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在灾害救援医疗中如何迅速、高效地实施现场救援.方法 通过总结本院参加5·12汶川地震现场救援的工作经验,分析医院提高灾害救援能力的措施.结果 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实施,本院顺利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工作,提高了本院应急救灾的综合能力.结论 完善的医疗应急预案、医疗队的及时组建和积极的现场救援是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玉树地震应急管理对汶川经验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比较,验证汶川经验,论证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进步与缺陷,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证据。方法通过从官方网站与媒体网络收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相关数据和资料,以玉树地震数据和资料为基数,汶川地震为对照.对地震灾情和应急管理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玉树地震紧急救援借鉴汶川救援经验;玉树应急响应更为迅速,应急救援更为高效、科学和制度化,恢复重建更为科学有序;但应急管理的预防和预警两个阶段尚无明显改观。结论汶川经验在玉树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验证。通过玉树与汶川地震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地震应急管理的预防与预警两个阶段仍有待开展与加强,响应与恢复重建两个阶段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但依然存在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从地震医疗救援的角度看应急医疗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工作作观察性的研究。结果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了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伤员转运、临时救治和临时病房的伤员治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结论以医疗机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常备应急救援医疗队,在详细灾难医疗救援预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关系到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成败;应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分类,危重伤员现场抢救,大多数伤员应该在充分补充液体、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疏散至邻近或远离灾区的医院;医疗队可以在灾区附近的医护力量较弱的中小医院组建临时病房,扩大伤员的收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探讨其急性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地震救援官兵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地震救援官兵五种应激反应中,认知改变最重,生理反应次之,病理改变最轻。②地震救援官兵在难以决定、注意力减退、记忆缺失和疑惑症状上得分较高(>0.25),精神症状得分最低。③地震救援官兵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得分较高(>17.00),地震救援官兵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最少,总的来说,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积极应对得分。④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总反应指数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震救援官兵最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是认知改变和生理反应。军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应对急性应激反应。危机干预策略的重点是官兵的认知改变和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总结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教训,指出汶川地震救援对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医学生进行灾害救援意识教育,强化灾害救援技能训练,实施灾害救援管理教育,加强灾害卫生防疫和心理疏导技能训练,使医学生成为既能适应平时医疗卫生防治、又能适应各种应急救援的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总结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教训,指出汶川地震救援对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医学生进行灾害救援意识教育,强化灾害救援技能训练,实施灾害救援管理教育,加强灾害卫生防疫和心理疏导技能训练,使医学生成为既能适应平时医疗卫生防治、又能适应各种应急救援的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误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地震对人类危害巨大,其主要特点是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急需派遣大量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 其伤员在地域分布、挖掘、抢救及伤病种类等方面都有特殊性,对医疗救援要求高,并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 医学问题。文章探讨了地震医疗救援的特点和以往地震医疗救援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8.
速读     
关注汶川灾区医疗救援实现全覆盖截至5月18日零时,卫生部派遣的医疗救治队伍已经覆盖到汶川地震灾区的每一个县、乡,实现了医疗救治全覆盖。与此同时,地震灾区的防疫工作也已展开。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卫生部统一部署的地震灾区医疗救援行动立即启动,在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由全国各地医院  相似文献   

9.
