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除术 (SPR)可解除肢体痉挛 ,改善肢体功能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4] ,但对上肢痉挛进行颈神经后根切除术报告不多。1993年 8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院对 12例上肢痉挛为主的脑瘫 ,行 SPR和软组织矫形手术 ,经 10个月至 7年的随访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9~2 5岁 ,平均 10 .6岁。 12例均为纯上肢痉挛或以上肢痉挛为主的患者。其中双侧上肢痉挛 5例 ,单侧痉挛 7例 ,右侧 4例左侧 3例 ;脑瘫 8例、脑外伤后遗症 3例、家族性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 1例…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伤残综合征。是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病变 ,可引起神经、肌肉功能缺陷及其他一些脑功能障碍。其中痉挛性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采用的物理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矫形外科治疗 ,由于没能稳定而有效地解除痉挛 ,长期以来临床疗效不理想。Fasano和Peacock分别创立和改进成型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 teriorRhizotomy ,SPR) [1] ,是根据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原理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术式。我院自 199…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简称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脑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 ,尚不能控制其发生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问题 ,还有社会问题 ,故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脑瘫发生于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短期内的非进行性脑损害〔1〕,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非可逆性 ,目前尚不能进行病因学治疗。当损伤脑皮质及脑部下行性传导通路后 ,对γ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 ,造成γ运动纤维兴奋性增强引起肌梭的敏感性增加 ,产生异常放电 ,通…  相似文献   

4.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手术配合赵洁岳迎新侯敏张芹(附属医院手术室,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痉挛性瘫痪;手术治疗近年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肢体痉挛性瘫痪,有效率显著提高。我院1993年11月至199...  相似文献   

5.
脑瘫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失去或缺乏部分或全部对脊髓神经控制能力引起的。其原因有先天与后天两大类: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亦不少见,多为早产儿,体重不足者。后天性是胎生期或围产期中发生风疹病毒感染,创伤,早产和缺氧等原因较为多见。若大脑皮质受损,尤以运动区受损...  相似文献   

6.
在医学进步的21世纪,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脑性瘫痪的患病率却有所升高。目前尚不能控制其发生,不能对其行病因学治疗,传统的康复、药物、矫形手术等治疗均不能有效解除痉挛,且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由徐林引入我国后,不断完善。近年来,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后行康复等治疗逐渐成为国内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首选方案。SPR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完善给广大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7.
王秋根  吴岳嵩  年申生 《上海医学》1999,22(10):636-638
近年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作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已在临床上应用[1~6],由于脑瘫患儿的术前情况较为复杂,且有些术前情况直接影响术后的功能恢复,我们回顾了1993年8月~1997年7月接受过SPR手术216例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6例,男126例,女8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32岁,平均9岁。全部患者均为痉挛型脑瘫,躯干正常,无脊柱侧弯及髋脱位,智力接近正常,均可配合术前后功能训练。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平面,不同神经后…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治疗痉挛性脑瘫所致双下肢痉挛 ,降低肌张力 ,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方法 (即SPR手术 )。结果 :应用SPR手术治疗 40例近期优良率 95 %。结论 :证实SPR手术有解除肌肉痉挛 ,降低肌张力作用 ,能为术后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强调应严格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根据20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术前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独立行走)、中度(扶持下行走)和重度(不能行走)3组,均施行SPR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有随访的172例,观察痉挛解除情况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1例轻度患者中有45例能单腿站立,占63.4%。74例中度患者中有32例能在室内脱手行走,占43.2%。27例重度患者中有8例能扶持下行走,占29.6%。结论:SPR可有效地治疗痉挛性脑瘫  相似文献   

10.
11.
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痉挛性脑瘫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通过临床解剖及采用“神经刺激仪”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 术后3-24个月随访全部病例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无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结论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理想手术,但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Fasan首先报道采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解除脑瘫痉挛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开展,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23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SPR治疗,术后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经过跟踪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9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SPR术.结果 39例患者术后肢体痉挛程度降低Ⅱ级15例,降低Ⅰ级24例;肌张力降低Ⅱ级20例,降低Ⅰ级19例.随访:痉挛缓解率为94%,步态功能改善率93%.结论 SPR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后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09例以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行L2-S1SPR后的观察和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出现9例(4.3%)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骨盆倾斜并发症,癫痫发作和脊柱前突增加。其他并发症有高热,血尿、脑脊液漏、腹胀痛和腿乏力等。结论:SPR能有效地解除痉挛,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卢一生  邬春虎 《浙江医学》1997,19(5):262-263,265
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下肢痉挛性脑瘫132例,术后随访(6 ̄28个月,平均11个月)95例,痉挛解除优良率95.8%,功能改善优良率82.1%,文中论述了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要点,并讨论了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陆生林 《医学综述》2002,8(7):422-42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 ,痉挛性瘫痪是脑瘫中最常见的一种 ,以往的治疗包括中医针刺 ,软组织松解 ,神经肌支切断、关节融合等 ,由于不能有效解除痉挛 ,疗效十分有限。 1978年Fasano[1 ] 首先报道采用电刺激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 zotomy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国内徐林等[2 ] 1991年首次报道改进手术及电刺激方法 ,以后该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 ,具体手术方法不断改进 ,目前已成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主流。现将SPR…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既往常规采用肢体矫形手术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肯定。本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23例,平均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讨论了本手术的机理、方法、术中电刺激法及手术适应症和禁忌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6例痉挛性脑瘫选择行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患儿家长心理。教会患者术前适应性训练,包括床上大小便训练与肢体活动训练,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功能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儿术后无一例手术并发症,肢体痉挛明显解除,运动功能改善。结论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能减轻脑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