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分别转染重组腺相关VEGF病毒和VEGF的RNA干扰质粒到HRCECs,增高和抑制VEGF的表达,通过二氯化钴诱导HRCECs缺氧,观察TGF-β在不同VEGF水平下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观察HRCECs增殖的变化。结果:高表达VEGF组(C组),低表达VEGF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阳性对照组(F组)的VEGF/actin分别为:1.15±0.77,0.36±0.31,0.28±0.16,0.83±0.72;而TGF-β/actin为:0.55±0.39,0.92±0.57,0.18±0.07,0.70±0.45,当VEGF高表达,TGF-β的mRNA表达下调;在VEGF低表达时,TGF-β的mRNA表达上调。结论:TGF-β能部分代偿VEGF的功能,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生长因子具有冗余性。  相似文献   

2.
刘爱华  孙靖  田芳  苏龙  张红 《眼科研究》2011,29(7):600-60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VEGF是目前视网膜新生血管治疗和预防研究的热点。VEGF小片段干扰RNA(VEGFsiRNA)在抗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作用报道较少。目的研究VEGF siRNA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新生C57BL/6J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和VEGF siRNA质粒转染组,每组12只幼鼠。7日龄C57BL/6J幼鼠36只及其母鼠置于密闭的氧舱5d建立缺氧性新生血管模型,其中12只幼鼠不进行质粒转染作为模型对照组,其余24只鼠玻璃体腔内注射脂质体(LF2000)包裹的空载体质粒或VEGF siRNA表达质粒。待小鼠19日龄时获取小鼠眼球并分离视网膜,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tea-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中VEGF mRNA的表达,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和VEGFsiRNA质粒转染组19日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分别为(0.19±0.09)个、(24.89±2.03)个、(23.65±2.15)个和(8.83±1.12)个,表明VEGFsiRNA质粒转染组小鼠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7、q=4.97,P〈0.01)。Real-time PCR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仅见弱的VEGF mRNA表达,而模型对照组与空载体组VEGF mRNA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2.3倍和36.7倍,VEGF siRNA质粒转染组小鼠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量为正常对照组的3.5倍,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与空载体组。VEGF siRNA对VEGF mRNA的抑制率为43.3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VEGF蛋白呈弱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和空载体组VEGF小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表达呈强阳性,VEGF siRNA质粒转染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玻璃体腔注射VEGF siRNA表达质粒可有效抑制C57BL/6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P97)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转染P97的RNA干扰质粒到HRCECs,抑制P97的表达,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水平变化,同时观察HRCECs增殖的变化。结果:RNA干扰P97组和对照组的VEGF/actin分别为:0.21±0.03和0.1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NA干扰P97组和对照组,HRCECs在G1期细胞分别为44.05%±3.62%、25.21%±3.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P97表达受抑制后,VEGF的表达增高,HRCECs的增殖增强,这些变化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史雪辉  何守志 《眼科》2006,15(4):262-266
目的探讨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表达变化趋势及其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5组30只雄性BN大鼠。方法BN大鼠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CNV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天,1、2、3、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V形成过程中Ⅷ因子相关抗原(FVIIR:Ag)、TGF.β1、T13RI和TGF-β1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指标FⅧR:Ag、TGF-β1、TGF-βmRNA和TβRI。结果: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光凝后l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TGF-β1、TβRI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部分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TGF-β1mRNA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3天~4周,损伤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TGF-β1、TGF-β1mRNA和TβRI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三者与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7、-0.87、-0.80,P〈0.05);TGF-β1和TβRI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O.84,P〈O.05)。结论光凝区内TGF-β1合成、分泌不足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TGF-β1在受体水平表现出调节作用,存在由TβRI介导的生物学效应。TβRI表达低下,信号转导减弱,可能也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眼科,2006,15:262—26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5mol/L洛伐他汀溶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TGF-β1的表达,并在基因水平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角膜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VEGF及TGF-β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造模后4d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0.422±0.083vs0.786±0.126,P<0.05)。结论:洛伐他汀通过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孔怡淳  韩梅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6,24(4):407-4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新生c57BL/6N小鼠高氧后相对低氧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出生后12d、17d摘除眼球,应用RT-PCR,Western Blot以及视网膜血管荧光灌注造影技术检测全视网膜VEGF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程度。结果视网膜血管造影显示高氧造成血管发育受限,相对低氧后产生新生血管。伴随新生血管的发生,VEGF mRNA升高2.3倍;VEGF蛋白含量也升高7.3倍。结论VEGF表达改变与新生血管发生成正相关,其升高也是造成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机制之一。减少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反义VEG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晖  许迅  樊莹  王方  张皙 《眼科研究》2004,22(3):256-259
目的 将反义VEGF质粒用脂质体包裹注入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小鼠眼中,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出生7d的C57BL/6J小鼠44只放入高氧环境中饲养,另外8只于空气环境中饲养。5d后出高氧环境,随机取36只分成3组。将质粒与脂质体以1:5(W/V)的比例混合,室温下静置30min。大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85μg;小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38μg;PCR3.1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 0.053μg,之后空气环境饲养5d。解剖镜下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组织切片任意选取不包括视乳头的20张切片,计数突出内界膜位于视网膜表面的细胞核数;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结果 视网膜铺片原中周部血管紊乱分布部位,血管分布均匀。而对照组(注射PCR3.1)则无变化。内皮细胞计数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较高氧组、对照组显著减少,在P17的VEGF在毛细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但程度上有差异。结论反义VEGF质粒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 CC chemokine receptor7, 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E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RF/6A)分别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 LF2000)介导转染空载体质粒和CCR7siRNA表达质粒。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三组RF/6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均为P<0.05);低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RF/6 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 tCCR7蛋白=3.38,tVEGF蛋白=4.75,tCCR7mRNA=4.27,tVEGFmRNA=5.34,均为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r蛋白=0.71, rmRNA =0.83,均为 P<0.05)。治疗组CCR7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
