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过渡期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和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观察组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对照组分别为696.03±106.40 μmol/L,16.85±4.20 mmol/L和389.06±83.20 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33.09±118.97 μmol/L,12.68±4.15 mmol/L和366.20±77.93 μmol/L,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29.14±4.25 g/L)、前白蛋白(243.62±71.09 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5例(10.2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过渡期行自动化腹膜透析比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住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报警发生率、健康认知量表评分及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红蛋白、血尿酸与血白蛋白水平更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1%、12.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健康认知量表评分和生存率更高(P<0.05);研究组、对照组报警发生率分别为28.6%、6.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报警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可降低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报警发生率,进而可保证治疗安全性,对提高认知量表评分和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邱春燕  罗翔  敕敏 《右江医学》2022,(10):755-758
目的 分析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血钾及血磷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有所提高,NK细胞水平均有下降,其中研究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P<0.01);研究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自动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提升治疗舒适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K~+、Na~+及C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两组Scr、FPG、BUN水平和24 h尿量均较透析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透析后的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HD治疗,观察组接受PD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24 h尿蛋白(24 h UP)、血肌酐(SC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UP、SCr水平、IL-6、CRP水平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协同护理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协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效果、回归社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膜透析组(A组,n=40)与血液透析组(B组,n=40)。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透析,分析两组患者透析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前组间尿量、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相较B组,A组血肌酐、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4周,相较B组,A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组间血肌酐无差异(P>0.05),治疗前、疗后12周组间尿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24周,相较B组,A组尿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8周,A组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5),治疗12周,A组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后持续下降至第24周。B组自16周起,与组内比较明显下降;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4周均有改善,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相比可提高患者透析期间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辅助rhEPO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7例肾性贫血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rhEPO皮下注射,同时观察组给予生血宁1g口服(3次/天)、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0.1g口服(3次/天),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血红蛋白上升幅度,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时(P<0.05),rhEPO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12周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片辅助rhEPO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右旋糖酐铁片,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亲属督导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腹膜透析的5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亲属督导,对照组不采用亲属督导,比较两组亲属的腹膜透析容量管理知识评分,两组容量管理能力评分和腹膜透析前后血肌酐水平。结果:研究组腹膜透析容量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容量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前,两组血肌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透析后,研究组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亲属督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8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膜透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18%比对照组66.67%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23±1.52)mL/min比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4.01±1.31)mL/min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685.38±113.28)μmol/L、血尿素氮(11.54±2.61)mmol/L比对照组血肌酐(997.85±104.37)μmol/L、血尿素氮(15.27±2.45)mmol/L低(P<0.05),观察组白蛋白(29.58±4.16)g/L比对照组白蛋白(25.63±4.37)g/L高(P<0.05).结论 腹膜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CAPD(连续性可携带式腹膜透析)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活血化瘀类药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IL-6、hs-CRP、TNF-α水平以及RBP、P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腹透Cer、KT/V、RBP、PA、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后,观察组Cer和KT/V、RBP、PA水平相比照组较高,hs-CRP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净超滤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的微炎症,降低净超滤量,改善结局。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退出组(41例)患者中,28例死亡9例改用血透透析,4例失随访。与腹膜透析组(49例)相比,退出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偏短(P<0.01),Hb、Hct、Alb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Scr)偏低(P<0.05),血磷、血钾水平、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偏低(P<0.01),血脂指标(TC、TG、HDL、LDL)偏低(P<0.01,P<0.05),血压(SBP、DBP、MAP)明显偏高(P<0.01)。2组性别、BUN、UA、血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平均动脉压是可能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白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平均动脉压是可能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长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照组只给予低蛋白饮食,令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6个月后对各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⑴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各项生化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浓度,有效地改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吴文政  杨枫 《吉林医学》2022,(3):770-77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同时促进肾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结合血液灌注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膜透析结合血液灌注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依从度、护理质量、营养指标、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依从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护理后尊重患者主观诉求、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护理执行专业度、护理时段连贯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膜透析结合血液灌注治疗尿毒症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模式可增加护理依从性,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观察组应用腹膜透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临床指标[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血白蛋白(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iPTH、血磷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10 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各 55 例。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 个月后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PR)],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血肌苷、血白蛋白、尿量)以及钙磷循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透析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者 hs-CPR、IL-6、TNF-α 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 均<0.05),且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量均较透析前降低(P 均<0.05),血白蛋白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P 均<0.05),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钙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血磷水平明显上升(P 均<0.05);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均<0.05),且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改善效果更佳,且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承德地区农村腹膜透析(PD)患者开始透析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经验、准确把握透析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36例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和32例城市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农村PD患者开始透析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城市PD患者,受教育程度较城市患者低(P<0.05),而透析前病程则明显短于城市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城市患者,而血前白蛋白、血尿素氮、血尿酸、血钾、血磷明显高于城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作为农村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淀粉酶以及CR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结果和透析相关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60例随访腹膜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13.9%)。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者,分别为(63±13)岁和(45±16)岁(P<0.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P<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也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胆固醇水平、随访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第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3%和90.7%(P<0.05),第2年分别为61.8%和82.5%(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24.6月和30.1月(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2.449倍。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年龄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年龄和营养不良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