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原发性膝骨关节炎(PKO)易感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PKO遗传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有关人类PKO易感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文献共42篇,涉及有关PKO发病的细胞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反应、受体信号通路、转录因子信号通路、骨相关信号通路等,包括炎症因子基因、趋化因子基因、Toll样受体基因、转录因子基因、肥胖相关基因、骨相关基因等多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结论 炎症因子基因和骨相关等位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PKO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33例和健康人对照2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M1和M2比例及M2/M1比值,并在PBC患者与健康人对照间以及早期和晚期PBC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2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P=0.001),而M1比例及M2/M1比值在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明显高于中晚期PBC患者(P0.001),M2比例和M2/M1比值则明显低于中晚期患者(P0.001)。在PBC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与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65、-0.394,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之间无相关性; M2只与ALP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88,P0.001); M2/M1比值与ALP、D-Bil、GGT及TBA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动态变化,早期炎症阶段主要向M1极化,中晚期纤维化、硬化阶段主要向M2极化。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既往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典型病理表现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伴门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疾病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2]。目前,PB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作为一种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特征为血清高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AMA)的产生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损伤[3]。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实验室检查可见ALP和G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药物是熊去氧胆酸,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中医辨证论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施卫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滞、瘀血、湿热、本虚,治疗时应根据病机演变,切合病机立法用药,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依据临床表现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血清抗体标志物为PBC诊断的主要依据。该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及新近发现的PBC特异抗体标志物的特性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血脂特征和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295例经肝脏活检诊断的PB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同期收集108例临床诊断的健康体检者。使用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值来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并比较脂质水平。使用k一致性检验分析CAP值与病理组织学检查PBC患者脂肪变性程度结果的一致性。以PBC患者的CAP值为因变量,纳入研究中单因素有意义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分析CAP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PBC组CAP值最低(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HB组(P<0.05)。CAP值在确定PBC肝脂肪变性程度方面的一致性较好(k=0.792,P=0.000)。多元...  相似文献   

7.
杨敏  张钧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11):841-84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具有胆汁淤积的临床症状,血清中存在特异的抗线粒体抗体及其 他生化指标的升高。 近年来提出该病新的发病机制,国内外诊疗指南不断更新,新的生物标志物也逐步发现,相关的预后模 型也在不断发展。 该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TAM受体家族分子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64例和健康人对照57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s6、蛋白S、s Tyro-3、s Axl和s Mer的水平,在PBC患者和健康人对照间进行结果比较,在PBC中分析这些分子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血清蛋白S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P0.001),而s Mer和s Tyro-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P0.001),Gas6和s Axl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BC患者中,血清s Mer和s Tyro-3与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as6、蛋白S和s Axl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蛋白S、s Mer和s Tyro-3水平在PBC中明显改变,s Mer和s Tyro-3可能反映PBC病情,而血清Gas6和s Axl在PBC中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免疫学指标、肝功能和血常规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6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4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和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对比四组间免疫学、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结果与PBC组比较,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AMA、AMA-M2、ANA阳性率都有差异(P0.05);PBC组IgM指标变化明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和IgA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检正常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比较,PBC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BC组GGT、ALP、DBIL和TBIL指标显著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5);PBC组WBC检测值与体检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BC、Hb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血常规检测值均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血常规检测值与肝功能异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异常、ALP、GGT联合诊断,血常规对早期诊断PBC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特征是小叶间胆管肉芽肿性破坏,引起长期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导致肝脏纤维化、门脉高压、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瘙痒是PBC患者一个突出的肝外症状,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BC相关瘙痒症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涉及的致痒原有胆汁酸、溶血磷脂酸、内源性阿片样肽、5-羟色胺及类固醇代谢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对PBC相关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并讨论了PBC相关瘙痒症患者的循证治疗建议和实验性治疗干预,为PBC相关瘙痒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KIR配体HLA-Cw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合成10对特异性分型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对183例江苏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HLA-Cw低分辨率分型。用χ2检验对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HLA-Cw01~08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7、0.01、0.19、0.07、0.00、0.11、0.15、0.11,其中HLA-Cw01、03、06、07型为常见型;有12例样本未扩增出HLA-Cw01~08等位基因型,占总人数的6.60%。经吻合度χ2检验验证,所有样本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223.5,df=28,P>0.05)。第一组的HLA-Cw02、04、05、06基因频率之和(GF=0.186 9)小于第二组的HLA-Cw01、03、07、08型之和(GF=0.606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Cw基因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和独特的地理和人种特征。HLA-Cw01~08等位基因的分布以HLA-Cw01、03、06、07为主。  相似文献   

1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复杂的人类基因系统。HLA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频率高于人类整个基因组水平。目前可用多种方法检测SNPs,其中基于杂交原理的基因芯片方法极具价值。本文主要对HLA区域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基因关联分析、法医学及致病基因的搜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定量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血清中凋亡相关分子M30和M65的浓度水平及其对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到2019年4月间常熟地区PBC患者79例,健康体检者40例。血清收集后-80℃冰箱冻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30和M6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免疫印迹法测定自身抗体。结果 PBC组M6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M30/M65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M30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1);PBC患者anti-GP210阳性组M30和M65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2和0.001),anti-SP100阳性组M65较对阴性组显著升高(P=0.027),M30/M65比值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30和M65与ALT、AST和TBI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30、M65、M30/M65比值的截断值(cut-off值)分别为63.62U/L、155.37U/L、0.32,敏感度分别为63.30%、89.10%、93.30%,特异性分别为51.60%、90.00%、75.00%。结论M65在PBC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M30/M65比值显著降低,并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可能存在相关性,可作为PBC实验室诊断良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form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s well as more complex structural variations such as insertions, deletions and copy number variants,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clinical variation seen in response to pharmacotherapeutic drugs. This affects the likelihood of experienc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also of achieving therapeutic succes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key studies in cardiovascular pharmacogenetics that reveal genetic variations underlying the outcomes of drug treatmen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xamples of genetic associations with drug efficacy and toxicity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roles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pharmacokinetics (e.g.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and pharmacodynamics (e.g. drug targets). These findings have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tests aimed at minimizing drug toxicity and optimizing drug efficacy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