  结论:缺氧时REC中CCR7可上调VEGF的表达,CCR7-VEGF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CCR7siRNA有望成为防治RNV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imn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大鼠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GF-β1和TGF-β2在视网膜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取出大鼠正常视网膜,抽提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GF-β1和TGF-β2的mRNA含量。 结果:大鼠视网膜RNA保持宅好未被降解,能够用于表达水平分析。大鼠视网膜中TGF-β2相对于β-a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为0.0378±0.009,TGF-β1为0.0008±0.0003.前者明显高干后者,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12.37,P〈0.001),说明在视网膜中TGF-β的表达以TGF-β2为主,TGF-β2和TGF-β1的比值由55.00±26.61。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针对性地精确分析极少量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TGF-β在视网模中以TGF-β2表达为主,提示可能是TGF-β2在视网膜病变中起主导怍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NCV)的生长及退化过程和角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变化,探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利用角膜灌注和照相方法对CNV进行观察。在不同时间点提取角膜的总RNA,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应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CNV,并观察其对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角膜新生血管的初期阶段(烧伤后2d内);(2)角膜新生血管的增长阶段(烧伤后3-10d);(3)新生血管的退化阶段(烧伤2周后)。实验发现VEGF mRNA在烧伤后24h达到高峰,是正常角膜的5.3倍;在烧伤后第4天,VEGF mNRA水平为正常时1倍;第7天时,VEGF mRNA下降至正常。地塞米松组CNV生长与VEGF mRNA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在烧伤后24h VEGF的表达是正常时的3.24倍,抑制率为38.8%;烧伤后4d,较对照组VEGF的表达下降了16.2%。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1.7%(烧伤后第4天)和23.7%(烧伤后第7天)。结论 VEGF mRNA的升高及降低同CNV的发生及退化关系密切,激素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SDF-1和VEGF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浓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玻璃体内SDF-1和VEGF的含量,每个标本重复3次。实验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2例。结果:PDR患者玻璃体VEGF的平均浓度为(2865.87±387.85)pg/ml,明显高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组[(142.42±21.03)pg/ml,P〈0.0001]。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SDF-1的含量平均为(298.40±24.57)pg/ml,对照组为(86.9l±15.89)pg/ml,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30例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和SDF-1的含量表现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2,P〈0.001)。结论:增殖性糖尿病患者玻璃体SDF-1和VEGF的含量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SDF-1和VEGF共同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鼠模型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节规律,阐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 d 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75±2)% 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 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 d,作为氧诱导模型组;另24只同日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及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PCR)观察各组VEGF mRNA的变化。结果氧诱导模型的视网膜血管形态特征为高氧状态下表层和深层血管的中心区出现无灌注,相对低氧状态下2 d后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其部位在中周部。RF-PCR结果显示,VEGF的表达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存在明确的时空对应关系,即高氧状态下,VEGF mRNA转录下降,相对低氧状态下,VEGF mRNA过度转录。结论缺氧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氧之后的相对低氧使VEGF表达增加,可能会降低ROP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92-295)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肝素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幼鼠建立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皮下分别注射低分子量肝素3.0U/g(大剂量组)和0.5U/g(小剂量组),每日2次共5d;对照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视网膜铺片进行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数目,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密度减少,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减少,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出血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中的作用及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参与机制。方法经玻璃体眼内电凝法建立RVO家兔模型,利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mphy,FFA)观察视网膜及血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对照组、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家兔视网膜组织中VEGF免疫反应弱。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阻塞近端术后2wk、4wk,P〈0.05(P=0.000,0.024),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1wk,P〉0.05(P=0.144),差异不明显。各组两两比较,2wk组与1wk、4wk组,P〈0.001(P=0.000,0.00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VEGF蛋白表达在视网膜局部缺血时提高,在再通或侧支循环形成时降低,与RVO眼内组织缺血形成存在一定的时空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 对氧致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 7日龄C57BL/6J幼鼠9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 组15只,为正常对照组;2组15只,为给氧对照组;3组30只,为大剂量Bevacizumab治疗组 ;4组30只,为小剂量Bevacizumab治疗组。其中,2、3、4组置于氧浓度(75±2)%的容器内连续饲养至12日龄,再置于正常空气下饲养。第12天3、4组幼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Bevacizumab 2、1 μl,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作为对照。二磷酸腺苷酶染色法进行 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网膜切片染色,计数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给氧对照组比较, Bevacizumab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密度减少,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但不同剂量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给氧组无论是否采用Bevacizumab治疗,也不论Bevacizumab剂量大小,其VEGF的mRNA表达 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能有效抑制氧致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成为治疗氧致视网膜病变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新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84-188)  相似文献   

16.
