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海马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建立局灶性脑IRI大鼠模型)和七氟醚组(脑IRI模型+七氟醚吸入治疗),每组各10只。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神经元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试剂盒法检测海马ATP酶活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M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结构完整,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胞体萎缩,染色质浓缩并聚集在细胞核边缘,七氟醚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和PKA阳性表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PKA、CREB、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通过激活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来促进脑IRI大鼠海马神经元的ATP酶活性,进一步改善脑IR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通过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REB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药物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但不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P0.05);CREB的表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井穴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保护神经元,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每组14只。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按照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模型,所有大鼠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评估,运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pCREB、PICK1及Glu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评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平台搜索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减少(P0.01),平台搜索次数增加(P0.05,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尼氏染色光镜下,模型组、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损害较模型组轻。(3)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GluR2蛋白表达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PICK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P0.01,P0.05)、GluR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P0.01),PICK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在以上蛋白表达上无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效果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相当。上调海马组织内pCREB、GluR2蛋白,下调PICK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的部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海洛因依赖SD大鼠杏仁核及海马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12在贵阳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海洛因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海洛因(纯度61.48%,贵州省公安厅提供)。海洛因依赖组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2次/d,连续9d皮下注射海洛因。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天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杏仁和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杏仁和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吸光度值。结果:纳入大鼠20只,实验组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有1只死亡,另外随机选取大鼠补充,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20只。①SABC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海洛因依赖组大鼠杏仁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多[(7.69±0.86),(6.66±1.23),P<0.05]。②两组大鼠杏仁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接近,差异无显著性[(215.56±4.17),(215.23±1.68),P>0.05]。③海洛因依赖组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18.84±2.54),(222.27±2.67),P<0.05]。④两组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阳性细胞数接近,差异无显著性[(17.34±1.90),(17.66±1.53),P>0.05]。结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杏仁核及海马的表达增强,提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参与海洛因依赖的形成,可能与成瘾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区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 ACh R)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均1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参照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共7d,每次30min。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测大鼠海马区α7n Ach R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α7n ACh R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游泳速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CA1区α7n ACh 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整个海马区α7n ACh R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加重;与模型组相比,电针上调海马区CA1区α7n ACh 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整个海马区α7n ACh R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结论:电针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α7n ACh 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大椎穴促进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模型。电针组造模后第二天开始行百会、大椎穴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共28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及磷酸化酪氨酸激酶A(phosphorylated-tyrosine kinase A,p-Trk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标志物NeuN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海马神经元标志物Neu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WB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GF和p-TrkA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而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NGF和p-TrkA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增加(P0.01),各组间TrkA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电针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激活NGF/TrkA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夏猛  武丽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390-4392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天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变化。结果:海马CREB1 mRNA表达变化,21、28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通过上调海马CREB1 mRNA表达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Rho 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Rho 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 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d。各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的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周游泳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与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研究8周游泳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8周游泳训练对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中cGMP、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①Morris水迷宫的测试表明,8周游泳训练后,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有一定提高。②与安静组相比,8周游泳训练使大鼠海马cAMP水平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cAMP/cGMP比值显著性增高(P<0.05),同时,前额叶皮质cAMP与cAMP/cGMP比值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8周的游泳训练在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同时伴有海马、前额叶皮质cAMP含量与cAMP/cGMP比值的变化,从而部分揭示了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应用电针刺激后c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方法4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只。