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及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43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显示内膜破口;内膜钙化斑块内移16例;附壁血栓12例,25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8例重要脏器动脉起自假腔,胸腔积液22例,心包积液6例;7例壁内血肿病例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5mm,平扫血肿CT值45~71HU,增强后7例可见多发点状渗漏,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胸腔积液4例,内膜钙化内移2例。结论:MS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7例MS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8(平均47.3)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胸背痛30例,伴上腹痛21例,胸闷、气急19例,伴胸腔积液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SGI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64排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全部能辨别真假腔,按De-BaKey分型属于Ⅰ型17例,Ⅱ型1例,Ⅲ型22例。25例显示破口,主动脉弓3大分支或部分分支受累13例,累及腹腔干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累及右肾动脉7例,累及左肾动脉12例,累及髂动脉19例。并发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3例,肺动脉栓塞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破裂来势凶险,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首次出血死亡率约55%,再次出血死亡率约75%。5年死亡率75%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16层螺旋CT的使用有利于动脉瘤尤其是复杂型动脉瘤如夹层、宽颈、梭形及假性动脉瘤的诊疗,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源CTA在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DeBakey I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术前及术后CTA,6例患者的术中DSA资料和CT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术前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上方附近,3例位于主动脉弓部,2例假腔机化,11例均累及胸主动脉及降主动脉,4例累及主动脉弓主要分支;术后CTA复查均很好显示置入支架位置,假腔血栓机化情况,重建主动脉弓及旁路血管显示清晰,其中2例患者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1例主动脉弓部局部出现内漏,其余患者夹层假腔内血栓机化,真腔内径扩大,旁路血管通畅。结论:双源CT主动脉成像在DeBakey I型胸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前后的评价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为39例和42例,超声漏诊率7.14%,破裂口分别为4例和26例,附壁血栓分别为12例和7例。真假腔和内膜分离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血流分隔现象、动脉扩张和管腔内血栓等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IH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按Stanford分型:13例AIH中,A型1例,B型12例。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增厚或不均匀环形增厚≥5.0mm,内壁光滑,增强后未见强化;主动脉粥样硬化9例,其中5例见内膜钙化斑内移,1例见主动脉壁穿透性溃疡;可伴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病变。结论:CT对AI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13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在SGI工作站进行MPR, SSD, MIP及VR等后处理.结果 13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腹主动脉瘤(AAA)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AAA患者,均行SCTA检查,其中16例经手术证实,3例系腔内隔绝术(ESGE)术后随访检查,结果:SCTA在AAA的诊断中,轴位图像准确可靠,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蔽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9MIP)和容积显示(VR)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优势。SCTA可在术前对AAA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结果相符。ESGE术后随访检查,VR和MPR能够显示支架及支架周围情况。SSD和M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SCTA在AAA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陆重元 《山西临床医药》2010,(11):815-815,8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书艳 《临床荟萃》2014,29(11):1254-125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及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采用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疑似为腹主动脉瘤的53例患者进行高浓度碘对比剂血管造影检查,观察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性。观察患者的病变累及部位、类型、大小及范围,并根据腔内隔绝术的要求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测量和分型。结果全部患者中近肾型、肾下型、肾上型分别占11.3%(6/53)、83.0%(44/53)、5.7%(3/53);64排螺旋 CT 检查结果准确率达96.2%,与“金标准”相比,具有相关性(r =0.9983,P <0.05);依据三型五分法,Ⅰ型4例(7.6%,4/53)、ⅡA 型7例(13.2%,7/53)、ⅡB 型5例(9.4%,5/53)、ⅡC 型26例(49.1%,26/53)、Ⅲ型9例(17.0%,9/53)。结论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精确性高的特点,是 AAA 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排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每例患者均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成像等方法后处理,使内膜片、真假腔、破口和再破口、受累分支及主动脉夹层血栓获得良好显示。结果依照DeBakey分型,其中I型43例(35%),II型6例(5%),III型74例(6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覆盖范围大、对小分支显示能力强,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及评估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急症患者治疗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诊为PE患者行MSCTA检查,且全部病例均经随诊证实,其中4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26例患者共分析1146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217支,占12.3%。肺动脉栓塞MSCTA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腔内类圆形、偏心形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管腔完全闭塞,血栓位于管腔中央的轨道征。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结论MSCTA是诊断PE准确、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且可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52例(91.2%)以及高血压48例(84.2%),57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39例,Stanford B型18例,DebakeyⅠ、Ⅱ型27例,DebakeyⅢ型30例;CT血管成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率(χ2=4.940,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以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血压可能为其主要诱发因素,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本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VBD的患者,分析总结CT平扫及CTA资料、临床资料,将 VBD患者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CTA明确诊断为 VBD患者13例,CT平扫可明确诊断为 VBD 10例,CT平扫对VBD诊断的阳性率76.9%(10/13)。CT平扫同时还可发现颅内其他病变。基底动脉测量的直径 CT平扫较 CTA测量结果稍偏大。CTA可清楚显示动脉扩张、迂曲、延长及偏移的情况及程度,可直接测量扩张血管长度、直径。老年组基底动脉(BA)直径、椎动脉(VA)直径、BA高度评分、BA水平移位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脑干压迫征1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结论 CT平扫对 VBD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 VBD的影像学筛查方法之一。CT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 VBD的检查技术。CT平扫联合CTA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VBD 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VBD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与后循环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头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临床高度怀疑动脉瘤患者的头颅MSCTA及DSA影像资料,确诊后经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后复查MSCTA及DSA,确诊病例均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结果:121例患者中动脉瘤患者116例(动脉瘤124个),其中3例患有多发动脉瘤,分别有3、4、4个动脉瘤,MSCTA诊断125个动脉瘤,4个误诊,正确诊断121个,MSCTA检出率为97.6%;DSA诊断123个动脉瘤,误诊3个,漏诊4个,而且MSCTA所发现的动脉瘤中DSA检出率为96.7%,两种方法在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检查具有微创、快速、准确的优点,并发症极少,拥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所在部位、数目、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组织之间关系,可以较为正确的诊断及评估术后所放弹簧栓的位置、形态,能观察动脉瘤是否完全闭塞、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以及动脉瘤颈是否完全栓塞,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