缺氧对视网膜Mueller细胞VEGF和PED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缺氧时间视网膜Mueller细胞VEGF和PEDF的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Mueller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氧12h后明显升高,缺氧24h更为显著,24h时2者分别为对照组的2.12倍(P<0.05)和1.70倍(P<0.05)。PEDF 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氧6h后明显下降(P<0.05),缺氧24h下降更为显著,24h时2者分别为对照组的0.11倍(P<0.01)和0.54倍(P<0.05)。结论 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大鼠Mueller细胞VEGF和PEDF表达失衡,PEDF表达下降,同时VEGF表达增加,2者的表达失衡可能在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亮  伍芸  吴棕伯  刘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53-1456
目的:分析血清和视网膜下液中氨基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水平与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程度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诊断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52眼,根据视网膜脱落范围分<1/2象限组,1/2~3/4象限组和>3/4象限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5例5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中氨基酸和VEGF水平的差异。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不同脱离程度视网膜下液中氨基酸以及VEGF水平的差异。视网膜下液中 VEGF 水平与氨基酸的相关分析。结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中色氨酸28.59±4.46 mg/L、苯丙氨酸8.95±2.55 mg/L、蛋氨酸8.15±2.17 mg/L、缬氨酸28.62±5.29 mg/L、组氨酸18.96±1.85 mg/L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89.92±185.34μg/L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脱离程度>3/4象限者视网膜下液的苯丙氨酸9.85±1.21 mg/L、组氨酸20.63±2.0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718.69±283.34μg/L高于<1/2象限者和1/2~3/4象限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 VEGF 与苯丙氨酸呈正相关( r=0.542,P<0.001),与组氨酸呈正相关( r=0.782, P<0.001)。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下液中氨基酸和VEGF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脱离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8.
MMP-2和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底煜  陈晓隆 《眼科研究》2009,27(12):1089-109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和正常组,各30只。以高浓度氧诱导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ADP酶视网膜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并检测MMP-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33.51±2.55)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5,P〈0.05)。高氧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VEGF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高表达,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825,P〈0.05)。结论MMP-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且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进展与多种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有关,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对SDF-1在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组。将20只7日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体积分数(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d,作为OIR组;另20只同日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观察视网膜的SDF-1的蛋白表达以及SDF-1mRNA的变化。结果OIR组12日龄小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SDF.1蛋白呈阳性表达;OIR组17习龄小鼠的神经节细胞层、内层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见SDF-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SDF-1蛋白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SDF-1蛋白微弱表达于内层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附近。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P〈O.01)及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P〈0.01);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P〈0.05)。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t=8.072,P〈0.05)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t=10.026,P〈O.05);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t=4.336,P〈0.05)。结论SDF-1在相对低氧状态下的视网膜中表达明显上调,因而可促进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enoinodulin(TeM)蛋白对C57BL/6J小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高氧组(ROP组)、正常对照组各15只和TeM组30只。将ROP组小鼠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5d,随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对照组小鼠饲养在正常氧环境中;TeM组是将鼠1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μg TeM,对侧眼注射PBS作为对照,然后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d,之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17d时处死全部小鼠,收集各组眼球。视网膜荧光素灌注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的面积;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观察TeM蛋白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视网膜可能的毒性反应;Western blot检测TeM蛋白在视网膜内的表达。结果与高氧组(2.94±0.55)mm^2。及TeM组中对侧眼注射PBS(2.83±0.46)mm^2的视网膜铺片中央非灌注区面积(mm^2)相比,注射TeM的视网膜铺片(0.44±0.26)mm^2,其中央非灌注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个视网膜切面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10.57±2.95)与前二者(44.93±6.78、41.07±7.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TeM的视网膜冰冻切片未见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破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注射TeM的视网膜呈阳性表达,注射PBS的视网膜未出现条带反应,TeM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000。结论TeM可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预示着TeM在预防和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