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危人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萧树东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37-938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糜烂 (出血 )性胃炎 ,常发生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这类患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往往提示病情非常严重。因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在休克、创伤、烧伤、脑外伤、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严重感染等应激情况下 ,患者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即可出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和 或溃疡。内镜检查显示其发生率可达 10 0 % ,但发生大出血者仅占 2 %~ 10 %。多数胃粘膜病损可在 7~ 14d内消失 ;如果糜烂等病变持续 ,则可出现大出血。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 ,以胃粘膜血流减少最为重要。由于胃粘膜缺血 ,可致胃粘膜屏…  相似文献   

2.
高危人群是最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核心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是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我国HIV/AIDS者中绝大部分来自高危人群,因此,了解该人群的环境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为改变他们高危的行为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建立起安全行为的防线,乃是控制其流行最有效的办法。现将我国高危人群AIDS的预防干预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足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方法:由广外大街站选取辖区内50例血压在正常高值及临界高血压患者,且未服用降压药物,列为高血压高危人群,有计划的进行行为干预活动,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高危人群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通过1年的行为干预,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高血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及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计分法预测DF可能发生的高危人群,本文210例患者危险因子计分均〉10分,纳入DF高危人群。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足部保健、足部按摩等干预。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防治,观察组发生DF的人数和DF高危人群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控制良好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及综合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发现DF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DF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减少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华丽 《当代医学》2016,(7):163-164
目的 在各大社区开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疾病检查,减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和机率.方法 医疗卫生站开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体检排查中,主要采用糖尿病风险筛查技术进行检测,排查出糖尿病高危人群为86例.对登记在册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施行健康管理的干预措施,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健康管理.最后,对比分析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实行健康管理前后的身体、血糖指标情况.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餐前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糖蛋白指标分别为(5.4±0.3)mmol/L、(5.6±1.4)mmol/L、(5.25±0.31)%,各情况与管理前对比,都有明显的好转,糖尿病高危人群各个阶段的血糖指数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得到稳定地控制.结论 在各个社区的医疗卫生站开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能起到预防和遏制糖尿病发生概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方法 成立高危行为干预组,开展外展服务,利用各种方法 和技巧深入暗娼人群的服务场所,为她们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医疗咨询和预防服务.结果 通过5年来对9904人次暗娼人群进行多种多样的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月均干预覆盖率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71.5%上升到2015年的97.5%;艾滋病检测人数由2011年的115人提高到2015年的269人;年度累计检测率由2011年的41.1%提高到2015年的83.3%;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11年的63.3%提高到2015年的97.3%.结论 通过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可有效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问题:对于糖耐量减低者。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ILS)或二甲双胍加推荐的标准生活方式干预。是否可以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或促进代谢综合征的缓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意义。方法: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1000名,采用健康管理技术,对该人群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干预及健康管理。对被观察者主要体检指标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社区干预及健康管理,居民的能量摄入、体重、血压、血清胆固醇、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升高,糖尿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管理,可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晓莉 《吉林医学》2012,(10):2209-2210
目的:研究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足高危人群患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对123例糖尿病足高危住院患者通过分析高危因素,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足部护理干预。结果:97%以上的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能减少和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结论:对糖尿病足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了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及截肢率。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9%~7.0%[1].易发生脱位的高危人群有:高龄、肥胖、患髋有手术史等患者.2007年11月~2009年7月我院针对3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制定并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原有的生活方式,试验组进行不同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测定2年后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在干预后降低(P〈0.05),对照组没有差异;普通饮食加运动组和强化饮食加运动组在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前后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运动组和没有进行干预组改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病和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不良行为、控制血压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对慢病科门诊建立160份档案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我国高血压病-按国家标准分级),其中高血压病98例、高危人群62例,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变明显,获得终末评价指标的血压下降显著。结论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慢性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高危人群(BMI≥25)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136名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68名)和观察组(68名),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与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整体调查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人群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日有效运动热量消耗增多、有效运动次数增加,有效运动时间显著增加,BMI和腰围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提高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可以促使他们长期坚持有效运动,降低BMI、腰围,达到降低有害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社区的全体居民,为了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可将社区居民分为四类;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病人家属及照顾者。其中,对于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卫生保健知识,患病人群,则可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疾病教育,病人家属及照顾者,教育内容为提高其对家庭护理的信念。而对于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社区高危人群,主要是指那些本身存在某些致病的生物因素、不良行为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而目前尚健康,没有发病的人群。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胃癌、乳腺癌家族使者;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者;严重贫血,白细胞减少者,严重肥胖或消瘦者,工作强度过大或工作压力过大者等。因为高危人群存在着潜在的致病因素却不发病,因此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掌控性,对于这类人群,早期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积极干预,使他们由亚健康人群转归为健康人群,具有重大的医学意义,现将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1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应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者,应教育他们适当运动,体重过胖者要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严格控制体重,吸烟、饮酒者应戒烟、戒酒,血压值控制在120/90mmg以下,定时监测血压,血压在临界值或偏高者应及时干预,以防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教育他们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定时监测血糖,对糖耐量异常而血糖尚正常者,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时干预,防止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人群,应教育他们对冠心病知识知晓,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诊断;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教育她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做好自查,每年定时做乳腺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在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对常宁瑶族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各生化指标. 结果 常宁瑶族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平均水平为16.5%;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经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减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CP对于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具有明显地降低血压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廖林英  罗莹  蒋蓉芝 《广西医学》2014,(12):1825-1827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葡萄糖调节受损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1~6月对梧州市东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3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血糖筛查,对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7.8 mmol/L的62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结果通过一年的社区干预,62例糖调节受损的糖尿病高危者中的59例(95%)空腹血糖降到正常、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居民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6.77%,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到9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糖调节受损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值,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身体状况,为预防高血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德胜社区166名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建档,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行为指导等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2008年至2009年1年的干预,干预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由(1.92±1.41)mmol/L、(5.23±0.98)mmol/L和(3.75±0.93)mmol/L下降至干预后的(1.36±0.95)mmol/L、(4.83±1.16)mmol/L和(3.12±0.84)mmol/L。现存危险因素中的膳食高盐、低钾、低钙、缺乏体力运动和长期精神紧张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35.5%、60.2%和32.5%下降至干预后的24.1%、45.2%和15.1%。高血压平均知识知晓率从54.8%上升至82.5%。血压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干预,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以来,四平市按照省相关要求和部署,开展了包括各类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的一系列高危人群干预活动,2006年开始探索在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累计覆盖近300人的目标人群。本文介绍了四平市MSM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现状,初步探讨了MSM人群干预工作对策,以有效开展MSM人群干预工作,减少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