGF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第3,14,21天,创愈膏组的肉芽组织中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及生理盐水组,两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第7天时创愈膏组及湿润烧伤膏组的肉芽组织中bFGF表达无差异,但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创愈膏有增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作用,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虎杖膏对碱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氢氧化钠致小鼠皮肤深Ⅱ度化学烧伤模型,以创面上皮生长宽度、皮肤丙二醛(MDA)含量、上皮出现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虎杖膏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结果:虎杖膏能促进上皮生长;降低创面皮肤MDA含量;缩短上皮化时间和愈合时间。结论:虎杖膏能明显促进小鼠碱烧伤皮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创面的修复结果与胶原的合成和降解有密切关系,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胶原合成与代谢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证实生肌化瘀方对创面的愈合作用,同时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角度探讨生肌化瘀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创愈液对SD模型大鼠创面b FGF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SD大白鼠86只,称重后随机数字表分4组,创愈液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模型对照组,各28只/组;空白组,2只/组。各组均从实验第1周造模后第2d开始干预,创愈液液组及模型对照组采用浸泡后的消毒纱块,拧至不滴液为度湿敷患处,用干纱布外敷包扎,1次/d。美宝湿润烧伤膏组把湿润烧伤均匀的涂擦在纱布上,厚度以2~3mm为度敷于创面上,然后绷带包扎固定,1次/d。空白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干预至实验第3周结束。[结果]创愈液组bFGF的含量均高其余组(P0.01);第21天时bFGF含量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创愈液能明显增强SD模型大鼠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生肌玉红膏促进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将生肌玉红膏和生理盐水的疗效进行对比,进而阐述生肌玉红膏促进大鼠背部人粪污染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有背部人粪污染创面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生肌玉红膏(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换药,分别测定2组造模后3、7、14 d和完全愈合时创面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和计算造模后3、7、14 d的创面愈合率。结果:造模后3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7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14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愈合时2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3、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生肌玉红膏具有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与其影响创面肉芽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和生长因子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TNBS灌肠法,结肠黏膜EGF表达检测采用RT-PCR方法。结果模型组动物结肠黏膜EGF表达3d时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7,14d表达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及SASP给药组3,7,14 d结肠黏膜EGF表达量逐渐增高,其中14 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EG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先降低后增高的过程,可能与机体本身修复机制启动有关;药物干预可以增加EGF表达,且随时间延长作用增强,可能是其发挥促黏膜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益智仁乙醇提取物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智仁乙醇提取物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模型,观察益智仁乙醇提取物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益智仁乙醇提取物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黏膜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AOF能明显促进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愈合,溃疡愈合率可达到62.5%;AOF能明显促进大鼠乙酸型胃溃疡边缘组织EGF的表达。结论 AOF能明显促进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溃疡边缘组织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效散在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探究四效散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普通大鼠),模型组,甲硝唑(5 m L·kg~(-1)·d-1)组,四效散(100 mg·kg~(-1)·d-1)组。甲硝唑组予甲硝唑注射液外敷,四效散组予四效散外敷,治疗14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甲硝唑组、四效散组大鼠血清中b FGF,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中四效散组大鼠血清b FGF,EGF的升高优于甲硝唑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硝唑组、四效散组的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及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四效散组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及成纤维细胞数的增多高于甲硝唑组(P0.05)。结论:四效散能够提高大鼠血清中b FGF,EGF蛋白水平,有利于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溃疡愈合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 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灸对大鼠创伤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将每组分为1天、3天、7天共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治疗组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1天、3天、7天3个时间点修复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1天、3天、7天等3个时间点修复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数,7天治疗组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KGF表达情况,3天模型组KGF表达呈弱阳性,治疗组表达呈阳性;7天模型组KGF表达呈阳性,治疗组表达呈强阳性。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和K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复方芩柏颗粒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创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治疗大鼠放射性皮炎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复方芩柏颗粒喷雾伤口(实验组)、地塞米松软膏外涂(传统组)及生理盐水喷雾处理(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各组伤后2、6、10、18、24d的创面肉芽组织、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平均数及创面愈合率在伤后6、10、18、24d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及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FGF的表达在6、10、18d时亦高于对照组及传统组(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对大鼠度放射性皮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创面组织的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十一方药酒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一方药酒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分5组,创面分别外用高、中、低剂量的十一方药酒,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湿润烧伤膏为阳性对照,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百分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研究十一方药酒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外用十一方药酒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增加创面羟脯氨酸水平,作用与湿润烧伤膏相当。结论十一方药酒可增强胶原合成,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速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对大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沉淀法制备血竭纳米混悬液,应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动物模型,分为材料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材料基质对照组,分别用明胶/白芨胶纳米血竭多孔材料、无菌纱布(用注射用水浸湿)、明胶/白芨胶多孔材料(不含纳米血竭)覆盖创面,于致伤后7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明胶/白芨胶载药多孔材料对创面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明胶/白芨胶血竭多孔材料组大鼠皮肤VEGF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平均吸光度值较无菌纱布组及明胶/白芨胶多孔材料组高(p<0.01,p<0.05)。结论:明胶/白芨胶血竭多孔材料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毛细血管生长,能促进创面组织VEGF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胃丸(PWP)对胃溃疡(GU)复发过程中大鼠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奥美拉唑组、PWP组.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GU模型,造模24 h后备组大鼠ig给药,奥美拉唑组大鼠3.6 mg·kg -1,1次/d,PWP组大鼠40 mg·kg-1,1次/周,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于造模第90天,除模型未复发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白细胞介素-1β(1L-1β)1 μg·kg-1,诱导大鼠GU复发.在溃疡复发后48 h测定GU复发率,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均未见溃疡复发,模型复发组溃疡复发率为83.3%,PWP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1%和33.3%,明显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模型复发组VEGF和bFGF的平均阳性密度分别为127.03±13.47,122.40±23.17;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26.78±13.62,121.16±20.09,其值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高(P<0.01),但明显低于PWP组和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PWP可通过增加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来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其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胃浆膜下形成胃渍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雷尼替丁组(灌服雷尼替丁)、中药组(灌服健脾化瘀中药)。用HE染色法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黏膜进行定量观察,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及雷尼替丁组(P<0.05或P<0.01),中药组及雷尼替丁组胃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胃黏膜EGF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健脾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EGFR介导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抑制胃酸,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