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往的工作观察到,猫的皮层SⅡ区参与对丘脑髓板内核群Pf、CM和CL神经元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性调节。本文观察在皮层SⅠ区施加GABA或利多卡因对猫的Pf或CM神经元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以探讨SI区是否也参与对丘脑髓板内核群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2.
我们实验室的电生理研究工作表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参与丘脑水平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性调节。皮层对脊髓水平的痛反应是否有影响则不很清楚。本工作是在大白鼠的痛模型上探讨针刺穴位后皮层对脊髓水平痛反应的影响,所用的指标为辐射热照尾尖引起甩尾反应的潜伏期(秒)及电刺激尾尖上方引起嘶叫所需的最小电压(伏)。电针督豚、长强和腰俞。大鼠在氯胺酮麻醉下暴露一侧感觉皮层后,分别用两种方法处理皮层:一种是电解毁损法(参数为1毫安,1分钟)破坏部分皮层;另一种是用2%利多卡因滤纸片贴在皮层表面。两者皆在大鼠完全清醒后观察电针穴位前后上述两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缰核是前脑边缘系统向脑干下行投射的枢纽。它的活动水平明显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电刺激缰核降低针刺作用,损毁缰核后针刺镇痛作用升高。缰核对中缝大核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蓝斑核的放电活动具有持续性的兴奋作用。中缝大核、蓝斑核均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与电刺激镇痛、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的部位,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下行性抑制活动在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4.
以往工作证明,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参与对丘脑髓板内核群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性调节;毁损双侧尾核头部不影响SⅡ区对CM核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调节,提示SⅡ区对CM核的下行调节作用可能不通过尾核。为探讨大脑皮层其它区域是否参与对CM核的下行性调节,以便进而探讨这种下行性影响是否与尾核有关,本工作观察了电刺激猫的十字沟前、后皮层对丘脑CM核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并与电针穴位的效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对伤害性传入信息下行调节的研究很少涉及大脑皮层,本实验室曾观察到猫大脑皮层体感Ⅱ(SⅡ)对丘脑中央中核(CM)或束旁核(Pf)神经元的针刺镇痛效应有下行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此课题,本文在原工作基础上研究丘脑中央外侧核(CL)神经元的针刺效应是否同样接受SⅡ的下行调节。方法同前,即在GABA滤纸贴在SⅡ的背景下,观察CL神  相似文献   

6.
中缝大核(NRM)是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重要驿站,是对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痛敏神经元发放下行抑制性控制的主要起始部位。吗啡镇痛、脑局部刺激产生的镇痛以及针刺镇痛效应都与这个核团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内有关的神经结构引起的下行性活动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由边缘前脑经过丘脑上部的缰核至脑干的下行性活动经证明对针刺镇痛有明显的影响,但有关它的研究工作还不多。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室过去工作曾表明,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对丘脑髓板内核群(CH、Pf、CL)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及针刺镇痛效应有下行调节作用,曾设想这种下行调节作用可能是由于针刺穴位激活SⅡ而实现。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电针“足三里”、“环跳”能否激活SⅡ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下丘脑与痛觉有关。但下丘脑是否参与针刺镇痛,如有,共镇痛机制是什么?均不清楚。我们小组从1973年开始探讨下丘脑与针刺镇痛的关系,结果表明:下丘脑前部参与针刺镇痛,共镇痛效应可能与缩  相似文献   

10.
延脑中缝大核(NRM)是中枢下行抑制系统重要核团之一,它在针刺镇痛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以往工作证明电针“足三里”穴区对NRM神经元的激活效应可被局部导入纳洛酮所阻断,提示内源性吗啡样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丘脑是皮层下高级感觉中枢,与大脑皮层有许多往返神经纤维联系。针刺镇痛研究多着重于内髓板核群的pf及CL,较少涉及CM。CM与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特点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究竟有否差別,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 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入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实验方法:在大鼠用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细胞对电刺激腓肠神经所引起的放电,以背角细胞的晚成份放电作为对伤害性电刺激的反应。对侧肢体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作为电针刺  相似文献   

