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佳英  王畅  王轶卓 《癌症》2022,41(10):468-474
结直肠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结直肠癌中癌结节(tumor deposit,TD)对预后不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癌结节指位于结直肠癌周围脂肪组织中,组织学证实无残余淋巴结组织的病灶。目前,关于癌结节的定义、来源、预后特点、临床特征及其在TNM分期系统中的定位等问题,尚存有争议。本文对癌结节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上述争议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中与癌结节(tumor deposits,TD)状态及数目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与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不同TD状态及数目下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布差异及预后区别,并从预后的角度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结果  T分期是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TD数目的独立危险因素。TD阴性组预后优于TD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生存曲线随着TD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 0.05),但TD=2组与TD=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依据cutoff值将TD分为TD=1、TD=2~3与TD ≥ 4具有明显预后差异的三组。同属于ⅢB期的T3~4aN1c期与T3~4aN1a/1b期预后不同(P=0.022)。相同数量TD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完全相同。  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TD提示预后不良。不同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不同,TD=1、TD=2~3及TD ≥ 4是三个可能的分层标准。第8版TNM分期中的TD分期方法可能不甚合理。   相似文献   

3.
王泽珅  王宽 《现代肿瘤医学》2021,(23):4230-4233
胃癌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癌结节(tumor deposit,TD)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癌结节已成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对癌结节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研究者对癌结节的命名、特点、分类及对于患者的预后都持有不同的观点,同时将癌结节归为浸润深度(pT)、转移淋巴结的数目(pN)或是直接归为TNM Ⅳ期等,仍存在较大争议。即使许多研究者都发现了重新修订的分期比现有的胃癌分期更准确,但这些都是与第7版TNM分期系统比较,且无高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现如今第8版TNM胃癌分期已正式实施,但癌结节仍未加入其中。在胃癌中癌结节是否像结直肠癌TNM分期一样归为N分期中,以及癌结节阳性的胃癌患者治疗和提高预后生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之平  南克俊 《中国肿瘤》2011,20(3):186-189
结直肠癌的预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TNM分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TNM分期的提出是根据肿瘤发展的生物学规律总结出来的,而大宗的临床统计分析数据促成了TNM分期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文章就新近的几个大宗临床荟萃分析结果作一综述,阐述结直肠癌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癌结节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137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分析癌结节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随访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137例胃癌患者的癌结节阳性率为24.8%(34/137)。单因素分析发现,T/N分期越晚、神经/脉管浸润胃癌患者的癌结节阳性率越高。癌结节组与无癌结节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9%和85%。对于Ⅰ/Ⅱ期患者,癌结节组和无癌结节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和9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癌结节与分期、神经/脉管浸润呈正相关。癌结节阳性提示胃癌术后高复发风险,其预后价值在Ⅰ/Ⅱ期胃癌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AJCC分期第5、6版和第7版对患者生存时间预后评估的差异,评价新的结直肠癌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 671例患者,以三版分期标准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第7版AJCC分期在T、N、M分期方面均进行了调整,与第5、6版相比,分期标准更为精细化,可以更好地对不同临床结果的患者进行区分。结论 与第5、6版相比,第7版分期标准更为合理,精确,但其具体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结节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癌结节将所有患者分为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组患者中84例存在癌结节,阳性率为26.9%。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分期、TNM分期、脉管癌栓与癌结节阳性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仅Borrmann分型、N分期和脉管癌栓是癌结节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术式、脉管癌栓和癌结节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和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 Ⅲ/Ⅳ型、TNM分期、脉管癌栓和癌结节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癌结节仅对N0~3a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N3b期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癌结节阳性患者预后与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术后辅助化疗独立相关。  结论  癌结节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N0~3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无论分期如何,癌结节阳性者需行术后辅助化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判断预后。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3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19个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多因素分析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结果  1 368例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5%、60.2%、53.5%;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69.9%、62.4%。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1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尤其是ⅡC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44.8%)低于ⅢA期(79.6%)、ⅢB期(58.0%),上述各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标本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更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7月到2007年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四分位法将患者按LNR值分为4组,分别为LNR1(LNR≤第25百分位数)、LNR2(第25百分位数<LNR≤第50百分位数)、LNR3(第50百分位数<LNR<第75百分位数)和LNR4(LNR≥第75百分位数)。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0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2.5%,3年无病生存率为61.8%。腺癌、低级别分化患者的3年生存率更高(P<0.05)。LNR1、LNR2、LNR3和LNR4 4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6.9%、68.0%和42.3%(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0%、61.5%、68.0%和26.9%(P<0.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R1+LNR2组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LNR3+LNR4组(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LN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6)。结论LNR能够准确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CRC中未能重现其在血液肿瘤和部分实体瘤治疗中获得的成功,其原因除CAR-T细胞治疗本身的研发困境(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特异性抗原的缺少等)外,CRC肿瘤微环境(TME)中存在着多重物理和生化障碍限制了T细胞抗肿瘤作用:TME复杂的脉管系统、纤维性物理屏障影响T细胞的迁移、抑制性细胞如Treg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富集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T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等。优化CAR结构设计、构建靶向TME中免疫抑制因素的CAR-T细胞和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等策略是克服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CRC解决低响应率的关键性思路,将为靶向TME的精准免疫治疗深入发展提供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This review aims to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the most recent studies 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Ds and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TDs on the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rcinoma.