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滑卉坤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727-1727
护理程序是做好整体护理的基础,在《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改变传统单项操作的练习而不考虑、分析小儿的全面情况转化为从护理程序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对患儿的整体评估,提高学生学习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03级大专生1班62人,男16人,女46人。1.2方法1.2.1教学内容根据儿科护理特点选择常见多发病如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蓝光箱的使用及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暖箱使用及护理)、发热小儿的护理(小儿沐浴)等。1.2.2教学方法①精心设计病例:根据理论课内容,以教学大纲设为依据,模拟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2.
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2000年起,大专护理教育开始成为我院护理教育的基本起点,如何探索一条不同于中专,适合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儿科护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是促进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向更深层次转化的一个新研究课题。本文就《儿科护理学》在线网络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应用2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基本做法,并对学生使用《儿科护理学》网络在线教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秀凤  李红赞 《现代护理》2008,14(2):245-246
不断提高《儿科护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是促进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向更深层次转化的一个新研究课题。本文就《儿科护理学》在线网络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应用2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基本做法,并对学生使用《儿科护理学》网络在线教育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儿科护理学授课前、课程结束后及学生完成儿科毕业实习后,我们均要求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或护理小儿,以报告形式写出学生对小儿的认识,称之"小儿观"报告。通过三次分析,我们体会这种形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认识小儿,认识儿科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也提示给我们,实践是护理教学的必由之路。因而我们将书写"小儿观"报告作为儿科护理教学内容之一,为搞好儿科护理教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慕恩  兰琨 《现代护理》1998,4(7):49-50
本文探讨了儿护教学中注意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强化沟通能力的手段,《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儿护综合能力,在于提高学生儿科护理的综合素质,应具有高尚的首先品质,热爱儿童,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丰富的学识,具有与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以适应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最佳护理。我们在85 ̄95级高护生儿护教学中结合儿科特点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普遍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PBL教学法在国外的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得以运用[2]。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院校也进行了PBL教学法的积极探索。临床护理专业课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护士的关键课,传统意义上的临床护理专业课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急救护理学》等[3];这些课程知识体系整体性强,且临床实践联系紧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临床特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践,有效应用护理程序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临床护理专业课如果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PBL教学法的适当应用可提高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帮助[4]。因此,本文就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本专科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 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健康观念的更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护理理念的培养和训练,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关爱教育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儿科心理护理学教师护理理念的更新以及在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心理护理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儿科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项目儿童喂养与膳食为例,将57名学生随机分为两批,进行两轮行动研究,比较两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理论成绩。结果:学生赞同开展服务性学习,且均认为服务性学习效果要优于课堂学习,前后两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批学生在服务性学习组织的满意度和学习任务完成度以及理论答题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开展服务性学习得到了学生认可,行动研究法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服务性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军英  史丽荣  樊海珊 《护理研究》2008,22(12):3279-3281
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各大专院校教师积极开发、运用新科技手段,改进传统的授课方法。《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各年龄段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儿科护理多媒体课件(以下称原课件)主要是文字描述加教师示教,学生主要凭想象去理解、记忆,不能完全体现护理特色。我院护理教师通过对《儿科护理学》部分章节的多媒体课件重新设计(以下称新课件),理论课主要针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护理的内容,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加视频方法进行授课;实践课主要以儿科护理专项技能操作为主^[1],采取临床观摩、教师讲授、示教加视频多媒体课件的方法进行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岗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量性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1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选取201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90名作为观察组,采用岗位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目的抽样招募2013级实习结束本科学生12名采用一对一访谈法进行质性研究。结果:观察组《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质性研究组访谈结果形成三个主题,即岗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核心能力;岗位教学模式儿科护理专科实践不足;优化教学方法,强化专科实践。结论:《儿科护理学》岗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但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50例小儿家庭护理分析大连市儿童医院(116012)王培心,季燕社会护理学是社会医学与护理学交叉的科学,它将为护理理论、护理方法与效果评估提供新的观点,将此理论引向小儿护理中进行探讨与研究,引起儿科护理人员的普遍重视。本文抽样50例小儿家庭护理病例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成人护理专升本《外科护理学新进展》课程考核方式,为提升教学质量及学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级、2013级113名护理专升本学生作为对照组,2014级72名护理专升本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观察组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成人护理专升本《外科护理学进展》课程考核方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终结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随堂测试成绩显著相关(P0.01);观察组学生对本次课程考试改革认可程度较高。结论: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的成人护理专升本《外科护理学等进展》课程考核的方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能教学(也称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技能评价常常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因此,如何公正、有效地评价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改革中十分活跃和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技能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葛莉  李添云  陈钗莺 《护理研究》2006,20(35):3275-3276
[目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儿科护理学》疾病护理内容的组织编排进行改革,以改变临床护理学教学中偏重医疗内容、护理内容相对较少的现状。[方法]以儿科整体护理病历成绩、学生评教反馈和临床带教老师反馈为评价指标对2000级—2002级3届护理本科共233名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对照组为2000级、2001级学生共117名,实验组为2002级116名学生。[结果]儿科整体护理病历各项评价指标中,“评估内容全面准确”“护理措施可行”“计划全面”与“总分”4项评价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教学评教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护士角色,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较好。[结论]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护理专业特色,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护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葛莉李添云  陈钗莺 《护理研究》2006,20(12):3275-3276
[目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儿科护理学》疾病护理内容的组织编排进行改革,以改变临床护理学教学中偏重医疗内容、护理内容相对较少的现状。[方法]以儿科整体护理病历成绩、学生评教反馈和临床带教老师反馈为评价指标对2000级一2002级3届护理本科共233名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对照组为2000级、2001级学生共117名,实验组为2002级116名学生。[结果]儿科整体护理病历各项评价指标中,“评估内容全面准确”“护理措施可行”“计划全面”与“总分”4项评价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教学评教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护士角色,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儿科护理技能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能教学是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的手段,更是衔接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如何改进儿科护理技能教学方法,关系到医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我们的体会是,根据学生层次、素质,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思路,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创设生动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标。1课前准备工作儿科护理技能是一门应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为能力。技能的掌握一般需经过模仿、形成、熟练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使操作连贯、规范化,进而达到熟练。教师应根据总体目标单元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设计明确的、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时间、目标、内容、地点、方法、手段、评价、实验设备配置等。有些护理技能教学直观性强,看似简单,具体操作满意度不高。如一般护理法中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等测量,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测量方法不一样,在幼儿园进行,收效好但费时;更换尿布法、配奶、喂奶、沐浴法、头皮静脉穿刺法等,实验对象为新生儿、小婴儿,取材难,缺乏练习和熟练过程。要使技能教学目标的满意度提高,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方向,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而是面向家庭、社区,这就要求护理教学不只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在讲授《儿科护理学》之前,要求每个学生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自2003年实施本科护理教学改革以来,精神科护理学被整合入"对有心理状态改变服务对象的护理"单元,纳入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提供的《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1]中。实行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每周理论课程结束后即进行2d的相应临床实习。为增强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我院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的优势,课堂  相似文献   

20.
杨冰香  王爱玲  罗丹  邹智杰 《护理研究》2012,26(10):940-942
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自2003年实施本科护理教学改革以来,精神科护理学被整合入"对有心理状态改变服务对象的护理"单元,纳入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提供的《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1]中。实行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每周理论课程结束后即进行2d的相应临床实习。为增强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我院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同步式教学的优势,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