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LAIR-DWI序列上ROI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预脉冲弥散加权成像(FLAIR-DWI)上感兴趣区(ROI)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影响及ROI法不同操作者间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在3.0T MR上行颅脑轴位FLAIR-DWI(b=0、1000s/mm2,TI=2250ms),先由一名操作者在ADC图上用3个大小分别为1mm2、30±3mm2和60±3mm2的ROI测量半卵圆区、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脑桥及小脑半球的ADC值;另一名操作者以30±3mm2大小的ROI再次测量半卵圆区、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脑桥及小脑半球的ADC值.结果:在FLAIR-DWI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平均值为(6.242~7.807)×10-4mm2/s.改变ROI大小后脑组织内不同部位所测量得到的ADC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名操作者以30±3mm2大小的ROI进行ADC测量的结果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结果一致性很高.结论:FLAIR-DWI上一定范围内改变ROI大小对ADC值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不同操作者对ADC值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HILIPSGyroscanIntera1.5T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一次成功得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正常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在b值分别为300、1000、1500s/mm2时的ADC值分别为(10-3mm2/s)1.520±0.169、1.937±0.370、2.632±0.258、1.163±0.188,1.200±0.132、1.484±0.272、2.016±0.178、0.840±0.117,1.068±0.118、1.321±0.149、1.659±0.169、0.747±0.102。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种实质性脏器在同一b值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腹部不同脏器的ADC值有明显差异。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为300s/mm2和1000s/mm2时,DWI和ADC图像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中、老年志愿者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研究健康中老年肾脏皮、髓质ADC值差异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中、老年健康志愿者83例,采用GE 1.5TSigna TwinSpeed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双肾T1WI、弥散加权成像(DWI)(b=0s/mm2,600s/mm2,1 000s/mm2)扫描,通过配套工作站软件测量肾脏皮质、髓质ADC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中、老年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b值为6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2.24±0.11)×10-3 mm2/s、(2.22±0.12)×10-3 mm2/s、(2.15±0.14)×10-3 mm2/s、(2.12±0.16)×10-3 mm2/s;b值为1 0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98±0.16)×10-3 mm2/s、(1.89±0.10)×10-3 mm2/s、(1.85±0.19)×10-3 mm2/s、(1.87±0.16)×10-3mm2/s。除b值为1 000s/mm2时中、老年组肾脏髓质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同b值下中、老年组肾脏皮质之间、髓质之间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b值下各组肾脏皮、髓质之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健康中、老年皮、髓质ADC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检查时提供正常对照值标准。方法 20名无任何肾疾患的健康志愿者均经MRI常规平扫及DWI扫描,DWI扫描时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采用0 s/mm2、200 s/mm2、500 s/mm2、800 s/mm2及1000 s/mm2。全部操作是采用EPI序列和呼吸门控软件进行的。结果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皮、髓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相应部位髓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健康成人肾脏各不同部位的ADC值与b值相关,肾脏皮质ADC值高于相应部位的髓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b值在正常人脑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b值(b=1000s/mm2,2000s/mm2,3000s/mm2)对30例正常成人在1.5T MR上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测量多个灰白质感兴趣区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计算不同b值下图像的信噪比、对噪比,并分析这些参数随着b值的变化关系.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信噪比均显著下降,内囊后肢对噪比逐渐升高,各灰质感兴趣区对噪比显著下降.结论:b值的选择对图像的输出参数和图像质苗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b值揭示了小同的大脑组织信息.  相似文献   

7.
倪建明  沈天真  陈星荣  黄钢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26-1029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脉冲序列对扩散加权图像(DWI)信噪比及ADC值的影响.方法:17名健康志愿者在3.0T MRI上行常规轴位DWI和FIAIR-DWI扫描,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区、扣带回、丘脑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ADC值及DWI信号强度,同时测量基底节层面的DWI信号强度作为噪声,计算以上5个部位DWI图像的信噪比.结果:扣带回和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在施加FLAIR脉冲后显著下降,而半卵圆区、丘脑及胼胝体膝部在施加FLAIR脉冲前后无明显变化;5个部位的DWI图像信噪比在施加FLAIR脉冲后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FLAIR显著提高了脑组织和脑脊液ADC值测量的准确性,但是也明显降低了DWI图像的信嗓比.  相似文献   

8.
不同弥散强度对脑组织ADC值及FA值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弥散强度对弥散张量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值及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值测定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七个不同的弥散梯度(b值分别为b0=0、b1=500s/mm2、b2=1000s/mm2、b3=1500s/mm2、b4=2000s/mm2、b5=2500s/mm2和b6=3000s/mm2)对20名正常成人脑组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7个不同的b值分别进行组合(组合方式为b0b1、b0b2、b0b3、b0b5、b0b6和b0b6)及后处理,分别获得其ADC图和FA图,然后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定尾状核头、内囊后肢、丘脑、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部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内各个解剖部位的ADC值均随着弥散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FA值不随弥散强度的改变而改变(P>0.05).结论:FA值不随弥散强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随着弥散强度的改变,ADC值也发生改变,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弥散强度对ADC值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值(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可能影响ADC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常规T2WI及DWI扫描检查,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正常腰椎间盘ADC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平均ADC值分别为(1.82±0.70)×10^-3mm^2/s和(1.22±0.27)×10^-3mm^2/s,正常与退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ADC测量值对退变椎间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退变椎间盘时可不考虑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