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晓虎  成鹏  于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13-113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下腹和下肢择期手术病人200例,随机为两组(R和B组),分别给予B组:0.75%布比卡因20ml+0.4mg芬太尼+氟哌利多2.5~100ml。R组:0.894%罗比卡因20ml+0.4mg芬太尼+氟哌利多2.5—100ml。术后接PCEA泵。结果:B组与R组比较VAS和R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R组Bromag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B组和R组比较B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在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248%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进行术后镇痛比较。结果:两组均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248%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既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又能促使患者提前下床活动,增强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伟  王陆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00-101
目的对比研究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对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125%罗哌卡因组和0.125%布比卡因组进行试验,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别为89.2%和2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比卡因组器械助产率达到30.00%。结论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副反应。方法 5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R组及B组,每组25例。R组使用2g/L罗哌卡因,B组使用1.125g/L布比卡因复合0.03g/L吗啡,以2ml/h的速度术毕予硬膜外腔连续输注,药量均为112.5ml。观察镇痛、生命体征变化及瘙痒、呕吐、尿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除术后6h采样点外)、镇痛药的使用、瘙痒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R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大于B组(P<0.05)。而两者的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2g/L罗哌卡因和1.125g/L布比卡因复合0.03g/L吗啡,以2ml/h的速度硬膜外腔连续输注,其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几无差异;镇痛效果前者略差,但前者的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0例 ASA ~ 级 ,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硬膜外镇痛作为观察组 ( 组 )。另选 5 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任何止痛方法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 ( 组 )。 组给予 0 .0 75 %罗哌卡因加芬太尼 (1mg/ L) ,共 10 0 ml,给予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 (6 m l/ h) ,依镇痛效果调节。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记录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胎儿心率 (FHR)、新生儿 Apgar评分及监测母体生命体征。结果 : 组用药后疼痛感觉比 组显著减轻 (* P <0 .0 5 )。 组 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 组第一、二产程时间与 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组新生儿 1,5 min Apgar评分和 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对产程及胎儿无影响 ,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比较术后0.15%罗哌卡因+5μg/ml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5μg/ml芬太尼,以4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明显运动阻滞;镇痛效果除术后6小时0.2%组明显好于0.15%组(P<0.05)外,镇静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均适合妇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但0.2%罗哌卡因比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好,病人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单用0.2%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R组(0.2%罗哌卡因)和RF组(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术毕前30min接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4、8、12、24hVA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及恶心、呕吐、镇静、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 两组病人各时段VA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单用0.2%罗哌卡因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比较0.1%和0.2%两种浓度的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伍用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两种浓度下镇静程度相似,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相似,两组病人满意率均大于90%,认为,在基层医院采用低浓度(0.1%)布比卡因伍用吗啡同样可取得良好镇痛与感觉-运动分离之效果,且经济上优于罗哌卡因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外镇痛,对比观察它们的镇痛作用、运动阻滞和副作用的异同,寻找剖宫产术后椎管内镇痛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用0.238%罗哌卡因100 ml+吗啡6 mg;对照组(n=40)采用0.2%盐酸罗哌卡因100 ml+吗啡6 mg,观察术后2、4、8、24、48 h各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在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徐强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4,(3):206-208,211
【目的】本地塞米松及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120名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成3组接受硬膜外镇痛。R组:0.5%罗哌卡因5m1(25mg)+生理盐水5ml;RS组:0.5%罗哌卡因5fnl+0.00016%舒芬太尼溶液5ml;RD组:0.5%罗哌卡因5ml+0.08%地塞米松溶液5ml。给予试验药物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记录患者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术后24h哌替啶需求总量、需要追加镇痛的患者例数等信息及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RS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RD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R组(单纯罗哌卡因)(P〈0.05),RS组和RD组的术后哌替啶的总用量及主动要求追加镇痛的患者例数亦明显少于R组(P〈0.05)。【结论】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作用,延长其镇痛时间,同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并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后0.2%罗哌卡因(Rop)或0.2%布比卡因(Bup)与吗啡(Mor)配伍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双盲对照观察,R组(n=22);镇痛药为0.2%Rop+0.01%Mor,采用英国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给药;B组(n=22);镇痛药为0.2%Bup+0.01%Mor,PC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11-11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例,当产妇宫颈扩张≥4 cm,且变薄50%时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予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总体积为15 mL,B组(n=30)予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4 mg,总体积15 mL。在首次要求止痛时,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10 mL 0.125%罗哌卡因,每小时用8 mL 0.125%罗哌卡因进一步镇痛。主要观察指标是硬膜外镇痛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阻滞前和阻滞后15 min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使用罗哌卡因总量、Apgar评分、脐静脉pH值、产妇满意度和副作用。结果 B组的平均镇痛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罗哌卡因总需求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前相比,阻滞后A组和B组的VAS均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0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最高感觉阻滞平均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最高感觉阻滞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无运动阻滞发生率。两组在血流动力学、疼痛评分、新生儿结局、产妇满意度和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在治疗分娩疼痛时延长硬膜外镇痛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母婴不良反应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局部浸润与自控镇痛泵对甲状腺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毕皮肤缝合后切口两侧行0.3%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予以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术后24小时内的疗效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程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于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因此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是甲状腺术后镇痛的一种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5.
