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感染合并血栓者临床并不多见,而病毒性脑炎合并深静脉血栓(DVT)者更少见。就目前文献报道,主要与免疫功能、血栓倾向以及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从轻微到严重昏迷不等。有的病例可以出现发热、头痛和(或)呕吐、抽搐、肌无力、脑膜刺激征;有些病人仅有轻微的症状或一过性的运动失调。本文报道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左下肢深静血栓形成者,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孕产妇严重且罕见的并发症,而血栓全部或部分可能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可造成肺栓塞从而危急生命。我院于2006年1月14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34岁,因停经31 6周左下肢肿胀10天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双下肢DVT3例,左下肢DVT8例,右下肢DVIv7例,12/18例双下肢不对称,膝上15cm大腿周径差。均值4.3cm,4/18例无下肢水肿,2/18例患径小于对侧。全部病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3/18核素肺灌注示多段肺栓塞,仅1例核素双下肢深静脉扫描示有血栓,男2例未见异常,与同期B超阳性率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有肿瘤、长期卧床史、术后卧床、制动史12例。18例确诊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5例猝死,1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总死亡率38.9%死亡病人多系手术科室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直接原因,长期卧床、尤其术后制动为DVT的直接诱因,术后DVT并肺栓塞猝死率高,双下肢彩超及时监测有助早期诊治,规范抗凝、溶栓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肺栓塞造成死亡。通过笔者所在医院1例CVC置管29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讨论,探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从而提高CVC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因恶心、呕吐3 d,于2009年9月1日入院。因浅静脉穿刺困难,为患者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失败,遂在右侧股静脉行深静脉穿刺术,患者正常置管29 d后为患者拔出深静脉穿刺导管,2 d后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以膝关节水平以下显著。立即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示:右侧下肢静脉、左腘静脉内云雾  相似文献   

5.
避孕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告宁夏自治区医院王庆玲银川第二毛纺织厂卫生所吴萍患者,女,37岁。因左下肢肿胀伴疼痛6小时于1992年4月11日急诊入院。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红肿,理疗5天无好转。于入院前二天自觉左大腿轻度酸胀,左膝关节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6.
马烨  杨彦 《医学争鸣》2006,27(12):1129-1129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60岁. 反复血便2 mo余. 结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病理证实诊断. 患者术后第4日出现左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行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7.
王宏业 《当代医学》2011,17(12):84-8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成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8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在出现DVT后半年内恶性肿瘤病情恶化,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3例,其中1个月内死亡5例.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是肿瘤合并DVT的主要部分;以肿瘤治疗为主,对于预计生存期短的患者,血栓治疗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6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从而提高PE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和死亡率。方法:对2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6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资料的分析,能够选择恰当的诊断方法及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接触性溶栓,导丝、导管碎栓,导管抽栓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等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对于肺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以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腘动脉瘤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男性,72岁,左下肢肿胀、疼痛4 d入院,无咳嗽、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等,起病后曾接收抗凝治疗,肿胀较初时已有一定缓解.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肿瘤、外科手术、跛行及其他血管病史.体检发现左侧小腿明显肿胀,皮肤张力增高,皮温正常,浅感觉减退,而左侧足背动脉仍可清晰触及.左侧踝关节及足趾不能自主活动,第2、3足趾末端趾节已干性坏死,整个下肢无明显破溃、渗出等.院前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给予肝素、降纤酶及传统改善循环的中成药治疗后,左下肢的肿胀、疼痛部分缓解,但左足病情继续恶化,坏死范围扩大至整个左足,而此时左侧足背动脉搏动仍可触及.  相似文献   

13.
梁艳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35-23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小于5cm的行药物溶栓治疗,大腿周径差5~10cm的行手术取栓,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结果16例经溶栓治疗后肿胀完全消失,大腿周径与健侧相同,2例术后症状消失,2周后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1例术后肿胀减轻,手术后有轻度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根据发病时间短、病情进展缓慢、患肢周径轻度增大、张力不增大的情况下溶栓治疗也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筋膜静脉内血栓形成,多由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管壁损伤等因素所致,常见于外科术后或长期卧床、恶性肿瘤等病人.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发绀等,.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国外资料显示,40岁以前年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45岁以后迅速增加,到80岁可达千分之6.我科采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置管接触性溶栓及浅静脉局部加压溶栓的方法,配合积极的全程护理,成功治疗98例DVT 病人并防止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严重的疾病,如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甚至致残,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合并肺栓塞者还可危及生命.可见医疗诊断的重要性,但常言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合理的施护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所用药物的认知度,提高自我保健、预防意识,从而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而达到缩短疗程,减轻痛苦,早日康复的目的.我科自成立以来,治疗了多名该病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右下肢。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肿胀及持续性疼痛,尤其是股三角区明显压痛,重症病人下肢皮肤青紫,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情发展,可导致患肢湿性坏疽。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均因下肢疼痛、肿胀就诊,病程1周~6个月不等,经彩超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血栓部位和性质见表1。……  相似文献   

17.
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临床查体,B超检查及深静脉造影确定诊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人皆实行积极地肢体活动等预防措施。结果:所有15例病人都得到了准确地诊断,采用上述措施病人得到了顺利地康复。结论:对于易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积极地预防及积极治疗措施是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对该院2004~2009年收治的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和D二聚体捡查确诊.35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溶栓组:常规组以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加疏血通治疗;溶栓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由肿瘤引起10/35例占28.6%,由手术后引起1/35例占2.9%,由糖尿病引起8/35例占22.9%,由感染引起1/35例仅占2.9%.常规组有效率89.5%,溶栓组有效率93.8%,总有效率91.7%.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共28例占80%.结论 肿瘤、手术后和糖尿病是DVT的常见病因.抗凝和溶栓治疗是DVT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及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予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血栓切除术.高危或术后患者应予以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0.
曲淑彦  奚静  陈加俊 《吉林医学》2011,(8):1594-1594
<正>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1]。多数患者合并一侧肢体瘫痪,严重者可出现昏睡及昏迷等意识障碍,具有发病急骤,反复进展的病变特点。老年患者本身有心肺功能减退,易导致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或由于慢性静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