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及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三氯化铝(Al Cl3)显色,在411 nm处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水解-HPLC法同时测定胡颓子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Ultimate KAQ-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0056~0.028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9%,RSD=1.89%(n=9)。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质量浓度分别在9.91~59.46μg/ml(r=0.9999)、46.6~372.8μg/ml(r=0.9998)、0.99~19.8μg/ml(r=0.9998)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7%,101.21%,97.62%(RSD均小于2%,n=6)。胡颓子叶样品中总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为11.94,0.34,1.89,0.03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胡颓子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烈香杜鹃不同药用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有量。方法烈香杜鹃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0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50∶50);体积流量1.0m 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烈香杜鹃花、叶和嫩枝中的金丝桃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在0.061 2~1.224μg(r=0.999 8)、0.052 6~1.052μg(r=0.999 9)、0.010 5~0.210μg(r=0.999 6)和0.020 6~0.412μg(r=0.999 4)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为2.3%)、98.6%(RSD为2.8%)、95.7%(RSD为1.3)、97.1%(RSD为2.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而且烈香杜鹃嫩枝中不仅槲皮素的含有量较高,同时也存在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急性子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HPLC测定急性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55∶45),检测波长365 nm,柱温30℃,流速1.0 mL· min-1.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1 2~0.5560(r=0.9994),0.007 711 ~0.023 23(r =0.999 4),0.006 69~0.033 45 μg(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RSD 1.3%,n=6),97.3%(RSD 1.7%,n=6),97.6% (RSD 1.6%,n=6).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沙棘黄酮粉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沙棘黄酮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加入适量盐酸75℃水浴水解,将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柱作为固定相;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40~24.26、4.87~11.36、36.20~84.4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60%、98.27%、98.66%,RSD分别为0.26%、1.01%、0.2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可用于沙棘黄酮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急性子中总黄酮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柱(4.6?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55:45);检测波长365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12~0.5560(r=0.9994)、0.007711~0.02323(r=0.9994)及0.00669~0.03345μg(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 (RSD=1.3%,n=6)、97.3% (RSD=1.7%,n=6)和97.6% (RSD=1.6%,n=6)。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急性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的高 效液相测定方法,并比较其水解前后5 种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 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0.2%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 测波长:360 nm。结果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均大于0.999 6,未水解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0%~101.2%;水解 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98.66%,两样品的RSD < 3.2%,在24 h 内稳定性良好,经水解处理后,槲 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 种成分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软坚清脉颗粒的 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戴红  向阳 《中医药学刊》2010,(7):1529-1531
目的:建立高良姜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浓度线性范围0.962-24.05μg/mL,r=0.99994;山柰素浓度线性范围1.008-25.2μg/mL,r=0.99990;异鼠李素浓度线性范围0.983-24.575μg/mL,r=0.99996,样品平均回收率为槲皮素97.97%,RSD=1.59%(n=6);山柰素97.35%,RSD=1.86%(n=6);异鼠李素98.11%,RSD=2.3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中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ep-Park-C18固相萃取小柱对银杏叶提取物样品进行处理,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芦丁、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定量限分别为20、6、5、5 mg/mL,芦丁、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在14~198、15~205、3~40.3~41 mg/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3.7%~104.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小于2%、3%.结论 方法简单、准确,为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HPLC同时测定肝尔舒微丸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肝尔舒微丸中的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ederaODS-2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0.4%磷酸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分别在0.042 8~0.428,0.003 49~0.034 9,0.041 8~0.41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8,0.999 1,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槲皮素99.88%,RSD 0.77%(n=6);山奈素为99.44%,RSD 1.2%;异鼠李素为97.50%,RSD 1.5%(n=6)。结论:该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肝尔舒微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丁林芬  郭亚东  吴兴德  马银海 《中成药》2010,32(12):2184-218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珠菜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含0.4%的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17:83~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结果:槲皮素和山柰酚分别在0.0057~0.114 μg(r=0.9999),0.0059~0.118 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3%(RSD=1.12%),97.2%(RSD=1.94%).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分离度好,适合珍珠菜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