13.
针刺镇痛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穴位可以镇痛。针刺穴位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 ,被用来缓解疼痛 ,治疗疾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 ,针刺穴位可以通过调整阴阳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而达到解除疼痛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 ,针刺镇痛的本质一直未被彻底澄清。近几十年 ,人们通过对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 ,已初步证实针刺镇痛效应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电针的镇痛作用1 1 电针对伤害感受反应的短效抑制和长效抑制及其与刺激参数的关系电针对伤害感受反应可以产生两种类型反射抑制 :一是在刺激期间所产生的抑制 ,称为短效抑制 ;另一种…  相似文献   

14.
有报导说明肾上腺素能(NE)下行抑制途径在脊髓水平通过α受体参与针刺镇痛作用。本文在脊髓背角伤害感受神经元胞体附近微电泳导入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观察其对电针抑制伤害性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E下行途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医学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针刺“人中”穴可急救昏厥和卒倒。近二十年来,对针刺“人中”的升压效应及其神经途径研究较多,而对用皮层电、海马电等为指标的觉醒反应探讨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电针“人中”穴对皮层电、海马电和血压的作用,并进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大鼠脊髓背角观察微电泳导入荷包牡丹碱(BIC)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以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针刺镇痛实验的基础上,又选用不同剂量的吗啡镇痛与针刺镇痛进行了比较。将94只健康、成年的雄性大白鼠分成三组:吗啡组(10毫克/公斤体重;2毫克/公斤体重)及对照组。测痛结果:10毫克/公斤体重吗啡组痛阈升高百分率基本与针刺镇痛组相似,而2毫克/公斤体重吗啡组镇痛效果的个体差异较大,且不稳定。另选适宜大白鼠86只分为三组:电针有效组,吗啡(10毫克/公斤体重)组及对照组。测痛后,分别取材,制成脑蓝斑AChE标本,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电针组蓝斑内AChE反应与对照组及吗啡组相比较都有非常显著的增强,而吗啡组AChE反应较对照组弱些,但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缝际背核内AChE阳性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及吗啡组都有显著增多,而吗啡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证明了电针及吗啡都能达到镇痛的效应,但其作用原理并不一致。针刺麻醉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结构——中枢神经的重要核团及其生物酶与递质,积极参与镇痛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观察到,兴奋猫的皮层SⅡ区使丘脑髓板内核群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减弱,这与电针穴位的抑制效应有一致的趋势;用GABA或利多卡因改变皮层机能状态后,电针穴位对这些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被明显削弱,电针穴位使多数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增加。因而设想:针激有可能通过激活皮层,对皮层下某些结构的伤害性反应进行调节而实现镇痛。本文采用逆行动作电位的方法,鉴定皮层SⅡ区内向丘脑CM核直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实验室已经证明,刺激伏隔核可以降低丘脑上部缰核的自发和痛诱发放电频率,刺激或损毁缰核能改变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自发或痛诱发电活动。伏隔核、缰核和PAG均能明显影响针刺镇痛效应;已有资料表明,伏隔核和缰核之间,缰核和PAG之间均有纤维联系。在针刺条件下伏隔核,缰核的放电频率降低是否可影响PAG放电频率,从而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性如何,是本实验的目的。 实验用25只大白鼠,雌雄不计,体重为160~250克。用同心圆电极刺激伏隔核,刺  相似文献   

20.
背景:温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将针刺和灸法巧妙结合,对即刻镇痛效果明显,镇痛效果持久,临床常常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目的:分析温针灸与镇痛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温针灸对急、慢性疼痛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以“温针;温针灸;针柄灸;烧针柄;疼痛;镇痛”为关键词检索1995年 1月至2015年7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51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针刺、西药等治疗方法比较,单纯温针灸能在多系统发挥镇痛作用,优于普通针刺、西药。与药物、手法比较,温针灸常结合药物和手法后镇痛效果增加,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增强。温针灸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在多个系统的疼痛中发挥有效的镇痛效应,缩短了治疗时间,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