模型组与电针组采用Aβ25-35建立AD模型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模型组未给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双侧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4组均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与空间探索能力,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海马cAM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5-羟色胺1A受体、蛋白激酶A与p-CRE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总Tau蛋白表达水平及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5-羟色胺1A受体、蛋白激酶A及p-CREB水平增高(P〈0.05),丙二醛、总Tau蛋白、pTau—Ser396、c—los蛋白水平降低(P〈0.05);电针组总Tau蛋白、c—los及PK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空间探索能力,可能是通过拮抗c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异常改变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衰老大鼠记忆行为、自由基含量和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特征以及衰老所致记忆减退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青年和老年组各2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测量大鼠空间记忆水平,分光光度计测量海马组织蛋白质的含量;巴比妥酸还原法测定海马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形态;体视学分析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结果:较之青年大鼠,衰老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延长(38与12s,t=8.04,P<0.01);跨平台次数的百分比减少(50%与82%,t=10.17,P<0.05)。海马脂质过氧化物(146.2与178.4nmol/g,t=5.61,P<0.01)、组织总蛋白(127.9与168.8μg比较,t=8.25,P<0.01)和非水溶性蛋白(21.1与34.3μg比较,t=9.53,P<0.01)的含量增高;海马CA1区250μm锥体细胞的数量(51.9与40.7个比较,t=6.55,P<0.01)、核仁体积(5.34与4.02μm3,t=7.71,P<0.01)、粗面内质网面密度(1.47与0.94μm2/μm3,t=6.55,P<0.01)减少。结论: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退行性变化是衰老致记忆减退的原因之一,而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导致锥体细胞变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V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纯种雄性Wistar大白鼠49只,体质量220~280 g(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干预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VD模型组(n=40).用避暗试验测定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手术7 d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将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36只V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及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动物,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g、银杏叶提取物100,150,200 mg/kg灌胃10 d后,再用明、暗箱装置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了各组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GBE对VD大鼠避暗试验的影响.②CA1区胆碱能纤维染色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训练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遭受电击的累积刺激时间(cumulated stimulation time,CST)明显延长;记忆测试中小鼠从放入明室到进入暗室遭受电击的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STL)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CST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学习训练中小鼠首次遭受电击后从暗室逃入明室的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EL)明显缩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记忆测验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STL明显延长,EL明显缩短,CST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稀疏,吸光度明显降低(P<0.01).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变密,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表明GBE可以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的含量.结论GBE对VD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M1对惊厥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8日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GM1治疗组、惊厥持续状态(SC)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经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发60min的SC发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利用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跳台实验测试中,与模型组比较,GM1治疗组大鼠的第一次触电潜伏期显著延长,而在5min内的触电次数及触电时间显著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平均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而在平台区的搜索时间和穿越平台区的次数明显增多(P<0.05)。GM1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比SC模型组轻,其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幼年大鼠SC后给予大剂量GM1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的坏死与丢失。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及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血管性痴呆组10只,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10只。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在体海马CAI区LTP。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改善.但仍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LTP诱导障碍,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16Hz(8Hz),130dB次声暴露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学习记忆能力相近的80只BALB/c小鼠分为16Hz组和8Hz组,其中每组再分为空白对照组、次声对照组以及次声加用药组(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又分高、中、低剂量组),处理14d后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次声对照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16Hz用药组较次声对照组的逃逸时间明显缩短(P<0·01),8Hz用药组较次声对照组的逃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剂量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6Hz(8Hz),130dB次声暴露14d(2h/d)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提高16Hz次声暴露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影响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健侧海马突触体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SCF〔Ca2 〕i的关系。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康复组和模型组 ,每组 8只 ,应用Fura 2荧光探针测定健侧海马神经元SCF〔Ca2 〕i的变化。结果 康复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在静息状态下SCF〔Ca2 〕i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KCl去极化状态下 ,康复组SCF〔Ca2 〕i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 (P <0 .0 5 )。相应的Y迷宫分辨学习的习得和反映记忆能力的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测试能力均优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神经元SCF〔Ca2 〕i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N2O吸入麻醉对老年大鼠短期及长期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18月龄SD大鼠随机分配入麻醉组和对照组。麻醉组给予1.3%七氟醚+50% N2O吸入4 h,对照组给予50% O2吸入4 h。两组均于麻醉48 h后进行连续6 d的定航训练,并分别于第7、14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大鼠断头取脑,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麻醉组大鼠在第1次空间探索实验时,认知功能较对照组减退(P<0.05),且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0.05);第2次空间探索实验中,两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凋亡相关指标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联合N2O吸入麻醉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呈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