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3 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 明代薛己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其后,张景岳继承其观点,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相似文献
5.
上期文章“火神派述略”中,谈到火神派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之所以如此,他们是有理论为本的。其核心就是“洞明阴阳之理”,“认证只分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郑钦安语)。火神派首领郑钦安首阐其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 相似文献
6.
案7 石淋 黄某,男,4 4岁。腰痛数年,X线摄片发现右肾盂结石10粒,小如花椒,大如蚕豆,195 8年11月延吴佩衡诊治。腰痛时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而畏寒肢冷。小腹胀痛,小便短涩。饮食欠佳,精神疲乏。舌苔白滑而厚腻,脉沉迟无力。辨为肾脏寒极,水湿不化,内结成 相似文献
7.
案4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安某,女,54岁。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12年。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发作时服药虽可暂时缓解,但经常反复,日益加重,1978年8月来诊:每日阵发性剧咳,痰清稀,量多,头晕心累,气短,昼夜不能平卧。畏寒恶风,面足浮肿,脸色萎黄。舌质淡暗 相似文献
8.
上期医话介绍了火神派两则真寒假热、阴极似阳的治案,现在再介绍两则真热假寒、阳极似阴案例,两相对比,有助于我们体会其辨识寒热真假的功夫。 相似文献
9.
上3期医话介绍了火神派善用附子治病的案例,那确实是“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让我们领略了火神派的风格。其实,最能体现其水平的地方并不在此,而在于对寒热真假证候的辨识上。这主要指假热真寒和假寒真热两种错综复杂、疑似难辨的局面,那才是关键时刻,所谓识见不明,“误用即死”的最紧要处。陈修园言之凿凿:“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火神派各家在这方面都有一套辨识寒热真假的功夫,常能在一派热象中辨出真寒,在一派寒象中辨出真热,力排众议,扶危救逆,力挽狂澜,演绎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精彩案例,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光医案 王德光,生于1924年,主任中医师,黑龙江省名医,曾任牡丹江市中医院顾问等职,对附子、乌头等温热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久煎后虽然毒性大减,但疗效电随之降低。王氏应用乌、附治疗痹证的经验是:先由中等量(指《药典》规定之量,常用附子10g,乌头5g)开始,如无效,可将剂量逐渐加至附子20g,乌头10g。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20-28日,笔者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存悌老师一道,应香港中医骨伤学会黄杰理事长及同仁们的邀请,进行了为期8天的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讲学与临床经验交流。香港中医界同仁们的言谈举止,他们对中医传统精华经验之继承及工作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为纯阳之品,走而不守,通十二经络,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为回阳救逆之要药[1].附子作为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受到古今众多名医推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具有强心、升血压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扩血管、抗休克、抗炎、抗缺氧、镇静、镇痛,增强β—受体、CAMP系统反应性等功效.由于药性特殊,常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形成某些善用附子的学派. 相似文献
17.
18.
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认为,当今"火神派真的火了,不仅火了,而且这火有点过度。"这把火神之火如今越烧越旺,成为现今中医界的一种时尚。"也有人称火神派已成"显学",这些看法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以郑寿全为代表的“火神派”,重视阳气,以重用附子、干姜(或炮姜)、桂枝(或肉桂)著称,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他临证不仅用附、姜起大证、重证,而且不断地扩大治疗范围,其鼻祖郑钦安认为“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并且推崇“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笔者近年在临证中亦有点滴心得,今总结一二,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