鄢涛  王森  姜伟  赵鲁平  张标  潭鸿  刘建英  胡壮俐  邓艳华 《海南医学》2013,24(19):2853-2854
目的 分析“4.20”芦山地震中德阳地区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过程,探讨灾难救援中应急预案应用和防范地震伤害的措施.方法 收集了本院在2013年4月20~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他们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和救治方法.结果 25例伤员中,皮肤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P<0.05);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5).伤员发生在在震后第1天最多;20~45岁年龄组伤员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和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高效的指挥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作为战区最高等级医院和国家级救援医疗队,成都军区总医院(下称“成都军总”)参与了此次地震医疗救援。“既是医疗救治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院长沈毅如此看待此次救援。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难伤员检伤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渝  李初民  王放 《重庆医学》2008,37(21):2403-2404
目的 根据地震灾难伤员救援特点,利用信息化检伤分类,加快地震伤员救援.方法 从实际地震伤员检伤分类标准和分类方式出发,设计PDA地震灾难检伤分类系统.结果 地震灾难检伤分类系统加快了治疗进程,更多地挽救了伤员生命.结论 地震灾难检伤分类系统能有效提高地震救治工作效率,为重大灾难信息化检伤分类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强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预案认识,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方法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回顾与反思。结果对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特点进行了归纳描述与思考。结论建立应急卫勤预案,及时调整方案与实施流程,合理调配卫勤力量,科学实施卫生防疫是震灾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作为战区最高等级医院和国家级救援医疗队,成都军区总医院(下称"成都军总")参与了此次地震医疗救援."既是医疗救治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院长沈毅如此看待此次救援.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玉树的里氏7.1级地震是世界最高海拔居民区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24h内有10万余名救援人员急速进入了平均海拔4000m灾区,随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援行动,结果出现了很高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及个别死亡,形成了“救援救援者”的局面。青藏高原是地震频发区,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再发生.我们通过对高原震区及灾后重建的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地医疗队陆路转运地震山区大量伤病员的工作经验。方法对连续1周时间在彝良地震灾区应用医疗急救技能转运36名伤病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 36名伤病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标医院;我队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自救,顺利返回。结论以能力较强的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护士以及120急救专职驾驶员组成的外地医疗队赶赴地震灾区,能够正确运用急救转运的医疗技能,及时、安全地完成大量伤病员的陆路转运救援任务。紧急组建的外地医疗队应尽可能更全面地快速了解灾区情况,增强在恶劣环境下的自救能力,力求提供更为充分的后勤补充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震救援中在帐篷内对伤员施行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方法. 方法 对2000余例地震救援中帐篷内手术根据伤员情况采用局部麻醉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未能施行常规监测. 结果 几乎所有伤员均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未出现严重麻醉意外,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 结论 地震救援中帐篷内手术局部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式,且麻醉用药量应较常规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7.
白银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1):978-979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难频频发生,区域性地震、火灾、水灾、恐怖事件、化学工厂毒物泄露、特大交通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超出事故发生区域的医学急救资源的最大负荷能力。外来力量参与实施救援,大大降低了灾难带来的伤害程度。部队参加救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并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与近10年内发生在沿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特大地震的成功救治策略,为抗震救灾及有效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查阅文献与现场收集并总结分析近10年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与的沿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的大地震的成功抗震救灾经验与策略。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该地区的医疗救援大后方,当地震发生后积极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参与救援,现场积极救援的同时及时妥善转运与处理各种伤病员。在院内统一指挥协调,预留床位,储备救援物资,对转运来的伤病员实施了及时的救治与护理,在院死亡率为0,使地震造成的创伤减至最小。结论应根据地震特征采取恰当科学的救治措施。医疗救援后应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同时经常演练救援方案,常抓不懈,做到无险预备,有险能积极应对。并牵头组织区域内民众以不同形式学习抗震救灾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其防灾救灾素质。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救援武警官兵心理应激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地震救援武警官兵的心理应激特点.方法 地震后11 d,使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已返回驻地轮休的官兵(救援返回组)和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持续救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救援返回组在PSET问卷的10个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持续救援组.救援返回组在身心疲惫、警觉性增高、灾难性场景浮现等得分较高,持续救援组则在警觉性增高、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等得分较高.②持续救援组PEST问卷总分≥70分的比例为6.16%,显著高于救援返回组(2.50%).结论 救援返回官兵的心理应激程度低于仍在一线救援的官兵,但救援返回的大多数官兵仍存在一些应激症状,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安定繁荣,而现实救援状况不容乐观,除组织管理暴露出的不足外,缺乏大型、系统的医疗救援装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12·26印尼海啸和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都充分说明了医疗应急救治的重要性~([1])。移动医院对提高国家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改变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尤其是提高卫生应急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