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抗原(TF:Ag)含量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1例老年ACS患者不同分型和稳定心绞痛(SAP)及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TF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45例)急性发作时TF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组(SAP,3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监测TF含量变化,其AMI组和UAP组治疗后第1周、第3周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第3月、第6月AMI和UAP组TF含量下降较明显,虽仍高于SAP和对照组,但比较未显示有差异(P>0.05);不管是AMI组还是UAP组第3月、第6个月TF含量与急性发作期、发作后1周、3周比较均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对AMI和UAP组不同时间点TF含量动态观察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ACS发生后3月,TF含量下降仍不明显者与伴有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对ACS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TF检测,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组织因(T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8例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0例对照组TF、hs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测量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记录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临床确诊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和正常健康人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F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中TF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金萍  巨名飞  陈立 《河北医学》2015,(6):1008-10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是一种严重的炎症和应激状态,绝大多数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而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炎症因子参与ACS事件病理过程,能更好的积极有效预防和治疗[1]。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研究比较集中的ACS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可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而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正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I2)等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76例ACS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3~7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ACS患者血浆中FIB、PAI-1、vWF、TXB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FIB和vWF浓度高于未发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和vWF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PAI-1、vWF、TXA2参与ACS发病机制。FIB和vWF影响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32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50%,并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3例)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T)检测血清Cys C的浓度。结果①各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HsCRP比较,UA高于对照组和SAP,同时A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各组间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8,P值=0.002),其中UA高于对照组和SAP,AMI低于对照组和SAP。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ys C水平在ACS分层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0):886-88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AP和UAP。测定其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20例相比较,分析各组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浆BN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分别为38.15±11.26pg/ml、41.92±13.37pg/ml、308.54±97.34pg/ml、736.29±103.63pg/ml,SAP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UAP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SAP组血浆BN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AMI组与UA组血浆BN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时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AMI患者血浆BNP浓度高于UA患者,表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in,股动脉组为(3.8±3.6)m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问桡动脉组为(41±20.7)min,股动脉组为(38±19)m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C 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学改变及其与ACS产生机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后诊断为冠心病的 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CS组 5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例 ) ;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患者组 4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稳定性心绞痛 2 9例 )。以 32例有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和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浓度 ,并与 3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NACS组 (P<0 .0 5 )和对照组患者 (P<0 .0 1) ,NACS组的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CRP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呈正相关性 ,而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 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 ,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CRP水平的升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而且也间接反映了血管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11~2004-12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ACS病人的临床资料238例,平均年龄(61.9±13.7)岁,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70岁组明显少于<70岁组;≥70岁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比例≥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70岁组Tchol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70岁组LDL低于<70岁组(5.31±0.22)mmol/L比(4.25±0.17)mmol/L,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0.21),P>0.05;非致死性AMI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ST段下移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按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发现,既往关于冠心病痰瘀证实质的研究多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角度论及,而少有从免疫炎症角度论述。本研究试图针对ACS痰瘀证研究的空白,从免疫炎症的角度出发,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的实质,并分析了炎症因子与血脂分组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55例)及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检测CRP、FIB、IL-6、TNF-α及D-二聚体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痰瘀证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痰瘀证组CRP、TNF-α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5、P<0.01),痰瘀证组FIB、IL-6虽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ACS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25),其余TG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CRP、TNF-α及D-二聚体等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痰瘀证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血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CRP、TNF-α、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有可能成为ACS痰瘀证划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5 d,研究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在LDL-C和TC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ACS患者为对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分析其诊断ACS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K值低于对照组,Angle角、MA值、CI值高于对照组(P<0.05).K值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和60例经CAG证实的ACS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含量;并对该两组TAFI:Ag和TAFI:A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均值为95±34%,TAFI:A均值为29.2±11.2μg/ml,且均明显高于CAG正常者(P〈0.001)。亚组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组中TAFI:Ag含量略高于心绞痛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而TAFI:A含量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均显著增高,表明TAFI在AC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TAFI:Ag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可能是一致的,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TAFI:Ag的激活程度却明显加强,提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纤溶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