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组织学证实的11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细胞学穿刺涂片,能否进行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方法 收集11例经组织学证实的ILC的细胞学穿刺涂片,同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瘤FNAC进行对比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形态分析。结果发现ILC在细胞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细胞体积小,核及核仁亦小,异型性不明显。涂片中细胞数量较少,单个散在癌细胞较多。约半数以上病例表现为单个小细胞呈线样或“列  相似文献   

2.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组织形态学及其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I L C) 的组织形态特点、组织分型及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就其诊断标准及分型提出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同期乳腺癌1615 例,从中查出56 例 I L C 病例供研究,分析病历,观察 H E组织切片,全部病例有随访材料。结果 发生率占全部乳癌的3 .5 % (56/1615) 。组织学类型分三大类:经典型35 例(625 % ) ,小叶原位癌为主型6 例和其它型( 包括印戒细胞型1 例,组织细胞型4 例,腺泡型3 例,小管型4 例,梁状型2 例,实性型1 例) 。本研究提出8 项特殊形态做为 I L C 病理诊断依据,各项出现率均在50 % 左右。另有两种形态很值得注意,一为纤维化倾向,一为炎症变化。本文收集的有关发生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 T N M 分期, E R、 P R 检测等与一般性乳腺癌比较, I L C 更倾向于有利预后因素,但差别不显著。 I L C 的预后较好,5 年存活率为85 .2 % 。结论 浸润性小叶癌具有自己固有形态诊断标准。观察证明,其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率均与一般乳腺癌差别不明显,有时形态鉴别也有困难,加之腺泡导管间可以互相演化,故认为除经典型外,其它类型诊断宜慎重,其概念范围不宜无限制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比较少见,人们虽然对经典型ILC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但对其组织学的多样性却认识的不够深入。本文的目的是在对ILC的各种组织学类型做一较全面论述的基础上,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使人们对ILC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1 临床ILC的发病年龄,我们的一组资料(43例)为27—81岁,平均51岁,和文献报道的相似,老年患者比35岁以前的妇女常见。累及双侧乳腺的比例较高。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出现乳腺肿块,且常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病例只表现为乳腺增厚,或小结节感。大的肿块可固定…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图像资料。结果:单纯性小叶癌38例.混合性小叶癌15例。肿瘤大小6~50mm,有多种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66%)、分叶状(19%)或规则(15%);边界清晰(74%)或模糊(26%);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可不均匀(81%)或均匀(19%);内见钙化点(45%)及后方回声衰减(55%);肿瘤内见彩色血流(96%),血流阻力指数0.57~1.0。腋窝淋巴结转移34例.转移淋巴结大小5~33mm.62%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8%呈中央高周围低不均质回声。91%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85%。结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有多种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较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总结我院5例经手术证实的浸润性小叶癌FNAB材料。5例中4例FNAB考虑为浸润性小叶癌,1例诊为导管癌。5例中3例细胞细小,细胞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部分细胞浆内可见粘液空泡。本型小叶癌FNA细胞学上判断为恶性的根据是肿瘤细胞的聚合力差,细胞单一,背景无肌上皮细胞。细胞小而胞浆内有粘液空泡则为小叶癌最典型的特征。这3例FNAB均考虑为浸润性小叶癌。有2例细胞、胞核均明显增大,细胞粘合力差,细胞学肯定为恶性。其中1例胞浆内粘液空泡较多见,FNAB及组织病理学均诊为印戒细胞型小叶癌。另1例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多形性小叶癌,但FNAB时未注意到胞浆中偶然见到的空泡,FNAB误诊为导管癌。本文对小叶癌细针吸取细胞学的误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89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与56例浸润性小叶癌 (ILC),对两者的声像图表现及肿瘤内部血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在肿瘤形态、边界、后方回声方面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组织学的不同明显影响乳腺癌的超声影像改变.超声对IL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弥补钼靶X线摄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图像资料,观察其形态、边缘,并生成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18例中,1例未见乳房病灶,11例呈肿块样强化,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11例肿块样强化灶均表现出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分叶等特征;1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6例表现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中,5例表现为多发的斑片状或(微)小结节状强化灶聚集分布,其中3例部分强化灶之间见线条状强化影相连。动态曲线上,3例流入型强化,8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MIP图像上6例出现患侧血管征阳性。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带分叶毛刺的肿块样强化。多发聚集分布的强化病灶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乳腺ILC患者以及50例乳腺ID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钼靶X线检查对不同病灶位置ILC与IDC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在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ILC的声像图,评估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44例中32例接受钼靶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结果 ILC声像图表现为病灶内部低回声(100%)、周围高回声晕(95.5%)、边缘毛刺征或蟹足征(90.9%)、形态不规则(86.4%)、边界不清(81.8%),近半数后方衰减(45.5%),钙化灶较少见(22.7%).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5.4%)高于钼靶(84.4%)(P>0.05),联合2项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总符合率为71.4%.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3% (14/15),特异度为65.5% (19/29),准确率为75% (33/44).结论 超声对ILC诊断率高,与钼靶检查存在互补关系,超声对ILC术前TNM分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并优于钼靶,但钼靶对ILC病灶内钙化灶的发现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蛋白c—erbB—2及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核蛋白,它主要在S期合成和表达,其表达状况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强弱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和复发有密切关系,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数。据文献报道乳腺癌中常有cerbB2基因扩增及蛋白产物的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蛋白cerbB2对50例根治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CNA和cerbB…  相似文献   