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TDs have an adverse prognostic effect that is at least similar to that of positive regional lymph nodes. However, support is growing in favor of including of TDs in the M category, rather than the N or T categories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Moreover, TDs seem to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outcomes not only in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involvement but also in patients with nodal involvement. Although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TDs in gastric cancer appears to be undeniable, the actual prognostic determinants of TD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number, size and histological types, remain to be established.Although the 7th and 8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rcinoma includes TDs in the N category, no current procedures or methods to assess preoperative or intraoperative N-status allow TD detection. After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 the presence of TDs may indicate incomplete eradication of the main tumor and not discontinuous tumor foci.TDs have an undeniable prognostic impact but no algorithm of staging and strategy of treatment has been conformed to this prognostic factor to overcome the classical T,N, and M prognostic categories. Staging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ncers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emerging prognostic value of TDs.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同的治疗方案在同一肿瘤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很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恶性肿瘤之间的分子分型存在差异。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相比,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疗效评估、个体化治疗、预后监测、肿瘤筛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者概述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文洲  吴华旺 《癌症进展》2012,10(4):399-404
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回顾性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测胃癌病灶的能力和在术前肿瘤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轴位CT图像、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MPR结合CT胃镜(CT gastrosco-py,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以及轴位CT图像和MPR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轴位CT图像、MPR和MPR结合CTG检测胃癌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84.76%、91.43%和95.24%,轴位CT图像与MPR以及MPR与MPR结合CTG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轴位CT与MPR结合CTG检出胃癌病灶的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40,P0.05)。轴位CT图像与MPR对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40%和87.50%,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异(χ2=3.88,P0.05)。结论与轴位CT图像相比,MPR结合CTG显著提高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PR可明显提高胃癌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准确合理的淋巴结分期对判断患者病程、评估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内外各研究中心发现,胃癌预后相关的淋巴结新分期方法如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stic lymph node sratio,rN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g odds of positivel ymphnodes,LODDS)、阴性淋巴结数(negative lymph node count ,NLNC)及淋巴结微转移(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LNMM )等,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胃癌淋巴结分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胃癌预后相关的淋巴结新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由肠道菌群微环境、炎症微环境及缺氧微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环境、缺氧微环境及炎症微环境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脂质磷酸酶、蛋白磷酸酶)的抑癌基因,它主要通过调整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途径来发挥作用。PTEN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提示PTEN基因的异常改变参与胃粘膜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联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仍有大量患者因术后转移和复发死亡。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均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在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孙文洁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1):854-86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综合治疗的开展使其疗效有较大改善,但仍有较多患者死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来源于肿瘤组织,与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对CTC检测方法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clonal origin of a part of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 (SCRC), we studied 104 paired-SCRCs from 5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out hereditary forms of CRC. We used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ic profiles, and subsequently used a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to define them according to clonality within the same individual. We categorized the ensuing groups according to colonic location to identify differential phenotypes. The SCRC Monoclonal group (M) (19 cases) was divided into Monosegmental (MM) and Pancolonic (MP) groups. The SCRC Polyclonal group (P) (33 cases) was also divided into Monosegmental (PM) and Pancolonic (PP), the first exhibiting preference for left colon. The MM group showed a high rate of mucinous tumors, the lowest mean-number of tumors and associated-polyps, and the worst prognosis. The MP group included the largest mean-number of associated-polyps, best prognosis and familial cancer component. The PM group seemed to be a “frontier” group. Finally, the PP group also exhibited a mucin component, the highest mean-number of tumors (4.6) compared with the mean-number of polyps (7.7), poor prognosis and sporadic cases. Most relevant differential genomic regions within M groups were gains on 1q24 and 8q24, and deletions on 1p21 and 1p23 for MM, while within P were the gains on 7q36 and deletions on 1p36 for PM. The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employed seems to define clonality more accurately in SCRC -more likely to be polyclonal in origin-, and together with the tumor locations, helped us to configure a classification with prognostic and clinical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