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期病变粘膜芳香基酰胺酶(AAD)同工酶的表达规律,寻找癌前期病变及早期癌的标志物.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圆盘等电聚焦电泳(CIEF)分离122例各种胃病粘膜(胃癌41例,浅表性胃炎48例,萎缩性胃炎30例,胃溃疡8例,其中伴肠化19例,异型增生8例)中AAD同工酶.以60g/L丙烯酰胺作支持递质,pH35~50和pH35~100两种载体两性电解质建立pH梯度,加匀浆液50μl,阴极及阳极电极液分别用02mol/LNaOH和05mol/LH3PO4,恒压电泳(10℃)18h后以亮氨酰β萘胺作为基质呈色.结果AAD分为8条区带,从阳极到阴极依次命名为AADⅠ~AADⅧ,其中AADⅣ主要见于胃癌(902%),不完全大肠型肠化(867%)和异型增生(750%);而不伴有肠化或异型增生的良性胃病和正常胃中则未发现.AADⅣ的阳性率与胃癌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相关,且AADⅣ等电点和胎盘型AAD等电点相当.结论AADⅣ是一种癌胚蛋白,即胃癌组织特异性同工酶,是癌前期病变及早期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第五讲急、慢性胰腺炎的酶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胰腺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双重功能的重要器官。其中胰岛是内分泌腺 ,能分泌胰岛素、胰高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胰腺腺泡是外分泌的功能单位 ,其所分泌的胰液含有丰富的碳酸氢盐和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酶。本文主要复习急、慢性胰腺炎时的酶学变化。 一、胰腺细胞内酶的研究正常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 ,其中以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为主 ,还有磷脂酶A2 、弹性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1] 。在胰腺内除淀粉酶、脂肪酶和核糖核酸酶为活性酶外 ,其余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因而可防止胰腺自身消化。目前的共识认为 ,急性胰腺炎最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 1,Hpal)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胰腺癌患者痛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Hpal表达,并统计分析Hpal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al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9%(24/37)、56.8%(21/37)和10.8%(4/37).胰腺癌组织中Hpal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侵及神经和血管情况、包膜完整情况以及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pal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al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性、局部浸润、临床分期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胰腺癌Hpal过表达可促进胰腺癌浸润生长与转移,其表达对评价胰腺癌预后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因来源于胰腺并特异水解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 C)而被简称为RNase C。RNase C水解Poly C分子内的磷酸二酯键,其水解产物3’-单胞苷酸(3’-CMP)溶于酸并在278nM处形成最大光吸收峰。动物实验表明RNase C在胰腺癌早期即明显升高,并与癌直径呈明显正相关(r=0.92)。RNase C诊断人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因而有可能成为筛选胰腺癌和判断其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胰腺癌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胰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DAC1的表达,并分析胰腺癌HDAC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HDAC1 mRNA表达指数为2.60(0.42~12.81),癌旁组织为1.02(0.19~3.58),两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胰腺癌HDAC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为(56±26)%,癌旁组织为(6±6)%,相差显著(P=0.000).以阳性细胞率平均值56%为界,高表达(≥56%)18例,低表达(<56%)12例.胰腺癌HDAC1高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胰腺癌HDAC1高表达提示肿瘤可能已属晚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70例老年人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7种酶(ALT、AST、LDH、α-HBD、CK、γ-GT、ALP)活性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老年人消化道肿瘤血清酶学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消化道肿瘤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67.8岁),其中肝癌20例,食道癌15例,胃癌12例,直肠癌10例,胰头癌7例,胆管癌6例,共计70例,均经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男31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1.2 实验方法 ALT、AST、LDH、α-H…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胃部细胞的代谢特点、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以及胃癌生物学行为与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关系。