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君  张翼  谢虹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69-187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结果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吻合口瘘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脓胸上下置单根"Y"型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抗感染冲洗治疗与护理,瘘口愈合良好,术后60 d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有效地胸腔冲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是防治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慧琴 《现代保健》2010,(22):102-10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方法 对8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做好口腔护理,实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加强颈部伤口及病情的观察,指导合理饮食.结果 856例患者术后并发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10例.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13年间304例直肠癌低位切除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率为5.6%,发生瘘的平均时间为6.1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艮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cm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性脓胸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972~2003年间手术切除的食管贲门癌4 890例中发生吻合口瘘性脓胸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放置上、下胸管,采用30%乙醇胸腔灌洗加负压吸引治疗,痊愈;25例再次手术,其中2例颈部带血管蒂肌瓣填塞瘘口治愈,23例瘘口缝合后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或大网膜填塞、仅4例死亡;5例因中毒性休克、衰竭,不能再次手术而死亡. 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改进吻合方法、加强术后处理是预防吻合口瘘性脓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1990~2006年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例患者保守治疗,2例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口瘘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保守治疗、修补术、吻合口重建术;改善全身状况,精细的吻合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愈合的条件,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采取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例,占6.1%。其中手工吻合7例、机械吻合3例;死亡1例。结论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后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186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患者84例为颈部吻合组,采用胸腔内吻合的102例患者为胸腔内吻合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颈部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胸腔内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1例,吻合口瘘9例,乳糜胸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颈部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显示,颈部吻合组生存率均高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术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底,患者预后较好,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9.
原怀周 《现代保健》2012,(21):142-143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后消化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病例,加食管一胃或食管一空肠胸内吻合术后,利用B超、X线和美蓝试验胸内消化道瘘的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或二次剖胸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进行充分的脓腔、胃液引流,持续胸腔冲洗,并采用肠内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结果:16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例发生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率为2.5%,其中吻合口瘘1例(0.625%),胃壁瘘3例(1.875%)。4例中有1例经二次开胸手术。患者住院时间22—210d,平均(81.9±7.8)d;消化道瘘闭合时间8-95d,平均(37.6±4.8)d。1例二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P〈0.05)。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一经确诊。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提倡早期行二次开胸手术,同时必须注意充分脓腔引流和适当胸腔冲洗,并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道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例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控制胸腔感染、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以及于瘘口位置放置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方法。结果 5例治愈出院,1例因吻合口瘘破溃入右侧主支气管,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低血氧症,破溃后26 h后死亡。结论对于吻合口瘘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