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2000年至2006年间已归档的121例原发性肝癌病案,将其发病时间及死亡时间的相关情况,从季节、月份、时辰及运气学说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发病以春季高发;死亡则以秋季最多,春季次之;一日之中死亡时间以酉时最多,辰时、巳时次之,与《内经》中对肝病发生、发展的描述大致相符,提示《内经》对现代临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探讨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对215例中风死亡病例进行了发病及死亡时间节律的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发病以未时及酉时最高,各31例;丑时最低,6例;死亡以子时最高,25例;寅时最低,12例;发病日期以8日最高,12例;12日最低,3例;死亡日期以10日最高,12例,12日最低,2例;星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年时间节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年时间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x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发现(1)各组患者发病均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其中2月份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高峰月份.(2)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结论:皖南地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和死亡存在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837例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例的回顾分析,得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用以指导临床肺心病的防治.方法:将纳入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入院时间、节气、农历月份,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节气、农历月份等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Access 2000),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统计结果,从而找出肺心病发病及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结果:(1)肺心病急性发病以农历11月、12月最多,节气以冬至、大寒、大雪最多;(2)死亡时间以农历3月、12月最多,节气以大寒、小寒、大暑、谷雨最多;(3)肺心病死亡时间一日以下午、后半夜最多.结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季节、节气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节律及月廓盈亏与胃泌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统计各季节、节气的发病例数,分析各季节发病节律及与胃泌素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冬春发病高于夏秋。不同节气间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惊蛰、清明、霜降、小雪节气发病较多,夏至、小暑节气较少。统计血清胃泌素水平,发现发病较高的冬春季节及秋季胃泌素明显升高,与夏季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 UGIB发病在不同月圆程度间亦有显著差异(P 0. 01),月圆程度≥90%时发病最多,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月圆程度有正相关性(P 0. 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具有季节、节气节律,且与月圆程度呈正相关,其发病较高的冬春季节、节气及月圆程度与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经>"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等有关论述,分析1964~1995年包头市四所医院1230例完整死亡病例,探究死亡时间在季节月份时辰上的差异,发现季节之变化与病死率有密切关联,尤以冬至为最,说明死亡在节气、月份、时辰上有一定规律性,对于某些疾病早期测知危候之时辰,及时提供抢救治疗时辰之依据,减少不必要死亡,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经》“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等有关论述,分析1964~1995年包头市四所医院1230例完整死亡病例,探究死亡时间在季节月份时辰上的差异,发现季节之变化与病死率有密切关联,尤以冬至为最,说明死亡在节气、月份、时辰上有一定规律性,对于某些疾病早期测知危候之时辰.及时提供抢救治疗时辰之依据,减少不必要死亡,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念方 《中医杂志》1990,31(2):33-34
为了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我们对13例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患者进行分析,希冀从发病季节、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诱因、死亡时间、梗塞部位、临终心电图等方面寻求其规律,并进一步对其直接致死原因,如药证不待、脾胃损伤、劳累过度等方面,尤其是对药证不符这一最多见的致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这对指导急性心肌梗塞的辨证论治是会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近年来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发掘研究相当活跃,发现不少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均有其特定的时间节律。本文通过121例出血性中风病例的死亡时间调查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节律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天气、气候与季节变化对中风的发病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中风发病与气候变化的规律,我们对308例中风患者发病时间进行了调查,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雷瑗琳  张扶莉 《陕西中医》2007,28(2):131-132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时间、季节的关系,为下阶段的预防治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66住院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根据症状分型,并统计其发病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证型发病时间存在一定规律,并与运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简析中风发病与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兴  杜淑云 《中医杂志》1999,40(8):508-509
中风发病和死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及昼夜消长节律均有密切关系。《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近年来,时间生物医学也揭示了疾病发展与生物节律有关,这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吻合,笔者对北京矿务局总医院神经科病房1995~1997年收治的148例死亡患者进行了发病和死亡时间与季节、时辰的统计分析。 148例患者中男性91例(61.49%),女性57例(38.51%),年龄最小40岁,最大92岁,60岁以上者107例,占72.30%,平均死亡年龄为60.83岁。发病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季节规律.方法 以"肝硬化"和"上消化道出血"为关键词,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1999-01-01-2006-12-31住院病例共469例.按照中国阴阳历的季节划分标准划分季节,统计各季节发病构成比;运用χ2分析Child-Pugh分级分布与四季的关系;运用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圆形分布法对709例萨病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萨病发病时间的规律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应用Excel 2010实现圆形分布分析。结果:(1)不同月份患病人数频数分析示:12~5月份患病人数最多。圆形分布分析结果示:患病高峰日为3月12日。(2)每个季度患病总数频数分析,发现春季发病人数最多;圆形分布分析示:患病高峰季节为春季。讨论:季节对萨病发病率有直接影响作用,尤其是春季注意预防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从时间医学的角度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6年3987例新缺血性中风患者登记资料作圆形分布统计。发病时点化为角度坐标,确定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时点;再以入院日期为基础,推测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6∶00~10∶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平均发病时间为1月11日±3月6日。结论:缺血性中风发病有显著季节和时辰周期规律,更好地了解这些效应有望为卒中预防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中风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冀求为中风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将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发病与死亡节气构成比进行比较,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结果: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季节时段在构成比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季节时段在构成比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要减少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各个高发节气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艳  苏懿 《中医药研究》2012,(8):913-9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人,所以又有“老慢支”之称。据资料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可高达15%左右。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史,喘息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及肺心病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水泡音。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天气转暖后则逐渐缓解,与过敏无关。该病多缓慢发病,病程较长,病人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传染病的分布特点及管理要点。方法:对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传染病的类别、各种传染病患者的构成比以及患者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并总结传染病的管理要点。结果: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共发现157例传染病患者,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共计五种,其中乙型肝炎84例,丙型肝炎35例,梅毒27例,肺结核3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例,丙类传染病仅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共5例患者。统计年龄分布发现,年龄 60岁的患者构成比为43.95%,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季节分布上,春季和秋季发病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于夏季和冬季发病患者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共及时完成157例传染病网络工作,构成比为100.00%。回顾传染病的管理经验得出,应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入院患者传染源筛查机制、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防止院内交叉传染、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传染病的管理要点。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传染病多为乙类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分布特征,院内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应将制度建立及完善、环境管理、传染源筛查、加强职业防护、防止院内交叉传染、人文关怀作为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时间及症状加重时间与哮喘不同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哮喘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既往发病规律、发病诱因、症状及主要症状发作或加重时间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证属寒性的哮喘多发于夏秋季,属热性的多发于秋冬季。虚性哮喘症状多发于或加重于夜间,少阳郁热证哮喘以晨间为主,实性哮喘则以白天为主。结论:哮喘发病及症状加重时间在不同证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