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意义上将痴呆综合征分为由神经变性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及混合型痴呆。尽管最近新的文章将其分为AD及VaD,新的概念在AD的病理进程中仍强调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年老患者。高血压仍是痴呆、休克后痴呆及VaD的重要原因。AD则是痴呆最多见的原因,在亚洲及西方占了约45%~75%的病例。本文力求全面阐述高血压在痴呆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血管性痴呆(VaD)是我国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老年性痴呆总数的68.2%,因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但西药治疗老年VaD效果不理想,而中药治疗却具有独特的优势。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自拟中药复智健脑汤治疗老年VaD9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酯GM1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豪侠 《浙江医学》2007,29(7):765-767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尤以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更为常见。临床常规采用以抗胆碱能药物多奈哌齐(商品名为安理申)为主的方案治疗VaD,但疗效不甚肯定。2006年初起我们应用促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新药——神经节苷酯(GM1,商品名为申捷)联合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一组以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大类型痴呆,也是唯一有预防可能的一种类型的痴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神经递质缺乏、氧化应激、炎性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多种机制参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研究中采用的VaD动物模型不统一,多数实验研究设计欠严谨,且样本量偏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规范实验设计,以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为临床治疗VaD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双益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VaD患者分为治疗组(双益平组)23例,对照组(脑复康组)21例。结果:治疗组轻、中度患者记忆,认知和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杉碱甲(双益平)可有效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康欣胶囊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欣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已确立的诊断标准选取肾虚血瘀型VaD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相关痴呆评分量表积分和内皮素水平、性激素水平、免疫力及常规检查的变化。结果康欣胶囊能有效改善老年肾虚血瘀型VaD患者症状,治疗组33例疗效指数≥20%,为有效;康欣胶囊治疗后较治疗前CD4升高(P〈0.05)、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男VaD患者组的T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P〈0.05)、E2/T值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女VaD患者E2、E2/T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显著(P〈0.05),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康欣胶囊为有效、安全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VaD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引发缺血性、低灌注性和出血性脑损害,进而导致的认知功能缺失。V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病程经过呈阶梯式恶化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国外资料报道,Va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防治的痴呆,如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现将我院2000至2007年收治的54例Va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67-1967
1.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占全部痴呆的60%-80%。早期症状包括姓名和近期时间记忆障碍、淡漠和抑郁;晚期症状包括判断、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语言、吞咽及行走困难。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v蛋白缠结是其典型病理改变。2.血管性痴呆(VaD):第二种常见类型痴呆,常由一系列小卒中引起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变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仅继于阿尔兹海默病之后,且常合并阿尔兹海默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VaD患者逐年增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效防治VaD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谨对近年来关于VaD认知症状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通复方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VaD模型,设脑通复方制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盐酸多奈呱齐(安力申)组,分别测定干预后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MDA含量。结果:灌胃30 d后,与模型组相比,脑通复方制剂可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大鼠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结论:脑通复方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VaD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指由脑皿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3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VaD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其预后相对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2、IL-6及IL-8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2、IL-6及IL-8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酶标法测定VaD患者45例及无智能障碍脑血管病患者48例外周血中IL-2、IL-6及IL-8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VaD组患者外用血中IL-2、IL-6及IL-8的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降低的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VaD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含量与普通脑卒中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细胞免疫及炎性反应可能介入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及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9例AD与35例VaD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最重,范围最广,AD组仅在图形描画稍优于VaD组,在时间定向、短程记忆、注意和计算、阅读理解显著低于VaD组;两组间在情感障碍、幻觉、焦虑和恐惧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无显差异,VaD组行为紊乱、偏执与妄想观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D组,严重程度却高于AD组,VaD组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均高于A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D与V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BPSD可有不同特点,这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90%~95%为2型糖尿病(T2DM ),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失调和胰岛素抵抗。 T2DM 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是与痴呆的关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与健康人相比,T2DM 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要高出1.5~2.5倍。然而,T2DM 和痴呆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论,何种因素参与了 T2DM 患者发生痴呆也不明确,探讨这些因素对预防或延缓痴呆有极大的意义。为此,本文将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新近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T2DM 和痴呆主要亚型的关系;(2)T2DM 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痴呆类型。血管性痴呆由多因素参与,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试验证实,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笔者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因素导致的或与之相关的认知障碍,为一种获得性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3个临床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Alzheimer disease,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疏松症病情分级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鸣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67-368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病情分级与血管性痴呆(VaD)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LA患者应用Abaron-Peretz分级法分级和量表检查,比较不同分级LA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以及VD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LA分级的增高,VaD发生率有明显上升(P〈0.001),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1),Hachinski评分逐步升高。结论 LA的损伤程度与VaD发生率呈正相关,LA分级愈高,痴呆的程度愈重。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为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综合征。许多研究表明,VaD是可以治疗或预防的。笔者应用都可喜片配合中药健脑合剂治疗VaD 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