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庄华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59-3160
我科自1998年2月~2005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56例,经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22例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临床报道优良率达70%~90%。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22例,经围手术期呼吸指导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已不再采用既往的消极措施.自Smith-Robinson和Cloward开创前路手术之后,许多学者对减压方法、减压范围和植骨形式做了不少改进,力图减压彻底,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获得骨性愈合[1].我科于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采用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通过精心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前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要预防多种并发症,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39-140
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科自2006年1月以来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9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53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8.2岁。其中颈椎病患者96例,颈椎骨折患者43例,伴高位截瘫患者19例,不全截瘫患者24例。采用ORI-ON、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愈合好。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颈椎前路手术风险大,患者常认为颈椎为手术禁区,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或意外的创伤又使其万分痛苦,以及对疾病预后悲观,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情绪与疾病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1.2气管推移训练及体位练习颈椎前路术中要求患者仰卧,颈部...  相似文献   

7.
陈亚文  辛旭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90-1091
颈椎疾患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颈部解剖部位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我科2004~2007年对3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通过精心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较有效方法。该术式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的和特点,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融合稳定颈椎。但由于颈前部解剖复杂,以及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抽取22例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其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对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措施和相关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准备、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训练、佩戴颈托等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康复锻炼等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结论对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确保手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迅速恢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意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伤科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行颈椎前路直视下减压、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105例。其中颈间盘突出症并脊髓压迫症84例,外伤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1例。手术方式:仰卧位,颈丛麻醉.颈右侧横或斜行切口。气管、食管与颈血管鞘间隙入路。颈椎管探查.减压彻底后.椎间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本组38例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6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总结各种情况的处理措施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3个月后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系统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能提高颈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ical spendylotic myelopathy,CSAL)和颈椎骨折—脱位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caspar和AO颈前路钢板的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10±5.00)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3.26±6.12)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4,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梁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07-208
目的 分析并评价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1例最终死亡.结论 对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评价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1例最终死亡.结论 对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陈晓云 《淮海医药》2004,22(5):407-408
目的 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1例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床上肢体功能锻炼床上排便训练,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发现有无血管、食管及喉返神经损伤.了解四肢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时刻保持颈部制动.施行轴向翻身.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本组病例均获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经前路进行颈椎手术,其手术复杂.风险极大.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颈椎结核的治疗主要是在有效抗结核的基础上行病清术、截瘫患者行减压术、植骨固定术。颈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虽发病率较低,但由于颈椎的位置高、活动度大、稳定性差、术前术后极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变化快,而且病死率高。如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使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将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骨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73例颈椎结核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49-150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经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12例颈椎损伤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手术期,临床症状缓解,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0例颈椎骨折患者行术后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练。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颈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