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病例中,膀胱颈梗阻6例,尿道外口一残留和后尿道为性粘连狭窄各1例,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中,腺体残留3例,血块堵塞和前尿道狭窄各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手术1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55例).70例患者中尿道狭窄29例,膀胱颈尿道口狭窄和/或挛缩23例,膀胱颈尿道水肿3例,前列腺尖部腺体残留5例,BPH复发3例,膀胱逼尿肌无力4例,神经源性功能障碍1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手术治疗60例.结果 6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 9例患者保守药物治疗后排尿困难缓解.膀胱造瘘1例.结论 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尿道狭窄、膀胱颈尿道口狭窄或挛缩及膀胱颈尿道水肿、腺体残留、BPH复发及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及药物治疗是解决BPH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均有病例因并发症需要再一次手术治疗。我院1989~2002年对267例BPH患者行开放手术,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岁。经膀胱前列腺摘除15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7例。术后5~12 d拔除气囊导尿管,近期排尿通畅。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1~6个月。症状起初为排尿困难,有时呈滴沥状,排尿时间延长。残余尿量为60~350 m l,平均90 m l,最大尿流率(Qmax)<10m l/s,患者均行B超、CT、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后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自1998-2004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者38例,以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排尿困难的原因有膀胱颈口狭窄、尿道狭窄、腺体残留或复发、膀胱逼尿肌乏力或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机能障碍。手术治疗37例,成功34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1例保守治疗,排尿困难缓解,3例患者长期留置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尿道狭窄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及术后处理是预防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腔内手术是治疗尿道狭窄或残体残留、前列腺增生复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103例无选择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前列腺重量低于26g者5例,200g以上的巨大前列腺3例。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与前列腺重量无关,而与前列腺病理组织学病变密切相关。排尿刺激症状的病理基础为尿道炎性病变。尿道梗阻症状与前列腺间质增生密切相关,这类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基质结节、腺肌型结节为主。以腺体增生为主病例可表现排尿梗阻相对轻微,但常伴有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发现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肥胖与BPH的流行病学相关性以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拔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多合并心肺部疾病。在大气压、PaO2、SaO,等值均低于平原地区的情况下施行前列腺手术风险较大。我院1991年至2004年收治BPH患者62例,在严格围手术期处理的情况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过顺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敞开腺窝的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TVP)治疗小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采用敞开腺窝的TVP手术方法治疗小BPH56例。比较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PVR)3项指标的变化。结果:56例术后排尿正常,无膀胱出口梗阻(BOO)、尿失禁发生。42例随访3~22个月,平均18个月。IPSS由术前(31.0±2.3)分降至术后(7.5±2.0)分;QOL由术前(4.5±0.4)分降至术后(1.5±0.5)分;PVR由术前(230.0±30.0)ml到术后消失。手术前后3项指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敞开腺窝的TVP是治疗小BPH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梗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和下尿路症状是一组既独立又相关的因素 ,良性前列腺梗阻 (BPO)则反映上述 3因素的交错和重合 ,也是临床治疗的直接目标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增生合并BPO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着重讨论了尿流动力学、前列腺组织学、前列腺及其尿道形态学等改变与BPO关系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男性65岁以后,多数前列腺组织学提示有BPH,但约2/3出现症状,其中仅1/3需要治疗。当前BPH治疗方法颇多,应根据病情及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治疗,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治疗方案按症状评分、尿流年测定、  相似文献   

11.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出血,尿失禁、前列腺窝品狭窄和膀胱无抑制痉挛4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方法:采用窝品周圈深“8”字环扎血管及术皇导尿管牵拉压迫或术中经尿道电切镜电灼术;术中避免损伤胱外括约肌;缝合窝口时不缩紧,保证可容2指大小;术后由骶管内持续注入0.125%布比卡因,结果:采用以上措施经治109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经典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与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告自1972~1997年收治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者22例,以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治疗办法。其中后尿道狭窄10例,尿道内口闭锁3例,后唇瓣膜2例,腺体残留2例,增生复发3例,前列腺癌2例。尿道狭窄是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经冷刀内切开治疗一次成功11例,冷刀内切开失败改开放手术2例,开放手术4例。认为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10例,尿道狭窄9例,膀胱出口梗阻18例。结论 通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术后分析症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尿道接触式激光前列腺术(TULP)、经尿道电极汽化前列腺术(TVP)和民汽化切割前列腺术(TUEVAP)对衣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58例BHP患者采用3种术式,其中行TULP者388例,行TVP进203例,行TUEVAP者167例。结果 患者于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PVR)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辣椒辣素预防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辣椒辣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不稳定膀胱的作用。 方法 BPH拟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组 (B组 ) ,对照组 (C组 )和硬膜外腔注入辣椒辣素组 (D组 ) ,每组 10例。A、B两组分别于术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和 1mmol/L辣椒辣素盐溶液 10 0ml,3 0min后排空。