11.
12.
刘桂桃  李霞 《华西医学》2011,(7):983-98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的组织病理切块,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E-cad的表达情况,设为IDC组;另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胞周期素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2)在大肠癌纽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纽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大肠组织、7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yclin G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组织未发现Cyclin G1表达;大肠癌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胞核棕黄色阳性表达,相应的癌旁组织表达很少(P〈0.05);Cyclin 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相关。【结论】Cyclin G1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病情评估,并可能成为大肠癌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6例浸润性乳癌,其中小叶癌24例,导管癌182例。通过对两组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不对称致密影(37.5%),乳腺结构紊乱(25%)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主要X线表现,而浸润性导管癌(IDC)则分别为5.5%和2.1%。结合文献简要讨论了有关小叶癌的X线和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颅脑胶质瘤中cyclin D 1的表达和细胞周期表达模式,探讨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并从生物学功能上探讨CyclinD 1在胶质瘤细胞周期演进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胶质瘤标本中cyclin D 1的表达,观察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法和细胞同步化,确定CyclinD 1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的细胞周期表达分布模式. 结果 Cyclin D 1的表达随病理等级的递增而增高,高恶性度组阳性率和标记指数明显高于低恶性度组(P〈0.05).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CyclinD 1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 结论 cyclin D 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在SHG-44和BT-325胶质瘤细胞中CyclinD 1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雷公藤红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0.25-8.0μmol/L)分别作用于HL-60细胞24-72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雷公藤红素对HL-60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RT-PCR法分别检测雷公藤红素对HL-60细胞内Akt(P-Akt)及其下游分子Cyclin D1的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雷公藤红素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伴随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雷公藤红素的凋亡诱导可能与其诱导HL-60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有关。雷公藤红素对P-Akt及CyclinD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抗白血病效应可能与其下调P-Akt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6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yclin D1表达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毛刺征、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关;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分化程度、分期及组织类型与Cyclin D1表达无关;Cyclin D1为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53、cyclinD1和Rb蛋白在食管癌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9例食管癌组织的cyclinD1、P53和Rb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cyclinD1、P53在低分化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分化组(P〈0.05);Rb在低分化组的表达低于分化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cydinD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密切相关;cyclinD1上调,P53失活可能是食管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yclinDl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NPC患者放疗前活检组织标本(其中放疗敏感组49例,放疗不敏感组23例).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型;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yclin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NPC患者标本中,30例CyclinD1蛋白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1.7%。在NPC放疗敏感组和放疗不敏感组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8.6%(14/49)和69.6%(1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NPC患者标本中,34例Survivin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4712%,在放疗敏感组和放疗不敏感组高表达率分别为34.7%(17/49)和73.9%(1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NPC患者中呈正相关性,r=0.353(P〈0.05)。结论CyclinD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PC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CyclinD1和Survivin可以作为预测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