邹满英  林平信  苏中文 《海南医学》2013,24(21):3234-323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镇痛效果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8h、12h、24 h及术后24h内VAS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具有确切效果,能够延长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浓度(0.0894%)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持续镇痛。A组给药为罗哌卡因89.4 mg,芬太尼0.2 mg~0.4 mg,眯达唑仑3~5 mg,肾上腺素0.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给药为布比卡因150 mg,其他同A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分别于术后6、12、24 h随访并记录:(1)术后镇痛效果用VAS评估;(2)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3)采用Bromage评分进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估;(4)观察副作用。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VAS和Bromage评分均低于B组(P<0.01);两组生命体征和副作用(除尿潴留外)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0.0894%罗哌卡因复合2~4μg/ml芬太尼和30~50μg/ml咪达唑仑不仅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较弱、并发症发生少,更适宜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7.
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根殷 《四川医学》2002,23(12):1249-1250
目的 比较 0 .75 %罗哌卡因与 0 .75 %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 ,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行择期下肢手术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成二组 ,Ⅰ组 :0 .75 %罗哌卡因 ( 2 0例 ) ;Ⅱ组 :0 .75 %布比卡因 ( 2 0例 )。取L2~ 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 3~ 4cm ,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 10~ 15ml,总量不超过 2 0ml。分别观察感觉阻滞范围及持续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起始、恢复时间 ,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麻醉效果和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及持续时间相似 (P >0 .0 5 ) ,Ⅰ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Ⅰ组显著低于Ⅱ组 (P <0 .0 1) ;Ⅰ组患者心率、血压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 ;Ⅱ组用药后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率及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 0 .75 %布比卡因比较 ,0 .75 %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 ,止痛效果好 ,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对循环影响小 ,是一种安全、有效、毒性小药物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7136例具备顺产条件初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按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A组)4168例及分娩镇痛组(B组)2968例。A组产妇未接受分娩镇痛,B组产妇给予L2~3或L3~4硬膜外阻滞,头向置管后1%利多卡因5ml试验量确定阻滞平面后,予以6~15ml/h持续泵注0.15%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的复合液。记录汇总最终分娩方式及剖宫产原因,评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Apgar评分,评定产妇镇痛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B组产妇剖宫产率(20.28%)及产钳使用率(4.38%)明显高于A组(7.70%、2.33%,P<0.01);B组第一产程时间延长于A组(P<0.01);B组因第一产程延长而行剖宫产比例(64.62%)明显高于A组(42.81%,P<0.01);B组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12.29%)明显低于A组(31.25%,P<0.01);胎头下降停滞及羊水问题、胎位异常比例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宫口6、10cm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但两组产妇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增加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器械助产率及延长第一产程,但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下肢肌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科ASA Ⅰ或Ⅱ级在腰硬膜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要求行硬膜外镇痛的病例,共计纳入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吗啡复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术后第4、8、12、24、36、48 h对两组的VAS评分、BCS评分及Ramsay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对术后两组的镇痛满意率、泌乳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静状态满意,各时间点BCS评分属于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及转动体位时轻微疼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对麻醉的总体满意率均在70%以上,其中观察组很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时间略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后硬膜外镇痛疗效好,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2-11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足月产妇9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观察组为分娩过程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不使用镇痛剂,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前,两组孕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观察组的产程整个过程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的时间为(3.82±1.03)h,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剩余2个产程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产程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不大,而对照组转剖宫产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显著抑制产痛,并且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不会对新生儿健康产生影响,安全性良好,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