方法应用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50例胃癌细胞LDH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胃癌细胞LDH总活性和M型LDH明显高于主细胞、表面上皮和幽门腺上皮(P<0001),与异型增生上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胃癌细胞H型LDH低于主细胞、壁细胞和异型增生上皮(P<005),与表面上皮和幽门腺上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细胞LDH同工酶以M型为主。除分化型胃癌细胞H型LDH阳性率高于未分化型胃癌(P<005)外,胃癌生物学行为与LDH同工酶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胃癌细胞内LDH及M型LDH活性升高,同工酶以M型为主。M型LDH升高可能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型LDH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酶学指标。异型增生可能系正常胃粘膜与胃癌之间的一种交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近几十年来,虽然胰腺癌的临床综合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并未带来突破性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基因疗法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并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疗法之后肿瘤治疗的崭新模式.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6例胃肠道粘膜下肿瘤(5例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恶性肿瘤端粒酶提取物进行梯度稀释,以检测其活性大小.结果恶性淋巴瘤中5例中有4例端粒酶阳性,1例平滑肌瘤亦为阳性,6例瘤(癌)旁组织中,端粒酶2例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端粒酶不仅在胃肠道粘膜下恶性肿瘤表达,而且在胃肠道粘膜下良性肿瘤中亦可有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胃癌印戒细胞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胃癌印戒细胞5种细胞器标志酶(ALPase,ACPase,G6Pase,TPPase和CCOase)进行超微水平的定位观察,探讨胃癌印戒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发生机理.方法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5例印戒细胞癌,2例伴有印戒细胞的粘液腺癌进行5种细胞器标志酶的电镜观察.结果胃癌印戒细胞粘液的合成、分泌和消化功能增强,相应细胞器数目增多,酶活性增强,其中尤以ACPase,TPPase为显著.癌周间质缺乏胶元纤维.结论胃癌印戒细胞在功能上属高分化,但其形态与功能不协调,出现了畸形分化.其侵袭力强、转移率高的原因与癌细胞分泌的酶对细胞连接的影响和溶解癌周间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曲古菌素A(tfichostatin A,TSA)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0.1、0.5、2.0 μmol/L)TSA处理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和cyclin DI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TSA 0.1μmol/L、0.5μmol/L和2.0μmol/L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4.2)%、(88.5±4.2)%、(79.7±5.0)%和(64.3±7.2)%,各TSA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SA 0.1μmoL/L、0.5μmol/L组的细胞以G1期居多,2.0μmol/L组(50.29±7.53)%细胞阻滞在G2/M期.TSA各组p21 mRNA表达值分别为5.29±1.16、7.79±0.41、8.61±0.73,较对照组l,00±0.08显著升高(P<0.01);cyclin DI mRNA表达值分别为1.13±0.12、0.42±0.06、0.19±0.06,较对照组1.00±0.07表达降低(P<0.05).结论 TSA通过上调p21及下调cyclin D1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直接注入无水乙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胰头癌6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2例.胰腺导管癌8例,转移癌2例.年龄43岁~71岁,瘤体直径4.3cm~10.1cm(平均6.8cm).按Hermleck分期,11期2例,Ⅲ期以上8例临床表现上腹、腰背痛8例,阻塞性黄疸6例,CEA增高7例.采用B超引导下胰腺穿刺瘤体内多回、多点注入无水乙醇,每点注射量4mL~6mL,每5d~7d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共计42例次).结果根据WHO抗肿瘤评定标准,部分缓解7例(2例给予手术治疗),3例无变化,但B超示瘤体内回声强弱不一,中央液性暗区.8例腰、腹痛根据癌痛程度分级(Ⅲ级6例,Ⅱ级2例)及疗效评定标准,2例完全缓解,5例明显减轻,11倒无变化.6例阻黄,1例完全缓解,1例明显减轻,1例无变化,3例进行性加重.6例CEA增高者,2例恢复正常,2例下降,2例无变化.2例手术后活检示瘤体内见凝固坏死,血管闭寒,癌细胞变性,纤维增生本组无穿刺所致并发症.5例次注药时感胀痛加重感,数小时后渐减轻消失及15例次诉上腹灼热感.6例次发热(37.5℃~38.2℃),1d~3d自愈.3例次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无急性胰腺炎表现,未治自愈.结论本法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浆miR-155表达量,评价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2例胰腺癌、61例慢性胰腺炎(CP)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标本,抽提血浆RNA,应用实时PCR检测miR-155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miR-155表达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胰腺癌、CP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miR-155表达量分别为5.41±3.14、2.59±2.49和0.77±1.17,胰腺癌血浆miR-155表达量显著高于CP及正常对照组(P<0.01).