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由多种病因所致,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共诊治下消化道出血120例,现将其病因及诊治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44例;年龄15~82岁,平均46.2岁,其中青年组(15~39岁)30例(25%)、中年组(40~59岁)42例(35%)、老年组(≥60岁)48例(40%)。1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表现为新鲜血便、酱红色便、柏油样便、黏液脓血便、便后滴血,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在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后行肛镜或结肠镜检查,对于结肠镜检查未明确病因者行腹腔动脉造影或全消化道钡透检查。检查前1天进流食或少渣饮食,检查前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8年8月~2005年12月对60岁以上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306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与同期59岁以下中青年组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50例进行对照,以期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结肠镜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系门诊或住院患者。所有病例镜检前3个月内有显性出血,或粪潜血试验阳性,并根据临床表现或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患者306例中,男性204例(66.7%),女性102例(33.3%),男∶女=2∶1,年龄60~94岁,高发年龄为63~70岁,占56.1%。病程6天~2年,平均病程为28.5天。便血性状:鲜血便150例(49.0%),脓血便140例(45.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意义。方法:在2004年5月-2009年5月间对403例因下消化道出血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结肠镜的检查与治疗。结果:大肠息肉215例(53.35%),大肠癌62例(15.38%),阴性19例(4.71%),慢性结肠炎54例(13.40%),溃疡性结肠炎40例(9.92%),肛门肛周病6例(1.49%),血管癌、P-J综合征各2例(0.50%),肠结核、孤立性溃疡、结肠憩室各1例(0.25%)。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为95.29%。在215例中发现并摘除息肉265个。结论:对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应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明确病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纤维结肠镜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附5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2~1993年共行结肠镜检查3798例,其中下消化道出血577例,占受检人数15.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77例患者分别用CF-20I型和CF-MB2型纤维结肠镜检查,男346例,女231例,男女之比1.5:1,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零2个月,平均37.8岁。出血病程最长者13年,最短者5天。2 结果2.1 577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见表1。2.2 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见表2。2.3 不同病变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表1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情况例数%慢性结肠炎20836.0结肠息肉12722.0溃疡性结肠炎457.8大 肠 癌8013.9肛周疾病6110.6其  它*162.8总  计**5…  相似文献   

5.
158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94年1月~2002年12月共对60岁以上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58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与同期60岁以下中青年组的下消化道出血92例进行比较,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对24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21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受检者中,小肠息肉7例,小肠新生物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钩虫病2例,阴性9例,病变检出率为62.5%,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佳,无任何并发症,检查成功率10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辉 《西部医学》2009,21(12):2132-2133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大肠癌多、痔疮多,而溃疡性结肠炎少,青年组溃疡性结肠炎多,其他病因各组情况相近。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大多数患者出血原因,建议将结肠镜检查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下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内镜的广泛应用,纤维结肠镜(简称结肠镜)已作为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的345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经结肠镜检查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樊林 《求医问药》2014,(19):276-277
目的 :探讨急诊结肠镜技术在诊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急诊结肠镜和常规结肠镜进行检查,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时根据病灶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结肠镜技术在诊治下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充分保障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临床医师应积极为其施行此项检查,以提高其病情诊断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其中以内镜下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种类较多,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应采取结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以及动脉造影进行确诊,在治疗中以内镜下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0月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1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变主要位于结肠,主要病因为毛细血管扩张(3例,21.4%),其他病因还包括肠道粘膜弥漫性病变、溃疡、小血管破裂、克罗恩病及粪性溃疡(各1例),未明确出血原因者6例。死亡率为21.4%。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是终末期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88-689,831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整理667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资料,并对数据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67例,其中小出血547例,大出血120例。大出血患者中需要行急诊结肠镜检查43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77例。本组肠镜检查阳性的病变发现率达93.5%,最常见疾病依次为大肠癌、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检出率分别占38.5%、20.2%、14.7%,共占检出病例数的73.4%。肠镜检查到达盲肠占77.5%,不能到达盲肠为22.5%,其中因大肠癌引起占17.2%大,肠癌全结肠镜检查率低,检出的病因多。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到达盲肠、病灶检出、肠道准备均明显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分别为P<0.050、.0010、.001)。结论:电子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非急诊结肠镜检查优于急诊结肠镜检查,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行紧急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 ,常因出血部位不清楚 ,导致手术困难 ,而术中纤维结肠镜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能定位和明确原因。我科 2 0 0 0 2 0 0 1年经术中纤维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 12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年龄为3 5岁。1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鲜血便、暗红色血便或黑便 ,此外尚有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其中急性出血量估计在 15 0 0ml以上的 4例 ,5 0 0~ 10 0 0ml的 3例 ,间断发作性出血的 2例 ,长期反复出血的 3例。1 3 术前检查  均行…  相似文献   

15.
宋杰  姜燕秋 《吉林医学》1994,15(3):152-152
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120例临床病理分析宋杰,姜燕秋,史玉树(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32000)自从纤维结肠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下面就我院120例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16.
闵磊  李波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4):337-339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远端的小肠和大肠出血,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出血病因繁多,分类各异。明确其病因对临床正确诊治下消化道出血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经结肠镜检查的120例非痔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4 6例,年龄在1 9~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和小肠系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结果 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发现小肠异常38例,未见异常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2.6%.其中,小肠血管畸形9例.小肠粘膜弥漫性炎症9例(其中Crohn病3例),小肠占位7例,回肠末端糜烂、出血伴溃疡4例,小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2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8.
陈杰 《微创医学》2011,6(5):417-419
目的研究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断的4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结果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18.12%),其中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52例,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25例;结直肠息肉68例(包括幼年型息肉)(16.00%);结直肠炎症改变117例(27.53%);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73例(17.18%);肛周疾病81例(19.06%);其他9例(2.12%)等。大肠癌及息肉者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及息肉是下消化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等与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19.
孙庆悦 《北京医学》2006,28(9):569-569
我院于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床旁结肠镜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孙亚梅  张杰 《中国医刊》2023,(12):1304-1306
目的 探讨抗栓治疗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抗栓治疗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临床用药、实验室指标、内镜下表现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28例抗栓治疗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9.14±8.29)岁。28例患者中,血便21例(75%),黑便7例(25%)。71.4%(20/28)的患者通过灌肠进行肠道准备,28.6%(8/28)的患者通过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20例(71.4%)患者在出血24h内进行结肠镜检查,其余8例(28.6%)患者在出血24h以后进行结肠镜检查。15例患者(53.6%)采用静脉麻醉。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溃疡合并出血14例(50.0%),结直肠肿瘤合并出血6例(21.4%),血管破裂出血4例(14.3%),缺血性肠炎合并出血2例(7.1%),憩室并出血1例(3.6%),肠道紫癜出血1例(3.6%)。经治疗,24例(85.7%)好转出院,4例(14.3%)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