C、D两组分别于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 10ml(C组 )、1mmol/L辣椒辣素 10ml(D组 ) ,比较 4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膀胱稳定性变化。 结果 B、D组患者膀胱稳定性明显增强 ,不稳定膀胱发生例数、持续时间以及冲洗液转清时间和导尿管拔除时间分别少于A、C组 ,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D组患者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剩余尿量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中膀胱容量和最大逼尿肌压力改变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膀胱灌注或硬膜外注入辣椒辣素可以提高逼尿肌稳定性 ,缓解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 ,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结果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14例患者为膀胱出口梗阻,16例为逼尿肌收缩乏力,1例为假性排尿困难,1例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治疗探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切除术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BPH术后再入院患者 10 6例。腺体残留或复发者 4 7例 ,其中TURP术后 4 1例 ,开放术后 6例 ,4 2例再次行TURP ,5例因腺体较大行开放手术 ;尿道狭窄者 32例 ,其中TURP术后 12例 ,开放手术后 2 0例 ,2 7例行经尿道瘢痕组织冷刀内切开术加电切术 ,3例行尿道外口成形术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TURP术后继发出血 11例 ,行经尿道膀胱冲洗加电凝止血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7例 ,2例行膀胱颈环状肌切断术 ,3例自行间断导尿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前列腺癌 6例 ,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3例行姑息性TURP加睾丸切除术 ,2例行睾丸切除术 ;TURP术后尿失禁 2例 ,1例使用阴茎集尿器 ,1例转外院行尿道生物胶原注射缩窄尿道 ;腹壁切口疝 1例 ,行疝修补术。 结果  10 6例患者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诊 6个月~ 15年 ,平均 5年 8个月。效果满意 84例 (86 .6 % ) ;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 ;2例尿道狭窄和 2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失败 ,行耻骨上膀胱造瘘。9例未行手术治疗。 结论 术前准确诊断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三点止血法耻骨上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中的有效止血法。我们自 1986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 ,在 90例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中 ,摘除前列腺前或后 ,在膀胱外前列腺与膀胱颈交界处两侧及联合部 (或在膀胱内 5、7、12点处 )各缝扎1~ 2针 ,以缝扎前列腺两侧动脉及前列腺联合部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在 90例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中应用“三点止血法” ,手术时间 4 0~ 90min ,出血量 96± 8.4ml,冲洗液在术后 30h内转清。结论 膀胱内“三点止血法”简单、便捷 ,优于膀胱外三点止血及常规 5、7点缝扎止血法  相似文献   

19.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1993年8月~1994年8月利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和自行研制的置入器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67例。其中61例一次治疗成功,56例(91.8/)术后立即自行排尿,5例术后1~12周内恢复自主排尿,总有效率91.04%(61/67)。24例随访3个月以上,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从术前28.79±3.79减少到8.92±3.50(P<0.001),最大尿流率从术前1.87±2.81增加到10.17±1.25m1/s(P<0.001),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正在观察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Urgency and urge incontinence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after prostatectomy. Although symptoms ameliorate with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y usually cause significant stress and anxiety to the patient as far as their duration is concerned.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tolterodine in preventing urgency and urge incontinence after catheter removal in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prostatectomy for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Patients and methods: 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due to 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scheduled for prostatectomy, were randomis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14 pts) received tolterodine 2 mg b.i.d starting the day of surgery, while group B patients received no such treatment. Tolterodine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15 days after catheter removal. 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 (IPS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BPH) forms the day before surgery, and three times more, one, fifteen and thirty days after catheter removal. Results: Pre-operative total 1PSS and frequency of urgency/urge incontinence as determined by questions 3 and 4 of the ICS-BPH questionnaire were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groups. Tolterodine was well tolerated and no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 Post-operative IPSS and QoL scor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However, the frequency of urge incontinence both the first day and fifteen days after catheter remov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olterodine group (16.6% vs. 69.2%, p=0.004 and 8.3% vs. 38.4%, p=0.03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olterodine was well tolerated in all patients and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regarding the postoperative urge incontinence. Trials of a larger scale could determine which patients would benefit more, especiall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storag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prior to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