胰腺癌血浆miR-155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323,P=0.01).经ROC分析,胰腺癌对正常对照组的AUC为0.943(95%CI0.902~0.9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83.3%;胰腺癌对CP的AUC为0.762(95%CI0.678~0.84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5%和73.8%;胰腺癌对正常对照组+CP组的AUC为0.829(95%CI0.767~0.8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9%和84.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miR-155表达量显著升高,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US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其评估肿瘤特征的价值.方法以126例经病理确诊并在确诊前半月内先后接受EUS、US、CT检查的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三种成像方法及EUS对于不同类型胰腺癌的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或u检验评估这些检查结果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EUS诊断胰腺癌准确性较US高,尤其对于小胰腺癌准确性更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US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与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联合应用EUS及CT检查,则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大为提高,与单独应用US、EUS或CT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US与CT显示肿瘤间接征象的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US对于胰腺癌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尤其对于怀疑为小胰腺癌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联合应用EUS和CT检查胰腺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前,肺癌的发展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协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和准确的临床分型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实验室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就酶学检查在肺癌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Mr72000Ⅳ型胶原酶(MMP_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MMP_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患者30例伴肝硬变,4例无肝硬变,其中24例肝癌突破包膜向周围肝组织侵袭性生长、门静脉癌栓形成或形成转移灶,10例肝癌包膜完整.结果呈侵袭性生长的24例肝癌中16例癌细胞MMP_2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包膜完整的10例肝癌中仅有2例MMP_2mRNA表达阳性.侵袭性生长的肝癌24例中18例MMP_2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而包膜完整的肝癌10例中仅3例MMP_2表达阳性,向外突出生长的肝癌细胞MMP_2表达阳性,转移组肝癌(发生门静脉癌栓或转移)MMP_2阳性率(833%,15/18)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肝癌MMP_2阳性率(375%,6/16)(P<001).结论由肝癌细胞产生的MMP_2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K-rag基因第12、13密码子突变,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54例以及健康志愿者33例.抽取全部实验者外周血标本,抽提循环中的DNA,应用肽核酸钳制实时定量PCR法检测K-rag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54名胰腺癌患者中,40例(74.1%)外周血标本可检测出K-ras基因第12或13密码子突变.33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无一例检出K-ras基因突变.外周血中K-ras基因的突变与患者年龄、淋巴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CA19-9水平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肽核酸钳制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敏感性高.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检出提示肿瘤具有高侵袭性,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消化系恶性肿瘤11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胰腺癌21例,胃癌29例,大肠癌27例,其他消化系恶性肿瘤17例,以及同期良性消化系疾病56例,应用RIA或ELISA法检测血清CEA,AFP,SF,β2MG,CA199及CA50水平.由实验室参考药盒厂家提供的正常值及实验室所做的正常人群均值,确立各项检测正常上限值,样品超过界值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肝癌组以AFP敏感度最高(680%),联合SF和CA199可提高至920%.胰腺癌组CA199最敏感(762%).应用CA199,SF和CA50联合检测,敏感度可达857%和952%.对胃癌和大肠癌,即使6项联合也不足80%.结论联合检测对肝癌和胰腺癌可明显提高阳性率,但对胃癌及大肠癌仅起部分辅助作用.联合检测既提高灵敏度,也降低特异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